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胜利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进程中,党和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望高等教育、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习近平同志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以人为本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此时,开展中国现代化对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作用的研究,分析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保驾护航作用,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增强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内容。在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亿万中国人民最可靠、最稳定的领导核心。因此,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要求既要符合新时代发展的特点,又要符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既要明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又要把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要坚持把基本政治制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方向,把中国式的现代政治制度作为教育的基石。这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以中国现代化为目标,为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强化价值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习近平同志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有基于本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由于社会制度和经济结构的差异,中国式的现代化和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和发展轨迹。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解释了中国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区别,明确界定了中国现代化的起源、发展和内涵。深刻理解中国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不仅有助于大学生真正认识到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创造新的辉煌,也有助于增强他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认同感。
(三)强化情感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生动力。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互动是一个“情感感染”和“情感熏陶”的过程。大学生只有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情感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才能深深内化于内心,外化于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带领全国人民以强劲态势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吸收最新的实践成果,既帮助大学生突破认知障碍,又使他们以加倍的信心与祖国同行,共同走向未来,实现共同进步。
(四)加强实践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特别强调,“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脚踏实地,敢想敢做,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这一理论对于指导实践、加强行为识别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着眼于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高政治立场、跟上时代步伐等方面。,引导学生把爱国热情融入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与党团结,与人民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习近平同志指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部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靠的是广大青年。
(1)青年是实现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后备力量。不要因为现实的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要因为理想的遥远而放弃追求。这是当代青年最真实的写照。年轻人为中国现代化注入了对宏伟梦想的执着追求。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青年时期是一个对未来充满抱负和期望的时期。“青春”和“梦想”往往被认为是一对相互依存、并驾齐驱的概念。在党的领导下,中国青年牢牢把握现代化目标,将个人的青年奋斗融入国家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年轻人思维敏捷,精力充沛,求知欲强,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堪称学习的黄金时代。广大青年要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广度,增强技能,勇于在社会大熔炉中锤炼才干,不断把知识转化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能力,让中国式现代化展现出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更加光明前景。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现代化的客观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现代化的方向。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根本上是做人的工作。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关心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只有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向人民群众宣传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奋斗目标,提高人民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深化,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和认同,人民群众才能更加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实际行动推动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向着第二个百年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国现代化凝聚力量。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建设中国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加强人民共同理想教育,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的目标融入人民,促使全国人民紧密团结,为共同理想而奋斗。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全体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把爱国热情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国现代化铸造灵魂,教育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科技的创新和人力资源的开发。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年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使他们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创新创造的重要力量。
(三)创新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了中国现代化的五个基本特征。这五个方面不仅深刻揭示了中国现代化的科学内涵,而且构成了第二个百年中国新征程的理论总结和实践要求,为新时代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广阔道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即中国式现代化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提下考虑人类文明现代化道路的一般规律。中国现代化的这一独特内涵,不仅具有强大的创造力,而且增强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坚定信心。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明确了庞大的人口规模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相结合。这说明中国现代化不仅重视物质现代化,也重视精神文明现代化,并在此基础上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种现代化理念蕴含着深刻的批判性思考和创新性探索,不仅增强了人们的自豪感,也为推动社会进步注入了活力。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明确了中国现代化的独特性在于走和平发展道路,旨在通过自主建设解决国内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现代化倡导包容性发展,致力于解决当今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难题。这一实践不仅丰富了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选择,也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通过在国际舞台上倡导合作共赢,中国式现代化给世界带来了积极影响,促进了国际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第三,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
(1)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大思想政治”协同工作格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需要各方合作,合理规划,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创新发展,逐步形成更加完善、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形式,推进教育教学现代化。要构建“大思政”协同工作格局,整合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教育,确保思想教育切实有效。一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强调党全面领导中国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着力夯实理想信念,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案,把党建核心与“大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有机结合起来。第二,保持立德庶人与“大思想政治工作”工作格局的联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支撑”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以实现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宗旨。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教育现代化,需要落实以德育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再次,以德育人的思想贯穿于各个学术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渐进性,建立了“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多学科知识体系,需要多学科融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不同学科、领域、行业,不再局限于思想政治课。
(2)坚持逻辑思维,培养“现代”治理主体的素质。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从辅助教育转向主体教育,强调执政主体核心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引导,以应对现代化进程中的多元挑战。在国家层面,提高党总揽全局的能力。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应加强自身的服务和管理能力,确保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执政能力,更好地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引领作用。在学校层面,大力推进课程教育和科研教育质量提升体系建设。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以“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目标,着力优化课程结构和设计,强化教学管理措施,系统梳理各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及其思想政治教育使命。在教师层面,积极探索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动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需要转变传统观念,紧密联系学校和师生实际,着力解决思想政治问题。在学生层面,让广大青年学生充分发挥人民当家作主的治理精神和参与能力,培养治理意识和责任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参与各种社会事务和治理活动,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使他们成为积极的主体,为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做出贡献,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
(3)坚持实践育人,赋予“多样化”教育方式以创新。中国现代化的动力之一在于创新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也需要不断创新。创新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使教学更具吸引力和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应贯穿于高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加强政治理论教育的同时,整合各类实践资源,加强项目管理,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拓展实践平台,完善支持机制,教育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提升实践能力,建立家国情怀。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科技作品大赛等活动平台,让学生接触社会、贴近市场,从而了解社会、开阔视野。二是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以贫困生资助、就业创业、心理健康教育和日常管理为抓手,把握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积极帮助解决学生工作学习的合理诉求,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第三,坚持校内校外相结合,社会、学校、家庭相互配合,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着力培养学生积极、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协调发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关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调研与思考
最新评论
领导讲话千遍一律,而核心就是捞干的
交流发言最重要的是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