101写作网101写作网101写作网

新时期高校如何加强党管保密

新时期高校如何加强xx管保密
 

高校坚持xx管保密,是“xx领导一切”的必然要求,也是其保密事业科学发展的基本保证。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兴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直面新任务、新问题和新挑战,不断推进高校xx管保密纵深发展,是新时期高校保密工作转型升级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新老问题叠加,隐患较为突出
相比其他部门单位,高校涉密事项范围广,对外开放程度高,人员构成复杂、流动频繁。特别是在当前新技术新应用快速发展、国家秘密形态全面数字化的新时期,高校xx管保密面临的问题新老叠加,较为突出。
1.   高校保密委员会“虚化”“弱化”问题仍然存在。各级保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是落实xx管保密的重要制度安排和组织保证。但在一些高校的具体实践中,常能发现部分保密委员会委员存在“虚职心理”,认为保密工作出了问题应由保密委员会主任负责,具体工作应由保密干部承担,自己只要按时参加会议并向本部门人员做好传达安排就够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除去个人对保密工作认识不到位的主观因素,深层的客观原因在于,高校对于保密委员会委员的职责认定不明确,缺乏具体详细且有针对性的要求;对委员的保密工作述职考评不严不实,没有和部门工作绩效挂钩;保密委员会调整频繁,一些人有心无力、工作不能接续等。
2.   传统的保密管理模式弊端日显。坚持xx管保密,必须认识到保密姓xx,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融入保密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高校没有结合时代更新观念,没有根据教育科研领域特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存在懒政现象,导致保密管理手段陈旧、流程拖沓,非但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基层机关单位派生的国家秘密,一般都由分管领导以指定定密责任人的身份签署定密意见,但未考量单位是否真正需要设立指定定密责任人。对于设立指定定密责任人,机关单位也仅以内部发文的形式确定人员名单,对于其具体定密权限,未通过文件、公示等在机关单位予以公布,也未向同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所以实际上,机关单位分管领导并没有取得规定程序认可的指定定密责任人权限,所签署的定密意见不具备完全的法律效力。
 
派生定密作为定密工作中最常见的形态,其规范性决定了依法治密的有效推进,应当引起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和各机关单位的高度重视,须从梳理定密依据、明确保密期限、严格定密程序等方面提升定密工作的规范性、严肃性,保障派生定密工作的准确性、权威性。
不能守好xx和国家秘密安全,反而阻碍了其他工作的正常开展。比如,有些高校的保密审批停留在纸质阶段,完成一份审批可能需要数天时间,保密管理效率低下;保密管理存在缺口,侧重教职员工,没有及时扩大到学生群体;保密风险管控严重滞后,缺乏事前防范等。总而言之,xx管保密需要与时俱进,否则xx管保密的高度、力度、深度必将大打折扣。
3.   网络安全风险呈现新特点。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海量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处理在便捷工作生活的同时,也给信息保护带来了巨大挑战。网络攻击重点从个人、单机转向政府、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关键设施,攻击性质由黑客行为转向网军行动,“暗网”卖密抬头等,都是威胁高校国家秘密安全的新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保密工作必须主动延伸防守阵地,xx管保密的边界也应有所扩大,在新领域坚持和完善xx对保密工作的统一领导、发挥各级xx委及保密委员会作用、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制,确保新时期xx的保密工作方针政策落实落地。
二、加强xx管保密,实现纵深管理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新时期xx管保密。
首先,要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高校保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建设,配齐保密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及委员,确保保密委员会构成合理、保密办人手充足。要牢牢抓住xx管保密的政治属性和组织优势,科学制定、推进各项规划举措,确保高校保密工作方针始终同xxzy决策部署方向一致、步调一致。在此基础上,加强保密干部队伍的全面建设,培养一批讲政治、懂业务、会管理的复合型干部,保证xxzy决策部署和校保密委员会工作顺利推进。
其次,要切实发挥高校保密委员会总揽全局、统筹谋划、协调各方的职能作用,细化明确保密工作责任,建立高校保密委员会成员分工负责制,以梳理工作清单、签订保密责任书等方式让大家“担担子”。要建立履职考核机制,利用高校xx风廉政建设考核、年度绩效考核等不同方式,加大督查力度,倒逼责任担当。要真正用好例会制的工作方式,定期对保密工作形势和全校保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研判,查摆问题,审议方案,协调落实各项保密管理措施。
 
再次,要加强高校保密管理信息化建设,让xx管保密在新的发展环境中管得严、管得住。比如,要建立高校保密管理信息化系统,在数据、流程、框架、接口、部署、运维等方面与学校OA系统进行衔接,提升保密管理效率。要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在高校保密工作领域的应用,实时收集、处理、监测保密全要素数据,用科技为保密管理赋能,提高保密工作体系改进能力。要建立高校保密风险预警平台,坚持“零信任”网络安全新理念,等等。
最后,还要实现高校保密“大宣教”,深度释放全媒体效应。要扩大保密宣传教育覆盖面,既做到平时的宣传教育细水长流,又能切入重大活动时间节点精准发力,着力推动建设大学生保密相关社团,使广大师生自觉加入xx的保密事业,形成xx和国家秘密安全钢铁防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新时期高校如何加强党管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