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准确把握我市宣传思想文化领域人才队伍建设情况,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水平,x委宣传部成立专题调研组,对我市宣传思想文化领域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全面调研。调研组走访了7个县市(含7个乡镇、10家文化企业)和5个市直宣传文化单位,召开了9次文艺人才、媒体融合发展人才、文化管理人才座谈会,同步在市县镇宣传文化单位党政管理人员、理论工作者、新闻工作者、文艺工作者、文化产业管理人员中开展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47份。综合分析问卷数据和实地调查,调查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聚焦新时代使命任务,不断加强人才工作,着力夯实文化名城建设基础,在巩固人才队伍实力、促进能力素质提升、激发干事创业热情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1)突出重点,不断巩固各领域人才队伍的实力。首先是抓党政人才队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宣传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悟性和政治执行力;深入开展强化“四个力”的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宣传干部履行使命任务、推动事业发展的能力和本领,锤炼敢于担当、崇尚实干、勇于创新的优良作风;结合换届选举工作,我市各乡镇(街道)全面配备强有力的dangwei宣传委员。二是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力量。积极支持专业技术人员申请新闻、广播、美术、文化艺术、工艺美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等系列职称。例如,2017年至2021年,共有193人获得新闻系列初级以上职称资格,其中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47人。三是提高文艺人才规模。切实加强各级文艺家协会建设,积极动员和选拔宣传思想文化领域以外的各类优秀文艺人才和文艺爱好者加入各级文艺家协会。目前,我市共有省级会员1921名,国家级会员240名。四是充实新工作领域的人才队伍。结合新形势下媒体融合发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等重点工作需要,及时整合补充相关人员。目前,媒体融合中心工作人员391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专兼职工作人员938人。
(2)搭建平台,不断提升各领域人才的能力和素质。一是开展教育培训,提高能力素质。x委宣传部举办5期全市宣传干部培训班,赴重点高校举办媒体融合发展、新闻发布、舆情应急处置等各类培训。市文联连续三年举办习近平同志重要文艺工作培训班,宁国媒体中心定期举办“宁国媒体融合大讲堂”。二是组织参加工作实践,锤炼能力素质。《宣城日报》组织青年记者参与推出党史学习教育“红色乡村的故事”主题策划20期,并成功入选省委宣传部2021年省级报纸主题宣传原创优秀专栏(排名第一)。x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市文联围绕重大典型李霞、周慧明等先进典型事迹,组织大批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其中歌曲《游之歌——周慧明》荣获安徽省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特等奖, 以及皖南大型花鼓戏《少年李霞》获得第35届田汉戏剧奖入围奖,编剧黄获得编剧奖。 三是举办各种活动展示能力和素质。x委宣传部在全市宣传文化系统举办艺术宣传大赛、理论微宣传大赛、“好记者讲好故事”、媒体融合实战化培训等多种活动,促进广大宣传文化工作者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开拓创新,不断优化各领域人才发展环境。一是建立常态化的引进机制,通过引进急需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机关事业单位选聘等方式引进各类人才。2017年以来,市级宣传文化单位引进各类人才111人,其中研究生18人。二是建立留住人才的机制。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宣城日报社积极推进编用方式改革,建立社会化人才库和整体存量人才库绿色通道,为优秀聘用人才解决事业编。符合相关条件后已编制三才;市文化和旅游局合并设置局机关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专业技术人员发展的束缚。三是建立人才干事激励机制。x委宣传部出台《支持我市获得国家级、省级文艺奖项的办法》,实施以来累计奖励15.96万元;皖南古画戏曲小剧种孵化计划实施三年来,共孵化优秀小剧种23部,累计投入扶持资金230万元,初步实现了出精品剧目的激励效果;宣州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政策明确“新认定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分别奖励2万元、1万元”。
二、主要问题
(1)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总的来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领域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够合理。问卷调查显示,157人认为人才总量不足(45.2%),25.4%、36.3%、36%和27.7%的人认为存在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短缺、基层人才队伍薄弱、人才队伍老化等结构性问题。比如,全国作家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市级以上的仅占5.2%。从年龄结构来看,部分学科和专业人才缺口问题较为突出。而高中级人才普遍年龄偏大,面临人才断流、青黄不接的局面。根据问卷调查,最有创造力的年龄段(30-40岁)仅占25%左右;从专业结构来看,党政管理人才较多,占比29.1%,而新媒体新技术、文化创意、企业管理、舞台艺术等专业性较强的人才相对匮乏。
(2)关键人才培养不足。问卷调查显示,对我市实施的拔尖人才选拔培养计划等人才项目实施效果满意的不到41%。行业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极度匮乏,没有有效的宣传思想文化人才工程。全市只有1人入选省人才工程。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薄弱,“传、帮、带”效果不明显。在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下,传统媒体人才的改造、提升和培养不足,具备全媒体制作、传播、运营、管理等相关能力,胜任全媒体流程和平台发展要求的专业人才匮乏。懂文化、懂市场的外向型、创新型、复合型文化企业管理人才匮乏,文化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传承民俗文化的人对保护重视不够,缺乏统一的管理培训和常态化的政策支持。
