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x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招商局坚持以习xx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市第二十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六新六特六优”产业, 集中展示了“三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方向,聚焦了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两都五基地”目标。 坚持重大项目、重大工程、新项目、优项目,加强引才引智、沿链对接和定向引进,尽最大努力释放投资增量,努力打造带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一、主要成果(一)“三新”产业规模逐步壮大。牢固树立“产业为重,项目为王”的发展理念。1-9月,全市实施招商引资项目545个,申报资金518.81亿元,完成自治区615亿元招商引资目标的84.36%,居全区首位。其中,实施“三新”产业项目298个,到位资金253.12亿元,分别占项目总数和到位资金总额的54.68%和48.79%。首先是匹配主动服务链的主体企业。加强与TCL中央、晶盛、新奥等连锁业主对接,推动35GW硅片项目签约当年开工,邀请中国电子工业联合会、新奥集团等50家券商考察电子信息、轻纺产业项目对接,研究分析我市发展工业蓝宝石等光电产业优势,精准对标三安光电等头部企业。二是全力推进产业链重点项目引进。龙翔80万吨光伏支架项目落地填补我区空,晶盛1亿公里金刚线项目开始做半导体级晶圆、蓝宝石衬底、光伏硅片等产业核心辅料,吉利聚能10万吨物理高纯多晶硅项目开始修链,宏碁特种石墨支撑新型电池产业链,多个光伏电站开始拓展光伏产业应用端,助推产业优势加速转化三是统筹规划,引领城市投资方向。制定产业招商政策、龙头企业、配套企业、重点项目、招商资源“五张清单”,围绕光伏、储能电池、工业蓝宝石、半导体硅、三代半导体碳化硅、乳制品、葡萄酒、枸杞深加工等11个子产业链布局,梳理出21家龙头企业、19家配套企业,引导全市延伸链条、强化链条开展招商引资。建立重点项目推送台账,根据各县(市)、园区产业发展定位和承接能力,推送九州动脉隧道科技有限公司磁性散料运输系统及总部项目、华驰动能(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飞轮储能项目、JD.COM(新农批)乡村振兴产业项目、金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储能电站等20余个产业项目,确保项目对接不间断。(2)签约重大活动硕果累累。一是在第六届中阿博览会期间,我们围绕“六新六特六优”产业,按照洽谈成熟度高、投资落地可能性大的原则,对征集的项目进行了认真筛选。经过三次市政府专题会议,决定签约项目43个,签约金额262.9亿元,居五市之首。其中,“六新六特六优”产业项目29个,签约金额153.5亿元,分别占项目数量和金额的67.4%和58.4%;签约项目36个,签约金额160.7亿元,占比分别为83.7%和61.1%,签约项目数量和金额分别比上届增长33.3%和17.9%。二是赴江浙沪考察期间,自治区党政代表团签约投资项目49个,签约金额318.75亿元,居五市之首。从工业类别看,“六新六特六优”工业项目42个,累计签约金额307.6亿元,占工业项目的91%。从合同类型看,合同项目25个,合同总金额105.25亿元;协议项目24个,签约总额213.5亿元。三是第三届中国(宁夏)国际酒文化旅游博览会期间,加大酒业招商力度,组织签约项目83个,签约金额107亿元,其中招商项目40个,签约金额98.5亿元,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储备了一批大而好的项目。(3)凝聚招商引资氛围浓厚。发挥招商部门的示范引领作用,调动县(市)区、园区、市直部门和产业专班服务招商的积极性,双向促进招商。首先是高频对接储备项目。截至9月底,市级部门、县(市)、园区组建招商团队,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分268批“走出去”。其中,党政主要领导带领61批考察了中科曙光集团、亚信集团、中石油集团等958家企业,邀请了吉利科技集团、华驰动能(北京)科技、北京九州动脉等。共保留30GWh钠离子电池项目、一体化服装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液晶加工出口项目等在谈项目383个,计划总投资1740.87亿元。二是打通资金投入路径。借助产业基金和盘活国资,联动国资等部门,精准对接金钟郭虹、蔡中尚荣、山东高速等企业,推动盘活供应链金融、轻纺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参加央企宁夏合作论坛和央企宁夏行活动,签约项目6个,签约金额227亿元。