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作为党领导下的为农服务的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近年来,市供销社针对我市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堵点和难点,充分整合各方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村级基层供销社,不断探索创新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模式, 并走出了一条以村级党组织为龙头,以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基层供销社为纽带,以实际行动服务“两强一增”行动,助力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新路子。 为进一步总结经验和成效,探索发展路径,深化拓展成果,近日,市供销社赴部分县(市、区)实地调研,与当地村“两委”、相关农业经营主体和党政部门进行座谈交流,对当地基层供销社与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两社联动”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了解。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下研究报告。
一是“党建引领两个社会组织联动”的工作背景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深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计划,大力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适度经营规模和农业装备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但仍存在农业生产要素流通不畅、生产性服务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产品上行渠道不畅等问题。在农业生产中,由于现有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规模小、体系不完善、专业化水平低,难以控制整个农业生产过程,农产品质量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在产品流通中,由于缺乏专业化的管理和服务组织,农民直接进入农产品交易市场的成本高,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流通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上行受阻。在利益分配环节,由于大多数农业经营者处于“单干”状态,存在经营网络不完善、销售渠道不稳定、收入分配不平衡等问题。,而且利益联结水平还比较低,没有稳定的保障,农民收入无法得到保障。在组织引导方面,农业农村缺乏具有管理经验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能力不足,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有待加强。
供销社作为党领导下的为农业服务的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基础较深,供销社在长期服务“三农”方面积累了深厚的群众基础、独特的信用优势、成熟的经营模式和丰富的服务经验,具有其他农村经济组织所不具备的优势;二是系统资源更丰富。供销社的业务范围涵盖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拥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产销对接平台,能够有效衔接城乡市场,畅通产业链供应链。三是服务网络更加完善,拥有较为完善的经营体系和农村服务网络,农业生产性服务专业化水平较高,能够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发挥主体作用;第四,利益联系更加紧密。基层供销社的农民代表性和参与度高于各行业特征明显的专业合作社,既能吸引全村农民成员,又能管理集体资产,使农民和村集体收入更有保障。
第二,开展“党建引领两个社会组织联动”的现实意义
在村党组织的指导下,通过基层供销社和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双社联动”发展,可以有效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一)开展“党建引领两社联动”能有效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供销社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组织村“两委”,与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社有企业共同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基层党组织通过加强政治引导和组织领导,把党的政策要求转化为各类新组织成员的自觉行动,引导他们共同为农村发展贡献力量,有效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基础。另一方面,村党组织紧密结合供销社的网络优势和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资源优势,整合一定区域的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把党的组织资源、组织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资源、优势和活力,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有效搭建为农服务平台,增强村“两委”凝聚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二)开展“党建引领两个社会组织联动”能有效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股份合作、资金合作等方式,推动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供销合作社、社有龙头企业共同组建基层供销合作社,建立以农民为主体的新型供销合作经济组织,承担农村“三变”改革。鼓励村“两委”领导参与基层供销社领导选举,密切利益联系;共同拓展资产租赁、种养结合、大托管、农产品销售等业务,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小生产,多渠道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依托当地特色资源优势,广泛参与农村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打造特色品牌,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推村集体经济。
(三)开展“党建引领两社联动”能有效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基层供销社和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是服务“三农”的重要载体和前沿阵地,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最基础、最直接的经济组织。通过“两社联动”,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农技队和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网点的作用,为农民提供现代农业生产模式,有效提升农业科技和机械化水平,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更好地推动全市“两强一增”行动高效开展。同时,开展“两社联动”,可以引导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帮助解决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个体经营主体难以克服的小规模问题,不断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
三、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的有益探索和经验。
我市供销社系统紧紧围绕服务农业,积极探索实践,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政治优势、村级基层供销社的管理和服务优势、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资源优势,实现村集体和基层供销社优势互补、融合发展,促进村集体、 农民与供销社共建共享共赢,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两社联动,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市供销系统共有基层供销社208个,社员7.17万人,带动农户5.28万人,农民增收2亿元,村集体增收1.61亿元。
