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写作网101写作网101写作网

关于乡村振兴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建旅、以游展文,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这为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成为涉农地区的必然趋势。

一、我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优势和现状

1.交通便利。我区地处京津中心,是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核心区和桥头堡。京津塘、京沪、津保等6条高速公路,京山、京九、天津-虞姬等铁路穿境而过,建成了“九横九纵”的路网体系。100公里内有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河北省部分城市。500公里范围内,百万人口以上城市11个,包括济南、石家庄等省会城市,区位、交通资源优势明显。

2.深厚的文化资源。我区是我市最早的县,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从历史上看,我们地区因其地理优势和运河水运而富裕繁荣。区内古城、古镇、古村落、古寺、古水运码头等历史遗迹众多,南北水运、商业、武术、书法、饮食、民俗、宗教、农耕等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资源丰富多彩。悠久的历史、丰富繁荣的发展历史和京杭大运河带来的南北文化交融,共同积淀和造就了我区丰富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形成了我区丰富多彩、开放包容的文化特色。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源远流长的水运文化、繁荣昌盛的商业文化、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独具特色的书画文化以及后来的红色文化,为促进我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升级奠定了基础。

3.丰富的旅游资源。我们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永定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4A级南湖自然生态风景区、万亩金杯森林公园、大黄堡湿地等多个自然保护区与李旦庄特色农业旅游村、田敏田园农业科技示范园、曼森活农场等多个农业旅游特色产业园区串联,形成以“民俗旅游、休闲采摘、生态观光、旅游康复”为重点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体系。全区休闲农业村31个,农家乐98家,休闲农庄15家,休闲家园46家,年接待55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14亿元。与此同时,V1汽车世界以佛罗伦萨小镇、创意米兰、高端消费、汽车文化体验为主题的“新商圈”发展迅速,平均每年吸引游客约700万人次,年销售收入达40多亿元。

二,我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我们地区有丰富的文化资源。2021年公布不可移动文物16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可移动文物2000余处。但2022年申报的4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包括民间艺术、娱乐杂技等民间文化、传统技艺、传统医药、饮食文化等,尚未形成旅游产业,历史文化资源利用相对不足。

2.旅游业缺乏文化元素。文化是旅游的核心,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项目是没有生命的。我区旅游资源丰富,但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和整体的旅游鉴赏体系。在建设旅游项目时,没有与当地文化相结合,旅游业缺乏文化元素。比如,大运河2000米范围内有18个农业园区,其中种植农业园区3个,养殖农业园区4个,观光农业园区11个,综合园区7个,景区8个,都没有形成具有文化元素的旅游项目。

3.旅游产业链条相对较短。旅游业包括吃、住、行、游、娱、购的多样化体验。但目前我区旅游产业链条相对较短,产品相对单一,很多旅游产品都是低层次的资源性产品。比如佛罗伦萨小镇以休闲购物为主,农业生态园以休闲采摘为主,南湖景区以观光娱乐为主。单一形式很难留住游客进行二次消费。

4.旅游产品缺乏创意和体验。在人们追求美好生活体验的新时代,传统的观光旅游不再是游客的首选,体验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这就要求旅游产品的创新。而我区旅游产品相对低端,存在同质化问题。比如农业休闲观光游,以采摘观光为主,缺乏独特的创意和体验,千篇一律。

三。对策和建议

1.加强政府主导,构建文化与旅游产业联动机制。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不是简单的结合,而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度融合,是一种脱离传统发展思路的全新发展模式。因此,政府应重视两化融合发展的重要性,配置相应的人力物力资源,建立完善的产业发展管理体系,结合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特点,构建多元化发展机制,多方面协调推进两化融合。

2.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文旅融合精品。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最重要的是打造知名的文化旅游品牌,实施品牌引领战略。要整合相关旅游文化资源,打造旅游文化精品。一是发挥“新商圈”的引领作用,推进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创建,以商圈为龙头,探索联动机制,以休闲经营场所带动乡村休闲旅游景点。第二,利用大运河丰富的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整合现有乡村旅游资源,打造大运河文化生态旅游精品项目。

3.加大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创新整合产品类型。文化赋予旅游灵魂。没有独特的文化认同,旅游就失去了特色。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加大文旅融合产品开发,开发民俗文化产品,打造文化特色旅游项目和景点,实施“人无我有,人有我”发展战略,提高旅游发展核心竞争力。比如在大运河沿线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工坊,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体验和创意产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产业化,同时让游客体验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魅力。

4.加大宣传力度,创新营销模式。要发展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必须加强文化旅游产业的宣传推广,拓宽营销渠道。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平台宣传我区的历史文化,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项目和活动,发挥“新商圈”和南湖风景区的作用,举办大型节日、精品体育赛事和汽车赛,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区、来我区、游我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关于乡村振兴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