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该局坚持以习xx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同志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努力推动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绩、呈现新气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按照省政府2023年10件民生实事实施方案,“解民忧、办实事”的安排和省市年度民政工作要求。 2020年以来,连续三年获得全省民政优质测评第一名、全市民政综合测评第一名,走出了一条民政人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新路子。
一、民政重点工作的开展
(一)着眼人民群众的燃眉之急、解忧之急,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社会救助的质量和效果。一是深化“党建+社会帮扶+订单式”帮扶模式,充分发挥村(社区)级社会帮扶员和网格员的“前哨”作用,开展定期走访检查,落实主动发现机制,有效杜绝失保、漏保、保障不及时等问题。1-10月,全县共有城乡低保特困人员12589人,发放各类资金共计63016.79万元。二是完善保障措施,依托县委组织部平台,引导困难群众通过平台发布救助需求,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全面覆盖“应急救助”村级互助建设,打通服务困难群众“最后一公里”。三是深入开展提高社会救助质量和效率专项治理,开展以“教好一堂社会救助业务课”为主题的社会救助管理人员业务知识竞赛,在全省、全市社会救助业务技能竞赛中获得团体第一、个人第一的优异成绩,全县社会救助管理人员能力素质有了质的提升。
(二)着力解决养老服务短板,全面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一是持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新建县域智慧养老院和区域中心养老院,形成“1+5”公办养老机构合理布局,加快构建以居家社区为依托、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二是完善公办养老机构“人财物”县级直管机制,规范养老机构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价格收费和薪酬待遇,有效激发公办养老机构活力;科学稳妥推进公建民营,养老服务管理模式更加优化。全县所有公办养老机构评定为一级,县综合社会福利院评定为三级。三是大力推进X试点,建设了县级时间银行调度中心和3个社区时间银行服务站点,丰富了养老服务的应用场景,增加了志愿者时间货币对实物服务的兑换,激发了志愿者的参与热情。目前,我县养老服务站点注册志愿者539人,服务对象394人,每天完成服务订单20余单,极大提高了全县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第四,加大养老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公办养老机构管理人员综合考核办法》、《养老从业人员奖励政策》等一系列保障制度,提高养老从业人员服务质量;5家公办养老机构消防安全提升,消防安全标准化工作全面完成。公办养老机构全部取得消防安全合格证,每个养老机构有2名工作人员取得消防安全合格证。
(3)注重改革创新赋能基层治理,注重部门合作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一是创新治理模式。大力实施城市社区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按照“4+X”模式推进城市社区标准化建设任务,指导社区成立业主委员会,实行业主自主管理,有效化解社区矛盾,全面实施和推进社区365天封闭便民服务站服务体系建设。二是激发执政活力。指导城市社区党工委做好磨市社区、X社区3个社区“模范党支部”创建工作。联合县委宣传部开展了首届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评选活动。在全县村(居)干部中,评选出4名优秀工作者,其中1名上报省级,3名上报市级。三是夯实执政基础。积极组织星级社区创建,以社区标准化建设和“模范党支部”创建评定工作为基础,依托社区现有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积极组织社区创建活动,打造一批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配套、治理机制创新的幸福社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减轻基层负担的决策部署和习近平同志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完善减轻基层负担常态化机制,规范村(居)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名牌和证明事项,制定实施方案。
(四)着力加强公共社会事务服务,努力增强人民幸福感。第一,加强农村婚礼彩礼的治理。由我局牵头,14个部门联合印发《农村婚嫁彩礼专项治理实施细则》,5月20日,县民政局、县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召集16对年轻夫妇举行中式户外婚礼,通过环保婚车巡游、幸福模型展、新人集体宣誓等方式进行展示,并进行现场直播。同时,现场开展了“推动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宣传活动,有力推动了天价彩礼的治理。二是严抓殡葬改革。大力弘扬殡葬领域移风易俗的新风尚,继续深化殡葬改革,以整治殡葬陋习和骨灰进公墓为突破口,建立专业执法队伍,开展城区非法殡葬整治,严厉打击扰民、办大事等非法殡葬行为。扎实推进农村公墓二期建设,县财政已安排600万元用于首批农村公益性公墓二期建设项目。现该项目正在进行前期施工设计等准备工作,预计2024年初全面竣工投入使用。深化面向市民的“身后一件事”,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联合事务进行系统梳理和业务培训,通过“李X发布”和政府门户网站进行广泛的政策宣传,办理了全市首单“身后一件事”业务,累计办理量居全市首位。举办了殡葬服务机构公众开放日,参加活动的NPC代表、CPPCC委员、乡镇代表和媒体实地参观了殡葬服务场所,并组织召开座谈会,就我县殡葬改革充分交换意见。三是切实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实施残疾人两项补贴招标发放,继续推进残疾人两项补贴“全流程联网办”和“跨省通用办”。大力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宣传月,加强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与其他社会保障政策的衔接。每个月都会将残疾人两补的数据与残联、低保办、殡仪馆的数据进行比对,按时足额发放残疾人两补资金。1-10月共发放50847人次,金额381.93万元(其中发放护理补贴15443人次,116.7万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35404人次,265.23万元)。
