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写作网101写作网101写作网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了解我市心理健康教育情况,推动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3月10日至15日,我局青少年理论学习小组深入全国各地学校进行部署,走访了36所学校(小学11所,初中9所,高中8所,中职8所,其中农村6所),走访了300余名师生和50余名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一、我市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情况

2022年,全市共投资2077万元,建成市级规范化心理咨询中心(高级中学嘉陵校区)、9个县级规范化心理咨询中心、650个学校心理咨询室(含215个规范化心理咨询室)、31个校外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专职心理教育研究者4名,专职心理教育教师235名,兼职心理教育教师1377名;累计开展四轮市级专题培训,重点培训管理者130人,专兼职教师611人,网络培训班教师1.3万人,家长64.6万人;27次县级专题培训,重点培训骨干教师3.5万人次,网络培训27.8万人次;学生心理健康普查覆盖了664所学校的834,000名学生。

二、主要做法

(1)建立工作机制。为全面贯彻落实x委教育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案》精神,体育系统建立了“466”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即“四个坚持”的工作原则、“六个百分之百”的目标任务和“六个关键”的重点任务,为全市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了明确基础。出台了“不设防”工作“十个必须”,把“筑牢心理防线”作为重点工作大力推进。

(2)进行全面筛选。通过师生心理健康筛查项目、县区购买心理筛查服务、学校自行组织心理筛查等方式,对所有中小学生进行了全面的心理健康筛查。2022年秋季学期覆盖711所中小学,共筛查师生74.2万人,其中教师筛查5.6万人,阳性1.6万人(症状如强迫、焦虑、抑郁等。).筛查学生68.6万人,占98.2%,其中发现有抑郁症状的学生2.8万人,占4.1%(其中中学为5.58%),有明显抑郁症状的学生5.7万人,占8.3%(其中中学为19.3%),有重度抑郁倾向的学生3114人,占0.45%。各地学校坚持“一生一例”的动态跟踪,对有轻度抑郁症状的师生及时疏导,对有明显抑郁和重度抑郁倾向的师生及时转诊就医。

(3)加强团队建设。加强心理教育的人员配备。2022年全市招聘心理健康教育专任教师50名,近期与高校签约心理健康教师13名。目前,全市有专(兼)职心理教师1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3人;市县两级教研部门配备专兼职教研人员,组建心理专家服务团队,成立“心理教育教师工作室”,指导和服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训练。去年以来,市县两级组织了三轮专题培训,培训专兼职教师611人,中小学班主任网上培训13265人,家长网上培训64.6万人。

(4)加强阵地建设。全面落实《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目标任务。截至目前,全市共投资2077万元,建设了市级心理指导中心(高级中学嘉陵校区)、9个县(市、区)心理咨询中心和711个学校心理咨询室。2022年,新建学校建成标准化心理咨询室177个。

(5)优化课程体系。全面落实省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开设全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确保每学期不少于9学时。建立了全面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全国各学校开发了125门校本课程。结合“5.25”心理健康日等时间节点,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涉及学校571所,覆盖学生52.9万人。

三,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常见问题

1.思想认识不足。个别学校工作制度不健全,职能职责不明确,没有设立专班,没有专人负责;没有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心理问题突出。全市学生心理健康普查结果显示,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抑郁症检出率为20.62%,与全国流行病学结果基本一致,中重度抑郁症检出率为14.46%,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4%)。同时,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阳性率(症状有强迫、焦虑、抑郁等。)是31.64%。

3.阵地建设滞后。根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我市要在学校建设650个标准化心理咨询室,至今只建了215个,缺口435个。部分学校心理咨询室面积不达标,设备简陋,设施陈旧,效率低下。

4.团队建设不强。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政司发〔2021〕10号),每所中小学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县级教研机构配备专职心理教研员。目前我市心理健康教育专职研究人员只有4人,专任教师235人,缺口415人。

5.资金很难保证。各地申报的“2023年30件民生实事”显示,心理健康教育项目县级配套经费仍未纳入预算。

6.分类和处理不当。全市学生心理健康普查显示,中等心理问题学生11674人,严重心理问题学生3114人。根据要求,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需要采取干预措施,并进行转诊治疗。

7.学科融合不深。部分学校课程单一,活动薄弱,未建立全员教育机制,学科渗透效果不佳,学科教师和家长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比率较低。

(2)个性呈现

县市一级

1.团队配置:按照1000:1的生师比,全市专任教师平均缺口率为66%。

2.阵地建设:全市应建标准化心理咨询室650个,平均缺口率63.2%。

3.经费保障:2022年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民生实事项目投入显示,心理健康教育投入最大293万元,最小102.1万元,相差190.9万元。

学校层面

1.从阵地建设来看,存在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面积不达标、功能室不配套、分区不规范、设施设备配备不完善、开放时间不够等问题。

2.从教师配置来看,存在专任教师配置不均衡、专任教师无专岗使用等问题。

3.从界定职能职责来看,存在未设立专门工作专班、系统职责不清、工作进展不畅等问题。

4.从课程实施的角度来看,存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不足、心理健康课每学期9课时的标准没有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缺乏等问题。

5.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2022年,全市8个县(市、区)33938名教师接受了“正气工程”心理测试。共有10676名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强迫、焦虑、抑郁等症状)呈阳性,检出率为31.64%。

四。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1)强化学校的“主体地位”。首先是提高课堂质量。紧扣不同时期心理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开发多样化的校本课程,丰富心理教育课程内容,提高心理教育课堂质量;加快建立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确保完成“30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课、30个优秀心理咨询案例、30部校园心理剧”年度目标。二是丰富心理教育活动。结合“5.25”心理健康日、“10.10”世界心理健康日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组织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健全的人格。三是做好示范引导。启动首批市级心理健康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加快市级心理教育大师工作室建设,确保今年遴选30所特色学校,建成1所市级心理教育大师工作室。四是注重融合培育。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相结合,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找准工作的“重点”。一是做好“三预案”工作。要根据情境、事件、人物、时间、地点,研究学生心理变化趋势,坚持每学期学生心理健康全覆盖调查,构建“一校一策、一期一筛查、一生一例”三本书,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分类预警、干预和转诊,真正做到抓重点、抓热点、不留盲区。二是全面评估疫情影响。认真梳理总结疫情下学生抑郁、疑病、长期应激等突出心理问题,依托专业力量和专业机构全面评估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风险,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制定疫情下师生心理健康专项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采取针对性应对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三是不断减轻学业负担。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双减”改革,加强校长管理能力培训,提高学科教师教学水平,加强学科隐形变异培训管理,严格控制作业总量,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压力。四要切实做好家校共育工作。组织家长学校或网上家庭教育指导平台,推进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建设,引导家长关注子女心理健康;通过家长会等渠道,广泛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预防心理疾病科普,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不断提高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

(3)构筑强大的心理教育“硬支撑”。首先是扩大专职队伍。制定心理健康教育专任教师年度补充计划,注意从高校引进一批心理健康教育专任教师,确保2023年新增心理健康教育专任教师不少于150人,2025年前全部配齐;按要求配齐专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者,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者专项培训,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者能力水平。二是做好阵地建设。按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和2023年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学校县级心理咨询中心和标准化心理咨询室建设,确保圆满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三是加强资源整合。联合市卫健委公布了全市21家精神卫生医疗卫生机构、107名心理医生、76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信息。依托专业机构,加强专业支持,尽可能减少和避免心理危机和恶性事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作用,整合师资、阵地、课程等资源,不断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