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同志们:
习近平同志指出:“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我们要学会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提高工作技能。调查研究要经常化。”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2021年秋季学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习近平同志再次强调,思考问题、决策问题、办事情,是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从实际出发,前提是深入实际,了解实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现实一点。要了解现实,就要掌握调查研究的基本功。调查研究既是求事之本、成事之道,也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是党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必须锤炼的基本功,也是提高党校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有效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借此机会,我给大家讲一讲党课,和同志们交流一下。
第一,调查研究要懂理论,打牢理论基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现实工作中,确实有一群目光短浅、肤浅的人,他们追求的是实用主义。为了贪图速度和功德,往往忽略了自身的学术和能力短板,研究势头耀眼,众所周知;研究设计缺乏别处的思考和嫁接;调查过程是粗略和肤浅的;调查分析没什么新意,文字里也没什么。最后的结论报告都是例行公事,对指导实践无效。所以,在调查之前,教师要多思考,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匆忙出发,也不能因为成绩而调查。在正确认识和调查的过程中,要做好各项基础工作,特别是要理解理论问题,摆正思想和态度。正如毛泽东同志在一九四一年批驳第三次“左”倾路线的文章中所指出的:“认识世界就是改造世界,人类的历史是由人类自己创造的。但如果你不了解这个世界,你就无法改造它。没有革命理论,就没有革命运动。可见,理论来源于实践,植根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党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要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把握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原因和结果、偶然和必然、可能和现实、内因和外因、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增强辩证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这样才能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从实际观察来看,如果对理论问题认识模糊,头脑中有各种杂质,调查研究就不会长久,就没有用,没有效果。如何克服「技能恐慌」,保持职位与能力匹配?1937年4月至8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授哲学。在他的关键文章《实践论》中,他指出:“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是永远不会结束的,人们在实践中对真理的认识也是永远不会结束的。马列主义并没有终结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在毛泽东同志看来,世界每天都在变化和运动,没有停止和结束的迹象。因此,人们在实践中对真理的认识和追求是永远不能停止和终结的。每个同志都要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党校老师在学生时代学的最多的就是知识,这是一条“明线”,在教程和书本上都写得很清楚。工作后的学术理论应用是一条“隐藏线”,隐藏在教研实践中,需要教师不断挖掘、提炼、理解。没有深入的调查研究,就难以把握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也就难以准确把握思想的深刻和真理的伟大。习近平同志指出:“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人类历史上最宏大最独特的实践创新。”“这是一个需要理论,也一定能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创意,也一定能产生创意的时代。”党校是党创办的,是讲政治的主阵地,是党校教师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教学和科研的一张王牌。因此,党校教师要在学习、理解和实践上下功夫,既要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又要通过调查研究,解决教师理论学习中的一些浅学、漏学、假学现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真理都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在教学中,当教师运用逻辑推理来解释现实世界中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并大胆假设一些趋势和方向时,首先要在实践中认真论证,找出其中蕴含的一般规律,特别是对一些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和深刻剖析,以免出现像毛泽东同志批评的那样:“有正确的理论,就提出来。”来自实践的真知,在学习中既不是空一个字,也不是空一个思想。这一理论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化的。“贵的谁都可以用。”只有了解理论,多做调查研究,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正确的调查研究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理解和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理论,做到知、成、悟。