三是部门精准联动。围绕雄厚的产业基础,工业信息化、发改等部门先后邀请金磐智能科技、北京九州动脉等公司来银行考察,推介华驰飞轮储能制造等项目;联动工商联走出去,在厦门、杭州举办推介会,策划举办“百城千企行万里”活动,进一步编织招商信息网;与SASAC共同参加“宁夏与央企深化合作投资推介会”,推介我市发展环境和重点投资项目,积极寻求与央企合作;联合金融局赴佛山学习设立基金、股权招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四是招商引资,引进资源。在深圳、Xi、杭州设立了三个“双招双引”联络处。通过深圳宁夏商会、陕西宁夏商会、雷丁湾企业家联合会,组织各县(市)、区、园区在深圳、xi安、杭举办3场专题推介会,对接各类企业300余家。(4)投资基础逐步巩固。一是连续获得“中国投资热点城市”称号。经过前期的积极努力和积极申报,在商务部于厦门举办的第23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我市再次被授予“中国投资热点城市”称号,原因是投资热度和产业活力在产业基础、产业增长、产业投资环境等四个维度的20项指标测评中排名靠前。二、“一月三监管”激发招商活力。建立承包项目晋升机制,一月一日晋升,一月一日通知,季度督导,半年干,全年考,把年度任务落到实处。推进自治区党政代表团赴江浙沪考察等五大活动148个招商引资签约项目进度加快。目前已实施项目110个,实施率74.3%,累计到位资金55.75亿元,达标率过半。三是招商政策不断优化。建立招商引资一体化政策,研究分析周边政策和要素资源,修订我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确保产业政策及时跟进。二、工作亮点(1)投资到位资金的绝对值居本地区首位。1-9月,全市实施招商引资项目545个,申报资金518.81亿元,完成自治区615亿元招商引资目标任务的84.36%,占全区到位资金总额(1500亿元)的34.6%,绝对值居全区首位。(二)产业链投资成效显著。以“三新”产业为重点,以“两都五基地”整体建设为重点招商园区产业,发挥链主招商产业链作用。1-9月,“三新”工业项目298个,到位资金253.12亿元,分别占项目总数和到位资金总额的54.68%和48.79%。龙翔80万吨光伏支架项目落地填补我区空、晶盛亿公里金刚线项目开工为半导体级晶圆、蓝宝石衬底、光伏硅片等产业做核心辅材、吉利聚能10万吨物理高纯多晶硅项目开工修链、宏碁特种石墨、昆明理工学院年产2000万kVAh新型铅碳长期储能电池生产基地(一期)支撑新型电池产业正在积极对接华驰磁浮飞轮储能设备生产等延伸链修复项目,助力“三新”产业集群链。(3)圆满完成第六届中阿博览会任务。一是签约项目硕果累累。围绕第六届中阿博览会主题,确定签约项目43个,签约金额262.9亿元,居五市之首。其中,“六新六特六优”产业项目29个,签约金额153.5亿元,分别占项目数量和金额的67.4%和58.4%;签约项目36个,签约金额160.7亿元,分别占83.7%和61.1%,签约项目数量和金额分别比上届增长33.3%和17.9%,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储备了一批大而好的项目。二是圆满完成广东主题省接待任务。根据第六届中阿博览会执委会的工作安排,积极承担我市接待广东主题省团的具体工作,制定“1233”工作方案(即制定接待方案,保持广东省商务厅与自治区商务厅的联系,成立三个接待工作组,制作三套接待手册),高标准、严要求, 做好近400个广东主题省团的接送、酒店入住、证件发放、参会提醒、转场引导等工作。 第三,积极参与主题省份的经贸交流活动。协助自治区商务厅组织粤宁经贸交流合作推介会和粤贸全国2023粤产业招商推介会,制作双语招商词,推广PPT、视频、宣传册,开展两次市场招商。组织经开区与深圳冠泰装饰集团签订总投资3亿元的高纯氧化铝项目。全市对接韩国WOOLGLOBAL株式会社、深圳市何铭电子有限公司、佛山市春梅包装有限公司等139家企业,与其中41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有力促进了粤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四是精心组织产业观摩活动。收集推荐了24个拟考察地点,围绕清洁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文化旅游、葡萄酒行业拟定了4条考察路线。检查观察路线已提前踩点,观察地点已优化细化。积极邀请广东主题省代表团23位嘉宾考察观摩清洁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等重点产业,感受我市产业发展成果,积极推动粤宁产业合作。(三)连续获得“中国投资热点城市”称号。