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写作网101写作网101写作网

镇2023年乡村振兴推进情况专题报告

现将xx镇2023年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情况向大会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其他在场人员发表意见。

一、推进2023年乡村振兴

(一)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第一要务”

一是落实粮食安全党政主体责任。成立耕地非农非粮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组长。把粮食安全作为dangwei政府的头等大事,担负起粮食安全的责任。认真实施“耕地”恢复工作,确保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不低于3.1万亩。以创建万亩智慧“xx稻”示范园为突破口,结合农业部级全机械化示范片、农技农艺融合示范片等项目,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促进粮食稳产丰收。

二是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建立“耕地系统”工作制度,按照属地管理、分级保护、逐级负责的原则,建立以镇村两级耕地主任为日常管护责任的基层耕地保护机制,及早发现和制止非法占用耕地行为。大力开展土地整理。2023年,通过土地增减挂钩和土地复垦,共新增耕地178亩。二上永农167块非耕地,面积949.87亩,已整治耕地642.59亩。

第三,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2023年继续实施7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镇3.5万亩农田基本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覆盖。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实现了“田为方、路相连、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化农田格局,农业产业生产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

(二)坚持把培育产业作为发展的“第一要求”

一是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全镇稻虾连作面积2.3万亩,成为我镇“一镇一业”的主导产业。在成功申报xx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基础上,今年正在积极申报xx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承办2023xx杯首届xx小龙虾节及夏季日本旅游消费季活动,推进“农业旅游”融合发展,擦亮“中国生态小龙虾之乡”金字招牌。

二是推动农村信息产业发展。构建集环境数据采集、视频监控、水质监测、水稻溯源、病虫害预测于一体的物联网平台,数字化控制水稻种植、龙虾养殖。加快实施“互联网+”战略,加强与科技等电子商务平台的交流合作,逐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积极申报三品一标。2023年已申报绿色食品认证1家,计划申报3家。

三是增加绿色食品。今年以来,我镇聚焦xx镇独特的资源禀赋,加大绿色食品产业“双招双引”力度,成立绿色食品产业链专班,由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链长,形成了“五链共振”的格局。该镇主要负责人24次带队外出招商,走访企业39家,接待国内外客商15批47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项目6个。

(三)坚持把推进农村建设作为“第一政绩”

一是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做好全区土地整治前期调查、测算和材料申报工作。进一步理清村庄发展思路,规范村庄有序建设和协调发展。目前,巴金村的村庄规划已经完成,正在编制xx、xx、xx和xx的村庄规划。

二是深入推进“千万工程”建设。按照省委“示范千村、整治千村”的工作要求,我们在当地农村特色的基础上,整合项目资源,投资约2000万元,建设了xx社区xx道路,xx村xx和xx村,xx社区xx、xx村xx和xx村xx等13个宜居村。深入开展全球环境整治夏季攻势,组织450人清理垃圾600余次,打捞漂浮物、垃圾10.6吨,拆除非功能建筑、广告牌120余处,完成厕所改造240座。全镇人居环境改善效果位居全市前三。新建xx记忆馆、乡村振兴馆、渔业文化馆等场馆,重拾红色记忆和乡愁故事。

三是升级农村公路建设。以“以镇为中心,行政村互联互通”的城乡公交一体化为目标,共拓宽改造7个村(社区)13.64公里混凝土道路,标准达到沥青路面6.5米,里程居全市第二。计划在10个村(社区)建设13.6公里的安保工程,保障群众出行安全。在塔顶修建2.98公里联网路,做好文化旅游项目“前半篇”。

四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继续改善。9月1日,新建的xx小学正式投入使用,原xx镇中心小学整体搬入。将原xx镇中心小学的场地和校舍整合为xx初级中学。全镇教育布局更加合理,条件更加完善。2023年中考,xx53名初中生被一中、一中录取。投资3050万元新建的3500平方米xx镇卫生院已经竣工,将为全镇居民提供更好的基本医疗服务。投资30万元在xx街新建公厕,缓解了xx街公厕不足的问题。

(四)坚持把推进农村改革作为“第一要务”

一是全面推进农业标准改革。坚持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园区推进”之路,围绕“规划先行、土地流转、项目整合、农业招商、智慧赋能”的工作思路,推进全区农业“标准地”改革,推进“小田变大田”、“确权确权”工作。该镇累计流转村集体土地22000多亩,引进农业等企业8家,提高了农民的地租,增加了村集体的经济收入。

二是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2023年,xx镇率先建成xx市首个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农业发展提供配套农资、养殖、农技服务。邀请省内外农业技术培训专家授课6次,通过“室外+室内”、“现场观摩+互动培训”等多种形式,为100余名优质农户提供稻虾养殖技术、水稻化学除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指导。目前,我镇共有家庭农场180家,专业合作社71家,农业龙头企业12家,其中省级3家,市级4家。

第三,继续扩大村集体经济收入。按照“彻底消灭空壳村,不断壮大薄弱村,巩固提升培强村”的发展思路,探索项目带动、产业带动、股份合作、服务创收、资源开发等发展模式。目前,10个村(社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976.68万元,其中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的有6个村。截至2023年8月底,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628.37万元。