第二,调查研究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1930年4月,红四方面军攻占新丰县城,根据打土豪的经验,把县城的几十家企业全部没收。结果,穷人买不到生活必需品,他们的生活更加艰难。中国革命依靠谁,团结谁,推翻谁?为了回答这个问题,1930年5月初,毛泽东同志在县委书记古柏的协助下,进行了红四军攻克寻乌县城后“最大规模”的社会调查,撰写了中国社会学的典范调查——寻乌调查。《寻访吴》共五章三十九节八万余字。本文既有统计数据,也有历史解释。不仅有行业调查,还有阶级分析。连杂货铺经营的131种洋货,农村祠堂节日如何分粮分肉都有详细描述。通过搜捕吴的调查,同志摸清了城市的商业情况,掌握了土地分配情况,为制定正确对待城市贫民和商业资产阶级的政策,确定在土地分配上限制富农的政策提供了实践依据。另一方面,在调查吴的基础上写成的哲学著作《调查工作》(即《反对本本主义》),创造性地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指出“调查犹如“十月怀胎”,解决问题犹如“一次分娩”,强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取决于中国同志对中国的认识”,成为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理论的形成。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我们党一贯的思想原则和优良学风。重大战略的提出,重大决策的出台,都离不开深入调研和科学研究。同样,要了解企业的发展趋势和员工的培训需求,也需要深入基层。现在交通发达,一些干部心理上远离群众。通讯技术先进,但有些领导很难与群众有效沟通。有什么问题?主要是这些同志调查研究的意识和本领弱化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教条主义问题严重。调查是决策的基础,实事求是是调查的灵魂。只有实事求是地开展调查研究,才能准确认识事情的真相和全貌,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形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虽然利用信息工具了解和掌握情况是一种重要的调查方式,但无论信息工具多么发达,有多少其他了解情况的渠道都不能代替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实地调查研究。党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要在充分占有和分析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走出学习,潜入一线,辨析辨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职工的智慧吸收到教案、文章、题目中,使教学内容反映时代要求,反映发展趋势,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哲学思考。这是教师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第三,调查研究要眼睛朝下,当好小学生。
开展调查研究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途径。要代表群众的利益,就必须对社会进行细致的调查,善于集中群众的愿望和要求。1941年3月17日,毛泽东同志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后记中,回顾了以前的几次调查研究,说“这些干部、农民、学者、狱吏、商人和钱粮教师,都是我亲爱的老师,我对他们必须恭敬、勤勉,在我做学生的时候采取同志的态度,否则他们就不理我,他们就沉默不语,喋喋不休”如果你不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你就做不到,也做不好,”并总结道:“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但我们往往幼稚可笑。不了解这一点,就无法获得最起码的知识。在毛泽东同志的著作中,自始至终强调:“一切实际工作者都必须向下调查。”。这种考察对于只知道理论而不知道实际情况的人来说尤其必要,否则就无法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这不仅是毛泽东同志开展调查研究的亲身经历,也是习近平同志多次提倡的好方法。他说:“眼睛要向下,脚要向下,时刻潜下去,沉到一线去,由近及远,看好坏,听干部群众的表扬和批评,真正了解情况。“党校教师开展调研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走进’基层,又要‘感受’基层。实地交谈、走访时,既要听真话、察实情,又要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要在深入分析思考上下功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处理不当,基层调研很容易流于表面。因此,开展调查研究,需要研究人员把自己摆进去,真诚拜优秀员工为师,深入群众做好学生,主动向他们学习,站在群众立场上思考和看待问题,对群众真实,把员工当朋友,既听他们的“甜言蜜语”,也听他们的“不好听的话”。只有深入基层,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听到实情,观察实情,发现真问题,摸清真情况,有效分析解决员工关心的热点问题。
四、调查研究不能“来去匆匆,最后空空”
调查研究既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也是实事求是的严谨作风。能力高不高,态度好不好,作风实不实,直接关系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要下“真功夫”,做“实实在在的事”。焦同志在兰考工作了475天,走访调查了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正是通过潜下去,深入调查研究,他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掌握了内涝、风沙、盐碱的形成规律,绘制了兰考县自然灾害图,落实了治理“三害”的正确决策,为调查研究工作树立了标杆,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为了获得真实有效的调查结果,党校教师必须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工作,扎根基层站队,深入群众开展调查,坚决杜绝只做报告工整而难以出优秀调研产品的形式主义调查。调查研究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不是漫无目的的,我们必须做好功课,带着问题继续,进行真正的研究,了解真正的问题,找到真正的解决方案。如果调研只是“在家定调子,下去找例子,关起门来写稿”;如果基层单位只调查十几个人甚至几个人就得出普遍结论,或者根据极其特殊的样本模型推导出普遍结论,这是非常有害的。要杜绝“拼凑调查”、“想象调查”、“字面调查”、“拍脑袋”等不正之风。要真正调研,就要“实事求是”地发现问题,深入一线,亲自观察,找出关键问题;分析问题要“深挖”,解剖麻雀,实事求是,找出疑难杂症;解决问题一定要“实事求是”,结合实际,科学应对,找出对策。因此,要推动调查研究,首先要端正调查研究作风。首先要调动党校教师的调查意愿。科学设置研究课题,判断和评估实施效果;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坚持定期深入群众和一线;适时调整奖励制度,督促科研人员从“我要调查”向“我要调查”转变。其次,要提高党校教师的研究能力。缺乏调查研究是虚浮的作风,缺乏调查研究是能力的短板。通过日常学习、短期培训、脱产学习和学习交流,努力提高党校教师的政治能力、研究能力、群众工作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建议能力。此外,还要实现党校教师的角色转换。调查是一篇大文章,不是“纸上谈兵”。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只有把自己扔下去,才能获得最全面的信息。只有放下“架子”,才能获得最真实的信息,只有动用“大脑”,才能为决策提供依据。
教学质量是党校教育的永恒主题,是党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深入调查研究是党校教师履行职责的关键环节。做好调查研究,实现成果转化,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报告,需要每一个党校教育工作者把这门“必修课”做好,把调查研究这门“绣花”练好,把调查研究这门“传家宝”用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提高调查研究能力的有效方法
最新评论
领导讲话千遍一律,而核心就是捞干的
交流发言最重要的是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