以第二十三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为契机,大力宣传我市打造“两都五基地”、打造“三新”产业新高地的经济发展战略,布局“六新六特六优”产业,打造两个千亿级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集群和一个三百亿级新食品产业集群, 并努力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新材料、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和新能源低碳示范园区的强劲发展势头,再次荣获“中国投资”称号。三、存在的问题我市招商引资主要存在几个问题:一是“引进项目带动一个产业”的效果还不突出。全市计划投资58个年度投资5亿元以上的大项目,资金305.44亿元。除经开区大项目产业背景较强外,其他县(市)、园区大项目以续建为主,主要集中在房地产等领域,离“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一些园区产业发展定位过多,精准度不够,容易导致同质化竞争。二是签约项目贡献不足。去年以来,在各类活动中签约的148个招商项目中,落实率达到74.3%,但到位率仅为5.27%。在落地项目中,轻资产、小投资项目占比较大,一些大项目谈判不成熟,项目可行性论证不充分,项目建设软硬环境准备不充分,出现了“签约容易,落地难”的情况。三是对县(市)、区、园区招商引资的支持和引导不够。指导、帮助、团结县(市)、区、园区开展以招商引资为牵引的专项招商不够,与各行业头部企业对接、开展产业链调研和项目策划的针对性不强,招商引资的合力不好。四是招商引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资本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释放,发展改革、工业、信息化、科技等部门的产业扶持政策资金没有很好地发挥吸引项目的作用。财政奖励补助资金“撒了胡椒面”,没有精准聚焦大项目。财政奖励补贴资金的杠杆作用尚未发挥好,要加快市场化招商步伐。四、2024年的工作思路坚持以习xx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三大和自治区十三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x委十五届七次、八次全会部署,进一步聚焦“六新六特六优”产业,聚焦“三新”产业发展方向。以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两都五基地”和西部地区领先的国家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为目标,强化大力招引和全面引进措施,高频率、高质量推进区域联动、产业协同和企业互动,大力吸引战略性国企、有实力的民企和国外知名企业,加快一批投资大、见效快、带动力强、发展好的优质项目落地,力争全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600个以上。新引进500强企业2家以上,实施总投资10亿元以上大项目5个以上,吸引“三新”产业相关配套企业至少20家,占“三新”产业招商引资额的55%以上,力争实现招商引资突破,为全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一)强化战略思维,在项目中吸引和提升。规划储备项目是为了谋未来,谋发展。要紧紧围绕国家和自治区需求、我市能做什么、群众期盼什么,坚持“量”与“质”并重的原则,算好大账、长账,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不断充实项目储备、扩大总盘子,实现续当前、备长远的统一。一是以“两资五基地”为重点,加强产业集群招商。光伏产业链针对天合光能、阳光电源等主链企业,瞄准P型电池向N型电池转换的窗口期,重点引进高纯石英砂、银浆、组件、逆变器、接线盒、组件回收等项目;电池产业链以中材科技、欣旺达等主链企业为重点,重点引进隔膜材料、电池制造及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项目;工业蓝宝石产业链对标上海益铭硅材、紫光国威等链主,着力引进5N高纯氧化铝、LED基板。半导体硅的产业链针对三安光电、上海硅业等链主,重点引进大尺寸晶圆、外延片、芯片制造项目。乳业产业链以贝因美、伊利等链主为主,重点引进婴幼儿配方奶粉、奶酪等乳制品;酒业重点向标友川集团、烟台神马包装等连锁业主引进葡萄酒销售、包装等配套项目。装备制造、枸杞深加工、羊绒等产业链对标国内链主,着力引进产业链中下游。二是围绕“东西两个增长极、中部服务带”的产业发展布局,加强城市群战略招商。加强我市经济开发区、尹素工业园区、宁东基地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招商。