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相应的,社区承担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大大挤压了社区服务居民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了社区服务群众的成效。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迫切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
一、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的现状
以我工作的街道为例:街道作为我区的主城区,辖6个城区社区,核定社区工作人员76名。截至今年9月,已有69人在岗,2人计划今年退休。学历方面,各社区“两委”成员93.2%具有大专以上学历,dangwei书记100%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从年龄来看,每个社区35岁以下的干部有2-4人,45岁以下的占77.3%。
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团队结构不合理。一是年轻干部决心不够。由于薪酬、发展空等原因,干部队伍不稳定,年轻干部人才流失严重。一些社区工作者年龄较轻,特别是“两委”新成员的学历较差,无法应对突发、紧急、危险的任务。其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目前社区工作者男性27人,女性42人,性别比例约为1∶1.6。过去两年,退休人员都是男性。
思想作风建设有待加强。一些社区干部安于现状,缺乏进取意识,对自己的工作标准低、要求不严,工作落实有差距。一些社区干部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重视不够,没有倾听群众呼声,积极为民服务。一些社区工作者对工作职责的监管存在一种“人情”思想,没有很好地协调“法与情”。
对居民的服务不够深入。基层工作任务重,行政事务多。社区长期承担各级部门的常规性、突击性的基层事务,大大超出了社区承担的范围和能力。创造更多的标准。社区忙着建账、调账,一定程度上让社区没有精力深入服务居民。有很多机构品牌。是否上市纳入考核评价重要指标,形式主义上市问题有所抬头,部分上市机构名存实亡。还有很多属地责任。遇到急难险重的问题,有的部门以属地管理为由,把困难抛给基层,充当“裁判员”的角色。
三,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优化和管理“方向盘”。第一,招聘政策人性化。按照《中共湖北省委政法委、湖北省民政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网格化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鄂政发〔2023〕19号)文件精神,做好网格化管理和社区整理工作。基于工作需要,鼓励男同性恋报考,男女分开录用。二是实行区级人才储备机制。在公开招聘过程中,按照1:1的比例纳入社区工作者储备库。当因辞职或退休而出现空空缺时,可从储备库中使用相关街道社区工作者。三是拓宽来源渠道。在社区“两委”成员选拔过程中,要注意通过基层选拔、社会选拔、组织派遣等方式,选拔优秀人才到社区“两委”任职。四是优化激励机制。科学制定社区干部绩效考核方案,明确考核机制结果运用。要综合运用招录公务员、发展党员、推荐“两代表一委员”等措施,拓宽职业发展渠道,强化政治激励关怀。
推动社区“减负增效”。一是责任下沉准入机制。根据《区委关于深化新时代党的建设加强城乡基层治理的实施意见》(区发〔2020〕4号)文件,按照科学规范的属地管理,制定职能部门责任准入制度。职能部门委托给街道、社区的工作事项,必须在“权随事变、人随事变、费随事变”的前提下,报区委、区政府研究批准后实施。二是基层治理专业化。大力培育和完善专业性、公益性社会组织,推动社会组织合理、合法、有效承接政府转移职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立项目等方式,让社区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抓服务和自治。三是基层治理数字化。借助大数据平台和数字化应用,加快“智慧社区”建设,提高社区工作效率。
夯实“思想舵”。首先是加强党性原则。社区干部要不断加强思想建设和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履行我们的职责。二是压实责任。加强廉政教育,强化社区干部的责任意识,督促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筑牢思想防线,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拓宽成长的“路径”。一是开展“全覆盖”轮训。围绕“培训强化素质”的工作目标,按照“全员、准确、有效”的工作要求,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科学制定学习计划。二是邀请“土壤专家”授课。有计划地邀请身边优秀的社区dangwei书记、优秀的党务工作者登上平台,围绕社区基层党建、精细化治理、人居环境改善等重点工作发表意见、传授经验。三是注重“日常学习”。从社区“两委”干部职工的能力素质培养入手,依托“星光课堂”青少年夜学平台,量身定制学习套餐,补充“精神之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关于街道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最新评论
领导讲话千遍一律,而核心就是捞干的
交流发言最重要的是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