二,存在的不足
一是婚礼彩礼难整治。虽然我县在省市部门的指导下,联合县直14个部门出台了《婚礼彩礼整治实施细则》,但媒体反响和舆论压力很大,执行起来很难。依靠民政很难改变社会风气。
第二,在改善养老服务方面存在弱点。目前,我县养老机构的康复、心理抚慰、临终关怀等服务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难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服务需求;养老服务一线护理人员持证比例低,专业知识缺乏,队伍稳定性低,招聘难、留人难的问题比较突出。
第三,创新社区治理存在短板。引导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不够,社区治理与村规民约、天价彩礼、殡葬改革的有效融合不够。
三。2024年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深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全省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养老服务升级三年行动精神。一是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个社区嵌入式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深化综合养老服务拓展,打造城市养老15分钟“养老服务圈”,实现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00%服务覆盖。二是继续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做好合并区域中心敬老院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老人思想稳定。完善公办养老机构“人、财、物”县级直管机制,加快与县委沟通协调,确保原有养老机构和组织全部保留,纳入县民政局。其余机构按福州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面向社会招聘,纳入正式事业编制。三是全面推进养老服务运行步入正轨。县民政局将会同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共同制定激励机制,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方面对积分高的志愿者考核加分。,并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宣传明星志愿者和最美志愿者,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切实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和服务热情。总结经典,拓展服务对象,同时在“时益站”招募更多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打造服务场景亮点,争做全市标杆。
(2)进一步强化托底救助能力。继续加强“党建+社会救助”帮扶,逐步探索“社会救助文化”建设,继续强化帮扶对象认定和安排措施,优化帮扶队伍建设,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创新,加强“扶贫”和“扶志”有效结合,进一步完善新时期社会救助机制,切实保障各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切实做到精准帮扶。
(3)进一步加大殡葬领域移风易俗改革力度。一是加快公墓二期建设。目前,该项目的前期工作即将完成。预算通过审核后,相关乡镇将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组织项目立项工作,依法组织项目招标和项目实施,乡镇为项目业主。在实施过程中,市民政局将进一步加强业务监管,力争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二是深化风俗习惯和城市殡葬管理改革。各乡(镇)要加强移风易俗宣传,充分发挥村(居)红白理事会作用,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殡葬管理规范,将殡葬管理规范写入村规民约。加强城区殡葬管理,突出扰民等违法殡葬行为监管,乡(镇)分管领导要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注重工作方法,重点对风水先生、乐队等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劝导,坚持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三是加强乡镇公墓管理。落实公墓管理者双重管理责任,第三方公司实施公墓管理责任的同时,乡(镇)要切实履行监管责任,督促公墓管理者加强骨灰安放服务保障和公墓区域环境卫生清理,规范公墓管理秩序,防止破坏公墓设施和骨灰在公墓外安葬。
(四)进一步加强婚礼彩礼专项管理。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修订,村规民约的完善和修订程序及内容必须经村(居)民代表大会通过,并保存会议纪要。通过新修订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要公布或增加婚丧嫁娶公约的内容。内容要包括彩礼5万,彩礼金额,3天内出殡。要进一步完善红白理事会建设,督促其履行职责,开展农村红白理事会移风易俗培训。
(5)进一步加快社区治理。深入开展幸福社区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效果。因地制宜出台各类村规民约,完善城乡社区协商制度。做好暑期未成年人保护综合治理工作,抓好未成年人保护社会宣传,增强群众的参与度和知晓度。号召社区居民自觉成为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的参与者,主动宣传天价彩礼治理、殡葬改革等民事政策,在社区治理中发挥“先手棋”作用,形成各方出力、齐抓共管的社会治理格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民政局2023年度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最新评论
领导讲话千遍一律,而核心就是捞干的
交流发言最重要的是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