进一步发挥经开区招商引资“龙头”和产业集聚度高的作用,研究出台产业基金、绿色电力园区和产业链发展的有力支持政策,瞄准半导体产业和光伏替代产品研发生产方向引进项目,扩大“三新”产业集群发展;优化尹素工业园区产业定位,充分利用区市两级政策重叠、生活服务配套、尹素共建等优势,精准引进装备制造、轻工纺织、生物医药、生产性服务业等项目,积极融入宁东基地和产城融合发展。三是围绕“中心服务带”,加强协同招商。统筹推进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商务+文旅融合、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健康养老、配套招商,依托中关村双创园、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兴庆区商务物流中心,引进R&D测试、“互联网+”、数字经济、平台经济、总部经济、结算经济项目,促进第三产业扩容、升级、赋能。做强县域产业招商。聚集市xx区xx县xx工业园区xx县xx工业园区招商引资,扩大现代纺织、循环经济、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产业规模。四是聚焦国家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加强精准招商。借助全国唯一“交换中心+枢纽节点”的省会城市优势,积极融入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布局,抓住“计算从东到西”的机遇,紧盯荆州抱好粮、北京计算服务器生产、中科曙光智能计算中心等重点项目,逐步引进服务器生产、数据元等人工智能产业项目, 并全力打造人工智能芯片基础软硬件适配示范推广基地,打造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2)强化系统思维,项目建设进一步突破。一是落实重大项目落地推进机制。紧盯已落地隆基、中环、晶盛、蒙牛的企业,优化产业、市场、融资等服务措施,对接全要素,推动大企业、好项目持续招商,推进晶环坩埚四期、众鑫晶圆单晶科技R&D中心及中试线、12英寸硅片生产、中粮饲料二期等项目建设,增资扩产,确保持续招商。紧盯庆华、华驰、金磐等主动访行的企业,实行领导担保、园区分流、台账管理、动态跟进,确保项目落实好、推进快、进度顺利。二是实行招商引资项目清单推进机制。紧盯自治区党政代表团和第六届中阿博览会签约项目,建立年度投资大、签约落地可能性高、长期跟进意愿大的三个“大项目库”。通过牵头协调1月1更新、联合督查和季度通报、半年度考核、年度支付等方式,检验县(市)、园区项目规划不实、对接不勤、落地不快的问题。三是优化市县区一体化服务机制。严格落实项目责任分工,协调市领导确保重大项目,整体推进跨区域项目部门,对一般项目县(市)、园区负责,主动提供补充服务,构建纵向协同、横向联动的项目落地推进机制。(3)强化创新思维,进一步提升竞争优势。首先是厚植税源项目。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企业、争抢项目,全程跟进、全天候服务,引导已落地企业建立实体性总部和功能性总部,推动储备企业上市融资,加快引进“税源型”总部经济、平台经济、结算经济项目,有效留住存量,引进增量,培育壮大税源。二是盘活闲置资产。配合“三区”加大以商、合作、双创招商力度,引进一批金融服务、科研开发、文化创意、品牌酒店等项目,盘活城区闲置建筑和“烂尾工程”。配合SASAC、国企进一步明晰国有存量资产,优化项目包装,加强产业和资本引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转型扩张、兼并重组、产权转让、市场化运作等方式引入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精准推进文化城、滨河国际医学城等27个资产好、运营低的项目有效盘活,加快国有资产向资本和资源转化,更好服务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和保值增值。三是聚合政策优势。评估投资促进政策的有效性,修订工业投资促进指南,制定工业投资促进“一体化”政策,提高直接政策的效率,着力解决政策不集中的问题。研究复制先进地区资本投资模式,加强与自治区国有投资、运营公司、社会资本合作建立“资金池”,提升市属国有企业信用等级,以基金运营创新推动投融资模式创新,吸引和撬动社会资本投资“三新”产业,以资本推动“龙头”产业投资。四是打造招商铁军。加强江苏银行与福建银行合作,深化园区共建和招商干部驻点、跟班、培训机制,梳理承接东部地区产业项目,提高招商人员信息捕捉和项目对接的实践经验,着力解决产业调研不足、项目策划不准、企业对接不专业等问题。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市投资促进局2023年工作情况汇报
最新评论
领导讲话千遍一律,而核心就是捞干的
交流发言最重要的是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