(1)搭建合作平台,理顺工作机制。村级基层供销社采取“村集体入股、供销社配股、群众参与”的方式联合组建。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作为村集体资产运营的平台,是村级基层供销社的实际控制人,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依法开展经营活动。例如,一些城市在村级基层供销社股权设置中坚持以村集体为第一大股东并持有相对股份,将村集体资产设置为不低于35%,广泛吸引普通农户、农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加入合作社。农村“三变”改革后部分县(市、区)量化的集体资产,以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载体,与县(市、区)供销合作社、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主体,共同组建新型村级基层供销合作社。其中,市供销社帮扶的太和县徐老家村,依托与村集体共同组建的村级基层供销社,通过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2022年为村集体增收122万元。
(2)整合资源优势,创新运营模式。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村集体和供销社各自的优势。一方面,通过盘活闲置或低效利用的宅基地、水塘、扶贫车间等存量资产,以自主经营、租赁等方式发展集体经济,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另一方面,通过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将有意愿的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组织起来,由村级基层供销社开展以土地“大托管”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全过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如部分县(市、区)在全市112个村建立了村级基层供销合作社,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将增加900万元以上。其中,季良益农供销社通过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协调流转土地1600亩,开展特色小麦订单生产,仅2022年就为村集体增加收入98.4万元。
(三)坚持村村通的方针,分步分类。对于基础条件一般的村,村级基层供销社主要通过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性服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如前兴供销社采用“两托两跟一扶”的“221”农业生产托管模式,对村集体委托的5000亩土地提供个性化托管服务,实现了粮食规模化生产,农民增收、村集体增收。对于具备一定基础条件的村,村级基层供销社通过承接财政资金投入的各类准公益项目获得收益。如部分张寨裕民供销社通过招投标参与农村农业生产道路建设,2022年向村集体分红62.6万元。对于基础条件较好的村,村级基层供销社在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同时,积极开发实施自营项目,获取收益。如三河镇三星村村委会和村民依托村级基层供销社发展农业种植养殖项目,2022年将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60多万元。
(4)强化激励机制,密切利益联系。按股分红,按劳取酬,按交易额返利等。,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充分调动村干部和村官的创业积极性。部分县(市、区)在“党建引领两社联动”模式下,在村级基层供销社股权结构中预留10%股份,设立村干部岗位股,按其岗位调整退出。2022年,富通农联供销社通过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管理,管理6个行政村约1万亩土地,实行集中采购、微利供应。在每年每亩800元保底收益的基础上,实行二次分配,70%分给入股的农民,10%分给村集体,10%分给村公益事业,10%分给村级供销社。同时,对参与服务的村干部给予一定补贴,推动村级基层供销社落地。如三河镇三星村供销社实行村干部承包工程责任制,根据工程收益和进度,会对村干部进行不同程度的奖励。
四、推进“党建引领两个社会组织联动”的瓶颈
从各地供销社系统探索开展“党建引领两社联动”的情况来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全市推广仍受到一些瓶颈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组织推广有待加强。目前,部分县(市、区)dangwei组织部和供销社联合发文开展此项工作,但推进的力度和进度不够均衡,资源整合和业务服务范围有待进一步整合和拓展。各地搭建的服务平台大多以传统农资供应和综合服务为主,真正来自村集体的产业发展项目较少,基层供销社与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深度联动不够。二是联动机制还不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和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发展涉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等。相关的职责、业务、政策分布在不同的部门,尚未形成工作联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形成合力、利益共享的机制。第三,需要明确合作关系。一些地方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概念还不清楚。认为村“两委”领导或村“两委”干部参与村级基层供销社领导的专业合作社代表当地村集体,收益代表村集体经济收入。四是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供销合作社系统是自上而下参与公共管理的事业单位。缺乏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基层供销社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十分有限。基层供销社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特别是基层生产服务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备,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
动词 (verb的缩写)推进“党建引领两个社会组织联动”的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联动机制。开展“党建引领两社联动”涉及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涉农政策措施落实等,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协同推进。要加强顶层设计和业务指导,积极推进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和供销社合作,参与市场化经营。加强与农业农村部门的密切配合,认真制定相关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基层供销社与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合作关系,促进社会资产和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要积极推进“党建引领两社联动”融入各级农村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发展的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试点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2)争取政策支持,用好涉农资金。深入推进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构建以流通为主导、生产为基础、信用为支撑的新型综合合作服务机制,探索实施“供销+金融”模式,加强与各大银行的联合合作,继续加大对基层供销社的信贷融资支持力度,着力解决系统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积极争取将“党建引领两社联动”纳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范畴,加强政策支持,引导和推动这项工作扎实开展。同时,督促各级dangwei政府用好现有政策,把新型基层供销社建设作为农业政策和项目的主体,承担公益性服务和政府购买服务,拓展经营服务领域。
(三)坚持示范引导,突出试点先行。以村党组织为指导,按照“供销社+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模式,组建新型基层供销社,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为股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持股,实行公司化经营,按股分红, 支持和引导村“两委”领导入社担任新基层供销社负责人,整合资源要素,拓展农民生产生活服务,把新基层供销社建设成新的。 同时,以地级市为单位开展“党建引领双社联动”试点,进一步完善“双社联动”制度设计和利益分配机制,细化工作措施,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因地制宜扩大试点范围并逐步在系统内推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关于党建引领推动基层供销社组织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最新评论
领导讲话千遍一律,而核心就是捞干的
交流发言最重要的是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