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写作网101写作网101写作网

市委编办关于全市事业单位改革进展情况汇报

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按照省市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部署,我市主动作为、顺势而为,围绕重构、优化布局、协调高效,扎实高效推进事业单位重塑改革,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一是做到“三个坚持”,对准改革方向。

(1)坚持高层推动,做好顶层设计。x委主要领导坚持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关键环节亲自协调。x委书记10余次听取事业单位重塑改革情况汇报,多次对改革工作作出批示;召开了两次编委会和一次事业单位重塑改革推进会,协调推进改革任务,了解改革推进情况。通过统筹协调,有序完成了改革方案制定、机构编制优化整合、领导班子调整组建、机构挂牌运行、发布“三个决定”、改革涉及人员转移、固定资产移交等任务。改革后,全市事业单位机构设置更加科学,功能定位更加准确,职能配置更加优化,改革的预期效果能够充分发挥。

(2)坚持未雨绸缪,摸清改革底数。x委编办坚持调查先行、规划先行,深入改革相关单位,对事业单位机构设置、职责运行、编制和实有人员进行调查,建立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基本台账,全面摸清改革“底数”。同时多次到兄弟x委交流学习,借鉴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进一步拓宽思路,取长补短。在充分掌握部门职责、任务和绩效的基础上,模拟测算改革后的机构编制规模,并与部门反复讨论沟通后达成共识,初步形成了全市事业单位重塑实施方案。

(三)坚持压实责任,推动落实落地。明确各部门dangwei(党组)书记是“第一责任人”。编辑部及时回应改革中的问题和诉求,做好政策解答等相关工作;组织部深入研究改革相关单位党组织和科级领导干部调整,确保班子不乱、人员不散、工作不中断;人社局做好人员调动和岗位设置工作,确保改革涉及人员的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障不降低;财政局要在做好资金支持的同时,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做好改革涉及单位的资产划转、转让和登记工作,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编办、组织部、人社局、财政局、专项改革牵头部门、改革相关机构主管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的问题,形成了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

二、要做到“四个突出”,确保改革的时效性。

(1)突出协同高效,优化整体布局结构。按照“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单位统筹,一件事原则上由一个单位负责”的原则,整体推进行业领域和部门所属事业单位改革。为进一步提升检验检测能力,推动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做优做强,将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整合为市场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为形成党史、地方志资料收集、编纂和研究的合力,整合成立了市级党史、地方志研究室。聚焦部门主业,对规模较小、职能收缩、职能相近的机构进行合并归并,再次优化机构布局。为扎实推进“三农”工作,全面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整合市农委下属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种子管理站、农业经济管理指导站、农广校、植保植检站,成立了市农业服务中心。通过理顺职责关系,实现“化学反应”,使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权责关系更加协调,服务更加高效。

(2)突出重塑与重构,功能定位精准清晰。牢牢把握公共服务的基本属性,重塑和重构全市事业单位职能体系,充分体现不同服务对象事业单位的差异化功能定位。该市在改革中把优化职能放在首位,重新界定了事业单位的公益类,将剩余127个改革相关事业单位全部调整为财政全额拨款。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名称,使其名称与其承担的职责和任务相一致。不再使用“管理”、“局、委、办”等行政性词语,而是规范为“中心、站、所、馆”,基本建立起定位清晰、分类科学、职能明确的市级机构职能体系。按照专业、技术、研究定位,划分公益类别,明确政企管关系,积极推进资源整合。文物领域,将整合北宋帝陵管理处、康百万庄园管理处、石窟寺保护处、杜甫故里管理处、博物馆等文物保护单位,组建市文化文化馆,作为全市文物保护的领导机构;为了加快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成立了吕雯集团负责旅游开发和运营,让文物保护研究机构更好地专注于主业。以“强文物、富文化、兴旅游”为文化旅游体系的三大支柱,在保护文物的前提下,突出文物的研究、解读和利用,夯实文化赋能和旅游发展的基础,做强文化旅游产业。

(3)突出振兴和优化,提高配置的科学性。制度资源是重要的政治资源和执政资源,必须用在刀刃上,配置在关键处。我市严格落实严格控制总量、统筹使用、增减挂钩、动态平衡、保障重点、服务发展的要求,统筹使用现有编制资源,既有减法,也有加法。通过改革,把大量的编制资源腾出来、用好,把重点转向重大战略需求、基层和民生领域,用于为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民生领域引进高层次人才和专业人才。同时,继续实施“减县补乡”,跨级抽调282名人员到乡镇充实基层工作;突出工业引领,加大对工业人口机构编制的支持力度,重新核定企业发展中心人员编制52名,有效助推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统筹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9名人员编制,加强卫生领域机构编制保障;围绕群众关心的“入园难”问题,先后增加设立351所公办幼儿园,促进学前教育发展。通过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人力资源利用的优化和效益的最大化,达到提振发展、强民生、强基层的预期效果,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突出服务大局,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事业单位改制是解决事业单位长期积累的体制问题的一个宝贵机遇。我市抓住机遇,把改革作为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发展活力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在工作中,要准确把握省委、x委确定的改革方向、原则和标准,既要对标桌子,又要做好“规定动作”,立足我市发展需要,着力实施“十大战略”行动,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服务保障民生,使事业单位发展更加适应现代化建设大局。从改革的大局出发,结合产业是立市之本,招商引资是兴市之需,信访稳定和应急管理是发展的基本保障,在坚持改革“精简”主旋律的前提下,加强这些领域的机构资源配置,统筹组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 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和人民来信来访接待中心,一体化组建防灾减灾中心,注重以改革促建设,充分发挥体制机制的保障作用,做到改革创新。

第三,实现“三个持续”,确保改革稳定

(一)继续用好政策,营造良好氛围。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始终,认真传达学习改革意图和部署,加强政策解读,及时回应关切,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正确认识改革、自觉服从改革、积极支持改革、积极参与改革。在改革中,我们将细化政策落实,在人员编制管理、财政支持、社会保障衔接等方面出台政策。落到实处,落实好过渡期相关政策,切实保障参与改革干部职工的合法权益。同时,做好风险矛盾的判断。对改革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潜在问题,要想在前面,做在前面,早研究,早防范,早处理,把工作做深做细,避免不稳定因素。

(二)继续强化监督,严格改革纪律。全程跟踪督导,严控任务,做好业务辅导和工作指导。认真查阅旧“三定”、上级新“三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确保职责“不漏、不超、不称、不混”。严格执行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组织纪律、干部人事纪律、财经纪律和保密纪律;严禁借改革之名隐瞒、挤占、挪用资金、虚列支出;严禁利用各种形式和手段侵占国有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禁止拖延或更改。严格档案管理和移交,确保档案完整。同时配合纪检监察部门加强监督,对改革中的违纪违法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以严肃监督问责为改革保驾护航。

(三)继续总结整改,巩固改革成果。在各部门自查自评的基础上,对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分组分批进行了实地核查。一是检查办公文件、挂牌机构、规章制度是否符合改革要求,发现问题需要建立和改革,确保“物理反应”的有效性。二是与各部门负责人谈心,详细了解改革任务落实情况、单位履职情况和职责分工,面对面宣讲改革政策,凝聚思想共识,就改革后存在的问题相互沟通,确保全面实现“化学变化”,以优化协调高效的体制机制推动各项事业升级,切实将改革成果转化为发展红利和治理成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市委编办关于全市事业单位改革进展情况汇报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