(3)人才工作机制不健全。对人才工作重视不够,统筹规划不够,部门职能作用不够,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的普及性和实效性不够,高层次、专业化、高质量的培养相对缺乏。存在一定程度上强调课堂学习,忽视实践锻炼的现象。人才的有效凝聚不够,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展示交流平台不多。人才评价标准和方法不科学合理,人才引进考核办法与实际需要脱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需要进一步结合基层实际。人才跟踪服务滞后,缺乏定期制度化联系,无法及时掌握人才发展动态,帮助解决困难。激励保障体系不够完善,部分领域人才发展投入不足,对人才吸引力不足。问卷调查显示,对该领域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六大机制非常满意的人数比例分别为42.7%、42.9%、40.3%、36%、36%、35.7%,仅为一半。问卷调查显示,被调查者整体收入不高,347人中有194人平均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占比55.9%。
三。对策和建议
(1)注重统筹规划。加强组织领导和顶层设计,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成立市宣传思想文化领域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市宣传思想文化领域人才工作,建立部门工作联动机制,明确职责分工,积极构建dangwei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牵头、相关单位分工负责的人才工作格局。加强督导考核,将人才工作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考核,充分发挥各类宣传文化单位的主体作用,切实做好本系统人才工作。编制全市宣传思想文化领域人才工作发展五年规划(2022-2026年),明确未来五年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研究制定相关人才政策。建立全市宣传思想文化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准确掌握全市宣传思想文化领域人才总量、结构、专业和分布情况,组建“专家服务团”,发挥人才库专家的指导作用,提高人才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2)完善培训机制。建议实施全市文化名人培育计划,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建立文化名人工作室或创新团队,选拔培养一批领军人才。实施新时代青年骨干培养计划,重点加强文艺创作与表演、媒体融合发展、文房四宝、工艺美术、非遗传承等方面的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名师带徒活动。实施文艺人才倍增计划,努力培养和推荐一批优秀文艺人才加入全国性文艺社团,对加入者给予一定奖励。实施优秀企业家培养计划,以文房四宝为重点,建立有利于企业家参与创新决策、汇聚创新人才、整合创新资源的新机制,强化企业家专题培训、联网交流、后备人才培养选拔等措施,打造一支精通现代企业管理、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优秀文化企业家队伍。落实好习xx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四个着力”教育实践、“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等主题实践活动。
(3)优化使用机制。建立宣传思想文化领域人才清单,坚持人才引进和培养并重,着力解决人才短缺问题。支持企事业单位采取全职引进和柔性引进相结合的方式,从市外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人才,对符合引进人才条件的,给予一定补贴。继续实施和推广周转库制度,进一步创新编制使用方式,探索实施高层次人才“到职保障”制度和特殊人才聘用制度。给予用人单位适当的自主权和招聘人才的个性化措施,如在广播电视事业单位招聘播音员时设定适当的性别比例,努力解决人才吸引与供给不匹配的矛盾。开展新闻、文学、思想政治工作全系列职称改革,完善评审委员会设置,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优化评审标准,突出用人单位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畅通高层次人才申报职称绿色通道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申报职称渠道。探索和打造更多有特色的品牌活动,建立重大项目(重点工作)人才参与机制,为各类人才提供更多培训实践平台和成长发展空间。
(4)完善激励机制。建议完善以工作绩效为导向的绩效考核体系,向一线、关键岗位和创新倾斜,科学合理设置绩效激励措施,适当提高事业单位绩效工资上限标准。支持企事业单位对高层次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分配方式。年薪、约定薪酬、项目薪酬在绩效薪酬中单独列示,绩效薪酬总额相应增加。坚持用好正在实施的敬亭山文艺奖、皖南花鼓戏孵化计划等激励支持制度,倡导更多文艺工作者扎根宣城、贡献宣城、发展宣城。对重点人才项目(计划)给予资金支持,制定完善的资金支持政策,对入选者给予一次性资金支持。对入选“大国工匠”、“江淮优秀工匠”、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的各类国家级、省级人才给予适当奖励。扩大国家级奖项支持奖励范围,对取得标志性成果的优秀青年人才申请资金支持。分年度、分时期组织开展“十佳新闻工作者”、“十佳理论工作者”、“十佳文艺工作者”评选活动,激发人才队伍创业创新热情。
(5)顺畅的服务机制。建立和落实领导干部与人才直接联系制度,定期组织走访、慰问、座谈会等活动,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积极为人才排忧解难。建立健全与人才使用者的沟通协调机制,充分发挥人才使用者联系和服务人才的主体作用。探索建立人才服务事项清单,结合我市人才政策“八项申报”,帮助符合条件的人才办理“宛陵优秀人才卡”,并对人才享受子女教育、住房保障、项目申报、政策扶持资金、医疗绿色通道等政策保障的服务进行跟踪。开展思想文化领域优秀人才宣传推介活动,开设名家专栏,组织开展“名家进校园”等活动,广泛宣传优秀人才的事迹,大力营造社会各界珍惜、爱护、留住人才的浓厚氛围,牢固树立重视人才、关注人才、服务人才的鲜明导向,不断增强人才荣誉感,提升影响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关于宣传思想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最新评论
领导讲话千遍一律,而核心就是捞干的
交流发言最重要的是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