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写作网101写作网101写作网

危房改造工作经验:探索土坯房改造新模式 让农村群众“忧居”变“优居”

a县是典型的农业县,人口众多,位于某省的丘陵地区。农村土坯房存量达16.39万间,占全县农村总户数的34.5%。农村土坯房数量多、分布广、改造难等问题成为我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明显短板。近年来,XX县高层推动,科学规划,分类施策,在全省率先开展现有土坯房改造工作,真正让广大农民群众住上新房,过上好日子。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督促落实2023年相关重大政策措施的通知》将某县评为“农村危房改造积极有效地”。

一、主要做法

为编织农民的“安居梦”,打造农村“新面貌”,某县通过明确一套操作标准,将“看孩子、打孩子”变为“制度设计”,全面展开农村土坯房改造“攻坚战”。

(1)确定转化方法的时间顺序。通过“拆建保投入”(拆除闲置土坯房、拆旧建新、改造修缮保护、走亲访友)五种方式,按照“2017年30%、2018年30%、2019年20%、2020年20%”的进度,及时定量推进农村土坯房改造;按照优先支持“重点群体、重点产业、重要区域”的思路,对困难群众、贫困村、主导产业实施国省干线沿线农村土坯房改造“四个率先”,逐步实施改造。

(2)明确财政补贴标准。按照“群众自筹、政府适当补助”的原则,分档次制定农村土坯房补助标准。土坯房拆除后,对通过自建、购买或投靠亲友解决其安全住房的一般农户给予0.75-1.5万元补助,对新建房屋的贫困户给予2-3万元补助,对不能自建房屋的贫困户纳入统一规划建设并给予3万元补助,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农村。

(3)明确审批流程。制定农村土坯房改造实施意见、实施细则、技术指导等纲领性文件和工作指南,严格按照“农民申请、村民小组民主评议、张榜公示、乡镇审核、县级审批备案”的程序确定实施对象;采取“统一规划”+“统建、联建、自建”等方式,严格控制建筑面积和标准。贫困户人均建筑面积原则上控制在25平方米,其他家庭人均建筑面积原则上不超过35平方米,有效提高土坯房改造的标准化和专业化水平。

(四)建筑风格鲜明。在兼顾农民传统习惯、满足建筑面积要求、突出地域特色的基础上,县住建局组织编制了经济适用、质量有保障、安全可靠的土坯房改造通用图集,明确了20余种建筑风格,并免费发放给建设者和村“两委”,宣传引导农民选择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通用图集,有效统一了农村土坯房改造风格,形成了美观宜居的新范式。

第二,工作的有效性

通过土地资源互补、传统文化融合等多种形式,因地制宜整合资源,打造农村土坯房改造四大典型模式,推动“为改造而改造”向“为发展而改造”转变。

(一)土坯房扩建城镇。对于居住在城镇周边的居民和有意愿在城镇建房的村民,按照“就地就近城镇化”的原则,由村委会统一组织规划建设城镇周边的居民点,完善水、电、气等基础设施,让农民享受平等的城市公共服务,变“农民”为“市民”。如原镇南雅村,通过村委会收集民意,确定全镇建房数量,在已建街道末端统一样式新建房屋,有效加快了新型城镇化进程。

(2)土坯房改造促进产业。对于位于交通区位和产业优势较好的基础乡镇的危房农房,要放大“建新拆旧”的经济效益,整体转让农民原有宅基地,统一规划房屋风格,打造宜居、宜商、宜游特色聚落,进一步促进生产与乡村和谐发展。如镇高棚村,在土坯房改造中建成了一批功能齐全、设施完备、风格统一的“小别墅”,呈现出“家家是别墅,处处是景点”的别样景观,有力助推了当地农业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C)节省土地的土坯房。“拆改”、减少农村闲置低效建设用地和土坯房改造将同步推进。对农业用地面积小、农村土坯房较多需要改造的村,利用空闲置土地和荒地建房,优化户型设计提高居民点容量,建设一体化配套基础设施,减少农村基础设施面积,促进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成功争取一个镇国家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比如,前某镇石岩村通过集中规划,建设了3栋多层成套住宅,用土坯房安置了48户138人,腾出了6.5亩农用地。

(四)土坯房改造,保护文化。将农村土坯房改造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相结合,结合汉文化、三国文化、西北某民居建筑等地方特色,对3687栋具有历史传承保护价值、整体结构安全、使用功能良好的传统村屋进行保护修缮,推动其成为传承历史文脉、留住美丽乡愁、培育文明乡风、发展乡村旅游的新资源。如某镇清溪村毛主席著作书房、某镇兰家大院等都经过修缮,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经验与启示

(1)高层推动、整体推进的领导体制是保证。始终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推进土坯房改造,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土坯房改造领导小组,构建“主要领导抓总、县领导定期汇报研判”的工作机制,高位推进落实;组织住建、发改、财政、扶贫等部门成立农房建设统筹管理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对象认定、资格审查、安全监管、建设进度、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形成以党建为引领、各级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2)顺应发展方向,尊重民意是关键。坚持把农村土坯房改造作为解决群众住房安全的重要任务。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围绕“识别安全、改造安全、确保安全”,定期开展“住房安全保障”核查和“回头看”调查,严把“验收”关,最大限度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3)政策稳定、稳中求进的工作思路是基础。在土坯房改造中,纪检、绩效、审计、住建、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部门。分别组织成立联合检查组,对资金分配使用、工程招投标、改造任务进度等进行“一月一检查”和“季度一通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县乡两级相关部门年度目标绩效考核,有效保证了扶持力量的稳定性、政策的连续性和工作的投入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危房改造工作经验:探索土坯房改造新模式 让农村群众“忧居”变“优居”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