(E)坚持将巩固治理和实效作为“首要责任”

一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继续加强基层阵地建设,积极申报2023年“一中心一广场一工程”,新建金坝村党群服务中心和公路村党建文化广场,结合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同步规划设计,完善提升xx碑、周闸等村级活动场所,进一步提升村级组织服务群众功能。大力推进新时期基层党建“双合作双响应”工作和“走亲戚”活动,开展“十个一”系列活动和“幸福上门”行动。122名乡镇党员干部与256名亲属结对子,收集“微心愿”200条,解决问题130个。着力塑造党建品牌,打造公路村“数字化”综合产业融合“三圈一线”基层党建示范点。稳步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构建镇、村、组三级联动体系。A级及以上信用村比例100%,A级及以上信用用户5653户,占全镇农户的75%。

二是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新建占地1800平方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综合文化站),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宣传教育,加强阵地建设。以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举办灯谜制作灯笼、包饺子、包香囊、做月饼、朗诵古诗等活动,打造“钉”乡愁、法治祈福、“夕阳画”等志愿服务品牌,开展“相约方菲谷雨节”、“学习20强、奋进”等专题读书活动。上半年,xx镇获评“好人”1个,“五星级文明户”4个,“最美大院”10个。

三是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全镇以“网格化”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划分为71个网格,在重要场所安装310个“天眼+”和“天眼工程”视频监控,实施全天候监控,提升基层综治水平。村(社区)组织群众参与治安巡逻,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式。设立村级“春风细雨室”,受理矛盾51件,解决48件,群众满意度100%,有效吸纳了村内矛盾,就地化解。群众对安全建设的知晓率、满意度和参与度明显提高。

(六)坚持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为“第一动力”

一是完善动态监测,防止贫困。开展反贫困监测集中排查,动员组织416名乡镇干部和网格员对所有农村户籍人口进行排查,225个问题全部整改到位,新认定监测户28户。优化配置222名网格员,定期走访排查,加强预警监测。已有13000余人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建立了25000余份标准化电子居民健康档案。发放工业奖励资金12.02万元。通过小额贷款“一户三合一”模式,新增签约小额贷款户85户,完成贷款425万元。对有返贫风险的农户实现了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实行动态管理,有效化解返贫风险。

二是狠抓评价反馈和自查整改。根据《2022年xx市巩固扩大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整改工作方案》反馈的19个具体问题,确定了我镇3类13个整改问题,确定了39条整改措施,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加强项目资金的使用和项目管理。今年申报财政搭桥资金项目23个,总投资1538.63万元,其中搭桥资金1489.43万元已及时拨付。

虽然2023年我镇乡村振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不够,产业链有待进一步延伸;农村建设和社会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乡村振兴要素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村集体经济增收途径单一,增收渠道不广。对此,我们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立足实际认真分析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1)着力产业升级,促进农村发展。强化耕地保护红线意识,确保粮食安全。做大做强稻渔综合种植特色产业,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内土地流转,建设市级“渔+”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服务体系,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加强产销对接。补齐农业二三产短板,培育和吸引小龙虾和农产品初加工企业;围绕塔顶,我们将建立一个全面的田园建筑。培育发展一批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导、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以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引导各类成员建立产业、要素、利益紧密联动机制,实现合理分工和利益共享,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2)聚焦乡村建设,建设美丽乡村。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导向,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提升农村生活品质。坚持科学规划,积极盘活土地等资源要素。2023年加快xx村和xx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力争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计划2024年建设2个和美村,13个宜居村。提前规划2024年农村公路建设工作,做好初步设计和矛盾协调工作。加快实施xx区排水工程,提高xx村和张xx村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力保障。与上级部门对接,积极争取水梅农村建设和“以工代赈”专项债务项目。

(3)以乡村治理为重点,建设治理良好的村庄。深入实施“六大治理工程”,进一步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巩固和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加强村队建设,加强对村干部的管理和监督,继续开展软弱涣散村整治。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村,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治理良好的乡村。整合原综合执法队和城管四五中队组建xx镇综合执法队,先行先试乡镇赋权改革,打造城乡综合管理典范。加强村级网格员、乡贤会等队伍建设,不断完善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

(4)注重人才培养,赋能乡村振兴。选拔壮大村干部队伍,通过外出学习、业务培训、“擂台赛”等培训措施,不断磨练“头雁”能力。做好后备干部人才库建设,坚持培养返乡创业、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等优秀人才作为后备干部,实现村级干部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和乡村振兴的持续活力。挖掘“乡土人才”队伍,重点从种养大户、“五老”人员、乡贤队伍中培养乡土人才,引导群众自发参与乡村建设,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加强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五)着力民生保障,增进人民福祉。巩固扩大扶贫成果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守防贫底线。紧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期盼、最现实的民生需求,着力继续做好就业、医疗、教育、社保、文化等民生事业,继续实施“暖民心”工程,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代表们、同志们,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坚定信心,全力以赴,以务实拼搏的精神和实际行动助推乡村振兴,早日实现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加快推进xx市副中心城市建设,努力走在全省县域高质量发展前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镇2023年乡村振兴推进情况专题报告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