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写作网101写作网101写作网

主题教育专题调研报告——创新“四位一体”管理机制构筑预防青少年犯罪管理网络

根据专题教育调研工作安排,我围绕“创新社区、学校、派出所、家庭四位一体管理机制,构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管理网络”课题,深入学校、社区、公安部门和部分家庭,调查全市未成年人犯罪情况,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建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青少年犯罪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各级dangwei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下,在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青少年思想道德和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开展,“法制副校长”队伍不断充实,“特殊青少年帮教工作”稳步推进,“青少年维权岗”等维权实体逐步加强, 文化市场和校园周边环境改善成效显著,社会关注、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预防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在过去的五年里,这个城市的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下降。犯罪人数从2019年的601人减少到2023年的402人,犯罪占比从39%下降到22%,其中14-17岁犯罪人口占比从21.4%下降到12%。初中文化程度的未成年人犯罪占62.3%,侵财犯罪占16.2%,暴力犯罪占8.5%,初犯占91%。对100名未成年犯的调查显示,在校(含职校)的仅占0.37‰,逃学、辍学的占31.2%,三失(失学、失业、失控)青少年占47.2%,单亲家庭占31.2%,呈现出犯罪主体低龄化、犯罪手段暴力化、犯罪形式团伙化等特点。从综合分析,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市未成年人犯罪率虽有所下降,但仍居高不下,问题依然突出。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包括青少年自身、学校、家庭、社会等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四点:

首先,特定的生理心理因素是内因。由于青少年正处于身心成长和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身体发育迅速,个人意识和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对事物好奇敏感,易感性、冲动性和极性明显。有些人会通过逃课、上网、打游戏等方式来消磨时间。,因为他们的生活需求和独立地位没有得到满足。他们的行为倾向于盲目,任性,偏执,喜欢表现。他们遇事冲动,经不起诱惑,自控能力差。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他们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其次,家庭环境不好是主要原因。因为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教育规律把握不够,有的期望过高,教育方法简单,导致孩子因压力大而产生逆反心理;有的过分溺爱孩子,有的疏于管教,有的自己行为不端,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一旦有了诱因,就容易犯罪。此外,近年来,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逐渐增多,孩子容易产生心理自卑和扭曲,走上犯罪道路。调查显示,离异家庭子女的犯罪率是健康家庭的4.2倍,占青少年犯罪的21.4%,因缺乏家庭温暖和教育占19.8%,因家庭生活困难占6.1%,因父母不良嗜好占15%。

第三,学校教育不当是重要原因。主要原因是一些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片面追求“教学质量”。德育课程不足,法制教育流于形式,跟不上时代和形势发展的需要。一些学校管理粗放,转岗措施不力,特别是对学生的评价仅以分数为依据,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有的老师以好学生为主,对差生的教育管理方式简单或放任自流,使他们自暴自弃,误入歧途。同时,学校、家庭、社区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对问题青少年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轨迹掌握不及时,监管不到位,使其放任自流,一发不可收拾,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第四,社会环境不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主要是一些不良的文化环境和不良的社会风气污染了青少年的思想。比如,在文化市场上,一些渲染暴力、色情的书籍、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游戏时有出现,网吧、歌厅、棋牌室等娱乐场所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影响很大,诱发犯罪。据统计,80%的未成年犯都有“网瘾”。在社会层面,诸如忽视正义、唯利是图、不讲诚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不良现象也对年轻人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的孩子以“富贵”为荣,爱休闲恨工作,贪虚荣。当物质基础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就会实施盗窃、抢劫等犯罪行为。

第三,“四位一体”管理机制的创新

青少年犯罪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种社会“综合症”,预防工作涉及各个层面、各个部门。因此,必须在各级dangwei政府的领导下,运用法治思维和方法,创新家庭、学校、社区、派出所“四位一体”的青少年教育管理机制,实施五大工程,依靠社会力量,综合治理,不懈努力,形成教育责任链,筑牢预防青少年的“防火墙”。

一是实施“和谐家庭”创建工程,筑牢家庭预防的基石。父母是青少年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基石。社区、镇要大力组织实施“和谐家庭”工程,引导建立相互尊重、民主和谐的家庭关系,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对青少年产生潜移默化的良性影响。各级妇联、团委和学校要充分利用公民学校、道德讲堂等阵地,聘请司法、教育、劳教等领域的专业人士,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和培训,办好家长学校,不断提高家长素质和法律意识,为孩子作出表率。特别是要针对“问题家庭”,通过家庭影响和社会救助改善教育环境,从根本上消除他们犯罪的诱因和机会,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要实施“快乐校园”建设工程,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是青少年获取知识、培养良好品德、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场所,对预防青少年犯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认真落实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法规,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修养为目标,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快乐校园”创建工程,而不是单纯以学习成绩论英雄。要加强音乐、形体美教育,建设快乐课堂,让学生掌握一两项体育技能,学会一两项艺术爱好,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发挥法制副校长、法律辅导员和团队组织的作用,建立“校园法律顾问团队”,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法治意识,提前学法、懂法、守法。要完善学校管理考核机制,健全心理咨询机构,及时疏导心理障碍,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把青少年犯罪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第三,实施“社区护林”帮扶教育工程,加强社区教育帮扶。社区、村组是青少年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薄弱环节。要把预防青少年犯罪纳入文明社区、文明村镇创建的重要内容,实行学校放假与社区开学双向联系制度,以党员在岗社区服务活动为契机,动员党员教师在寒暑假担任本社区青少年校外教育辅导员,实施学生假期社区登记和学校社区联合假期教育实践活动。学校要加强与党组织和政府有关部门在社区建设方面的合作,利用“五馆一中心”、道德讲堂等公共活动阵地,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道德实践、法制教育等活动。要建立社区、家庭、学校、派出所信息定期沟通机制和预防青少年犯罪信息资源库,将青少年校外在楼社区表现综合评价与校内表现相结合,实现学校、社区、派出所有效对接。要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和青年志愿者的作用,做好问题少年和违法犯罪少年的帮教管理工作,真正做到社会不歧视、单位接纳、人格尊重、生活有保障,不断巩固和扩大帮教成果。

四要实施“社会保障”屏障工程,切实维护合法权益。预防青少年犯罪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应该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共同筑起青春前期的铜墙铁壁。公安、文化部门要深入开展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在校期间巡查,严厉打击各类危害学校秩序、引诱青少年犯罪、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优化校园周边环境。要加大对色情暴力音像制品的查处力度,取缔色情游戏厅、歌厅、网吧,净化文化市场,消除精神污染源。宣传、广电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唤起全社会的责任感和参与感,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司法、教育部门要深化“青少年维权岗”创建,将创建领域延伸到与青少年维权密切相关的部门和行业,将服务范围拓展到农村、社区、企业、学校,建立青少年法律援助“绿色通道”。

五要实施“整体联动”推进工程,构建齐抓共管格局。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社会化系统工程。各级dangwei和政府领导班子要加强督导考核,真正做到预案工作管理有组织、工作有计划、任务有落实。建议调整部门职能,将市县预青办设在政法委,更好地履行牵头、联络协调、组织实施等职责。要建立健全预绿化联席会议和工作考核制度,协调各成员单位和专项小组密切配合协作,及时掌握预绿化动态,集中力量解决难点问题,推动预绿化顺利开展。各成员单位要强化工作责任,充分发挥工作职能,确保责任到人、工作到位。各级党政机关和有关单位也要积极配合,各负其责,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青少年前期工作的整体合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主题教育专题调研报告——创新“四位一体”管理机制构筑预防青少年犯罪管理网络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