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至13日,我有幸参加全市招商代表团,赴山东省青岛、威海、烟台等地招商考察。三天时间里,我们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三个城市的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蓝色经济、文化旅游、开发区建设、品牌企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实地考察。考察时间虽短,但深受启发和震撼,开阔了眼界,找到了差距,增强了加快发展、高起点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一、感悟与启示
我去过的三个城市,城市建设规划起点高,发展产业品牌意识强,发展旅游业的创新举措多,建园开放程度大。可以说他们视野开阔,起点高,资金量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验值得借鉴。
首先,科学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参观的三个城市都深刻认识到城市规划是生产力,都把规划作为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都高标准建设了规划展览馆。青岛在60多年前制定了初步的城市规划,经过多次调整,得到国务院批准,并在青岛召开了两次全国城市规划会议。他们坚持“每一寸土地都要有规划用途,没有规划用途的土地一寸土地都不能开发”的原则,建立了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规划、法定图则、修建性详细规划五位一体的规划体系,形成全局综合规划,重大建设项目采用国际招标,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规划设计,确保了一流的建设标准。
其次,品牌经济是驱动发展的主要力量。品牌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象征。走访的三个城市,一方面打造国家城市名片,相继获得国家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优秀旅游城市、文明城市等国家品牌,扩大了对外影响力,引领了城市发展。另一方面,实施品牌战略,发展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和品牌经济,增强经济实力,促进城市发展。青岛啤酒、海尔、张裕葡萄酒和CIMC海洋等知名品牌既是传统品牌,也是高科技品牌。城市和品牌相辅相成,成为经济的脊梁和对外的形象。
第三,文化旅游是经济增长的支撑。去过的三个城市都是围绕“山、海、岛”而建,风景优美,气候宜人。他们是山东滨海旅游的主体,旅游产值占GDP的比重在15%左右。他们的旅游业之所以发展迅速,就是紧紧依托城市,以现代化、国际化、大众化为目标,建设国际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在旅游项目的包装上,不断将新的文化理念融入城市发展规划,如青岛的海底世界、烟台的张裕葡萄酒文化博物馆等。通过大项目,发展滨海观光、休闲度假旅游,打造大景区、大品牌、大旅游,使之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建设的主导产业。
第四,对外开放是园区发展的引擎。走访的三个城市是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他们充分发挥沿海优势,建设大园区、大项目,体现了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干事创业的气魄和勇气,为加快发展储备了充足的后劲。烟台高新区是首批APEC科技产业园,也是中国首个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示范基地。威海-汉中保税区韩乐广场是中国第一个以韩国为主题的商业文化园区。不仅起步早、规划起点高,而且对外开放程度高、经济实力强。聚集了一大批特色产业项目,特别是吸引了国外品牌企业入驻,带动园区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
第二,比较与差距
这次去的三个城市都是沿海开放城市,开放和市场化程度高,经济发展快,人居环境优,基础条件和人文环境都很好。虽然我们和他们有很多不可比拟的因素,比如区域区位、交通条件、自然气候、机构权威、财政收入等很多方面,但是我们和他们先进的发展理念、一流的境界、规划标准、管理经验等很多方面都有很大差距,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思考和借鉴。
首先是发展理念的差距。被调研的三个城市提出的目标都是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规划50-100年都不落后。他们把城市环境作为对外开放的硬环境和任务,思想超前,处处表现出极大的魄力和大度。我们之间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差距就是观念和工作强度的差距。我们的开放和竞争意识不强,加快发展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不强。缺乏以高端一流、全球视野谋划发展的勇气,把发展方式转化为行动的能力不强。
第二是城市规划的差距。一个城市最新修订的城市总体规划是2021年公布的未来20年的发展规划。但目前只有中心城区97平方公里的详细规划与之配套,没有全局规划和整体规划体系,尤其是郊区。存在规划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产业布局和城郊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三是运营城市的差距。走访的三个城市都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把城市的土地、自然环境、基础设施、品牌、文化作为城市经营的资源,对城市进行重组、经营、盘活,使城市发展走出了内涵式、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目前我们的城市经营只是以土地为资源筹集城市建设资金的一种方式,还是一种初级的、原始的做法,这是一个差距。
第四是项目支持的差距。我们的对外开放程度还不够。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方面,主动少招大项目、好项目,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多待项目。项目数量多,但整体起点低,规模小。突出表现在文化旅游发展上,缺乏辐射带动力强的大型项目,缺乏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景区、大机制,吸引力和竞争力相对较弱。
