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亲自倡导、倡导和实践的一种工作方法。经过了时代、人民和实践的检验,是行之有效、历久弥新的。是我们做好基层工作,走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法宝。主题教育开展以来,xx xx坚持以“四个基本单元”为重要抓手。党员干部走进群众,问计于民、问计于民、问计于民、问计于民,在“四个基层”中“引问题、解问题、解问题”,做到理论宣传、问题解决、矛盾化解、工作落实。
一是用好“宣传宣讲法”,坚持理论宣传,集中力量聚魂润心。理论宣传是党的思想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思想基础。坚持政治标准。让宣传形成燎原之势,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围绕群众的理论学习需求,把理论宣传与服务群众、解决问题的主题教育结合起来,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听得懂的平实语言和生动案例,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到“柴米油盐”和“茶余饭后”。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基层党组织注重层层引导和推动,深化“五学联动”机制,依托“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等载体,采取小板凳会、村长巷谈、实地宣讲等形式,开展政策理论“大讲座”,多次培训基层党支部书记和党员,组织各级党组织书记上党课xx次。
二、运用“调查研究法”,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并取得成效。调查研究是揭示客观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方法,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坚持踏踏实实、沉下心来,带着问题到基层、带着思考推动实践,把研究成果变成解决难题的“对症下药”,推动解决“一件事”变成“一种事”。区级领导班子和成员充分发挥“头雁效应”,按照“深、实、细、准、效”的工作要求,深入问题多、意见集中的地方,围绕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基层治理、民生保障等研究制定调研计划和工作方案,科学确定调研课题和典型案例课题。截至目前,我们已深入到群众意见集中的村农户、社区楼房,对难度较大的重大项目进行了xx次调研座谈,走访群众xx次,收集xx条意见建议,梳理xx个突出问题,协调解决xx个实际问题。
第三,运用“枫桥经验法”坚持群众路线,化解纠纷,制止纠纷,促进和谐。坚持党的领导,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翻身”是“乔峰经验”的灵魂。信访工作是连接民政、连接人心的桥梁。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把诉调对接作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坚持发展新时期“乔峰经验”的生动实践,推出“主动访民情、定期访民解忧、预约访民心、事后回访民情赢得民意”等举措。对频率高、群体性访的案件,实行领导包案、访民访、逐级排查化解,促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精细化、精准化。深入实施社会治理机制,健全完善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体系,基层社会治理品牌不断涌现,“网格化志愿服务”、“我当一天网格长”等治理活动常态化开展,各类矛盾纠纷化解早、化解小、化解网格化。全年开展xx轮入户走访,走访调查xx户(次),收集各类信息10000余条,服务xx万人(次)。
第四,用“一线工作法”坚持下沉一线,为民解难。习近平同志指出“为人民服务是最大的政绩”我们要做懂得群众冷暖的“贴心人”,而不是看门的“铁将军”。在一线办实事,就地落实,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有效举措。紧盯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落实“群众来电我办”、“接到投诉我就处理”的工作机制,把现场工作与“促发展”主题教育结合起来,把解决问题、促发展、办实事、解民忧作为现场工作的重要内容,组织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线, 采取“现场办公、现场调研、现场咨询、现场解决”的方式,针对产业发展、农房改造、环境整治、物业服务、供热供水供气、基层治理等方面存在的xx个问题,全力抓进度、促落实。 定期推动区级领导和部门单位挂靠包村办企业,选派xx名以上干部到经济发展项目一线、乡村振兴最前沿挂职交流、挂职锻炼,及时发现和解决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经验做法: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 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最新评论
领导讲话千遍一律,而核心就是捞干的
交流发言最重要的是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