五是品牌驱动的差距。一方面缺乏知名的品牌产品和企业,另一方面缺乏综合性的城市品牌。虽然获得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县等国家级品牌,但都是专业性的,没有像全国文明城市那样体现城市综合实力的品牌,在提升城市品位、扩大对外吸引力和影响力方面有差距。
第三,思考和建议
1.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加快完善城市规划。科学规划是城市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建议城市规划部门把改善城市规划作为第一生产力,促进城市健康发展。一是加快编制全局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在进一步完善97平方公里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加快编制508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突出超前性和预见性,形成统一科学的城市规划体系。二是注重突出地方特色。在规划设计中,要注意历史文脉的延续,即保持汉唐文化风貌的建筑文脉,使建设项目与城市环境融为一体,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协调,使城市建设更具地方特色。三是全力打造精品工程。对标志性地段、城市出入口、大型居住区等重点区域建筑,积极征求国内外一流设计机构的方案,建设一批高标准、现代化、有影响力的标志性精品项目,缩小与一线城市的差距。
2.突出精细化管理和高效化运营,努力打造城市品牌。把城市环境作为重要的竞争因素,把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管理的“三高”方针完全渗透到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各个方面,使城市环境转化为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实现从经营城市到经营城市的转变。首先是提高人居环境的舒适度。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提升园林绿化品位,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大力推进城市公园等文化景区建设,在为市民增添休闲娱乐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二是提高城市的影响力。积极借鉴青岛啤酒节、威海人居节、烟台葡萄酒节等国际大型活动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扩大新能源博览会、文博会的影响力,充分挖掘区域内怪石、湿地、文物古迹等资源优势,打造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体育品牌,增加城市发展活力。三是提高综合竞争力。以建设国际明星城市为抓手,立足实际,挖掘优势,坚持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努力引发连锁效应,奠定集聚人才基础,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促进文化旅游、商贸等产业发展,提升城市运行效率。
3.着力展现大气魄,打造大旅游,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按照x委马书记提出的“彰显大精神、建设大旅游、打造大景区、形成大品牌、推动大发展”的思路,全力做大文化旅游产业,推动经济大发展。首先是提高思维规划。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可操作”的原则,统一编制区域发展规划和重点景区建设规划,着眼于大面积开发资源、完善设施和配套服务,形成区域旅游特色,促进旅游业发展。二是突出项目驱动。依托历史文化、生态旅游、戈壁沙漠、湿地水库等现有资源。,努力打造体量大、旅游项目多、吸纳能力强、配套功能完善的汉唐文化、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大景区,打造旅游品牌。三是推进产业融合。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旅游业与文化、体育、农业、商业、科教、城市景观、房地产、工业等领域的充分对接和互动,创新旅游业态,丰富旅游内涵。
4.依托大项目开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抓住国家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机遇,依托地处黄金节点的区位优势,坚持招大引强、育大养强双轮驱动,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一是坚持不懈招商引资。充分利用经济技术开发区、光电园区和建设大景区、发展大旅游的平台,紧盯“三个500强”,聚焦知名品牌企业,加大对沿海发达地区的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实现常态化、日常化,为持续推进项目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二是集中力量攻关。优化发展环境,完善服务机制,强化目标责任,项目服务前移、重心下移,按照“年度目标、月度计划、周安排、日落实”的思路,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为促进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三是不断创新,把握品牌。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引导企业打造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增强品牌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鼓励大禹节水、神农种业等进出口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以技术、品牌、质量为核心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外贸经济稳定增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关于赴青岛、威海、烟台考察学习的报告
最新评论
领导讲话千遍一律,而核心就是捞干的
交流发言最重要的是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