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写作网101写作网101写作网

关于师范院校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校作为人才、技术和资源的重要聚集地,应在服务和促进农村教育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高校服务农村教育发展,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发挥学院和专业优势,紧密联系农村教育发展实际,在农村教育振兴之路上努力。

一、当前农村教育面临的“三大问题”

(一)儿童素质教育——根本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强调“坚持以习近平xx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育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前,素质教育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并在某些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然而,尽管很多地方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践行素质教育的理念,但最终的实际效果还是城乡差别较大。由于农村有丰富的设施和资源,城市在发展素质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相反,农村越穷,应试教育越严重,素质教育越难推进。农村素质教育的矛盾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对素质教育理论的回应,农村学校开设了全方位的活动课程和信息课程,素质教育得到大力发展;第二,农村学校为了保证考试质量,在安排课程和设置教师岗位时,都以主课为主。不加入统考的活动课、信息课,就变成合适的课程,应试教育一如既往。这个现实说明农村学生的素质教育存在很大的漏洞。

(二)父母的家庭教育——基本问题

家庭教育是人的教育的起点,也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石。"家庭教育是孩子所有教育的核心部分."在我国广大农村,家庭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孩子“没教好”,家长“教不好”,“教不好”。首先,农村有大量的留守儿童。据统计,xx市有xx万留守儿童,占总数的xx%;隔代监护的有xx万人,占总数的xx%;无人监管的有xx万人,占总数的xx%。年轻父母将子女托付给老人,但老人本身就存在精力不足的问题,或者是因为“隔代父母”过分溺爱子女,而老一辈的教育方式大多不科学,都会对子女的成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其次,农村父母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中国农村的父母大多出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们因为家庭贫困而上不了学或者辍学的情况很普遍,所以他们所受的教育非常有限。当父母想要教育下一代的时候,很多父母没有一套科学的方法,基本上沿用上一代的教育经验,导致父母的教育和社会发展与当代的情况严重脱节。第三,盼儿子成功、盼女儿成功的思想和官本位思想在一些家长心中仍然根深蒂固。有些父母认为自己在家庭中有绝对的权威,于是把自己未完成的愿望和期望强加给孩子,来影响孩子的选择,这可能无形中给孩子蒙上心理阴影。最后,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也是一大问题。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很多农村家长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短时间内可能有一定的效果,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完整。

(三)现代职业农民教育——一个重要问题

乡村振兴需要高质量的农业发展,对农业从业者的生产经营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农民群体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结果,有文化、有技术、会经营、会管理的农民队伍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培养高素质职业农民方面还存在问题。就培养对象而言,培养对象年龄老化、学历偏低的问题较为突出,削弱了农业就业结构的合理性,进而影响了农村人才队伍振兴的进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年龄相对较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选择外出打工,留下来的基本都是老人和妇女,而且普遍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因此对学习有抵触情绪,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较低。据此,培训主体很难进行理论教育和鼓励创新。另外,培训对象文化层次和水平不同,行业的多样性也给培训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从培养过程来看,一是培养主体单一,没有充分利用高校资源。长期以来,政府相对参与农民职业教育,培养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农业产量和农民收入。二是培训内容狭窄,大部分培训内容是种植养殖技术的培训指导。现代职业农民不仅要有专业的种植技术,更应该是有素养、有文化、有管理、有农村情怀的一群人。第三,教学结束后,存在跟踪不及时、覆盖面差、措施不力等现象。

二,师范院校助力农村教育振兴的路径分析

(一)各学科教师有助于全面提高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明确教育目标,树立教育观念。师范院校的教师和专家团队要积极解读政策,纠正一些农村学校现任领导不能正确理解中央文件精神,错误地用升学来反对素质教育。他们认为实施素质教育会抢占主科的学习时间,影响学校的升学率,所以要放宽师资,以教学为主。学校要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过程管理和监督考核机制,调动学校教师积极开展素质教育的决心和信心,与大学教师形成“xx+xx”合力,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其次,充分挖掘教育资源,解决资源单一短板问题。开展全学科、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活动,高校可以组建专家团队,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整合社会资源,搞活农村素质教育生态,推动农村教育由五育协调发展向五育融合转变。最后,积极创新教育方法,开展各种教育活动。高校可以支持相关专业的优秀学生到农村开展实习。目前,农村地区的大多数教师年龄较大,教学方法陈旧传统。与此同时,一些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与他们相比,当代大学生更有活力和创造力,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学校还可以组织优秀大学生到农村开设各种兴趣班,如书法班、绘画班、舞蹈班或武术操、劳动实践班等。这些兴趣班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素质教育真正在农村遍地开花。学校还可以选派思想政治专业的优秀研究生下乡开展“夏令营”活动,或充分利用社会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或通过唱红歌、讲经典故事等方式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二)教育相关专业有助于农村家庭教育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应该具备一定的教育能力。然而,在我国广大农村,由于家长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家庭教育意识薄弱,没有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对教育内容认识不清,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家庭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证。首先,要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基地。固定的家庭教育基地是家庭教育的基础。一是邀请高校专家坐镇宣讲家庭教育的具体方法,或者安排大学生充当“宣讲使者”,挨家挨户做调查,写记录,普及知识,必要时制作纸质宣传册,达到宣讲的目的。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可以开通微信官方账号,定期发布一些关于家庭教育的相关案例,宣传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可以开设读书专栏,写大学生在农村调研时发现的家庭教育方法好的家庭,在相互学习的同时,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第三,可以建立家庭教育的个体咨询点。通过建立在线咨询邮箱,对当时家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有针对性地解决相应问题,建立“一户不落下”的全方位服务模式。其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首先是宣扬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师范院校组织专家团队组成农村家庭教育指导智库,结合农村学校集体宣讲和对部分家庭的“上门服务”,对家长进行全面、准确的家庭教育重要性知识培训,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另外,高校在强调理论宣传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家长的接受能力。纯理论的宣传活动未必能让人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收获更多。因此,我们可以组织大学生到农村开展关于家庭教育重要性的文艺演出,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决定性作用。二是加大家庭教育内容的宣传力度。师范生可以采取发放传单、入户讲座、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对家长进行以下方面的教育。第一,思想道德教育。毛主席曾把德育放在三大教育之首。既要引导家长重视子女的道德教育,又要引导家长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起到良好的道德榜样作用。第二,孩子的自我意识教育。要引导家长在教育孩子上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观念,在必要的时候给孩子提供帮助,而不是什么事都做保姆。第三,亲子沟通教育。要引导家长学会主动与孩子沟通,积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才能把家庭亲情的力量转化为孩子学习的动力,促进孩子学习和亲子沟通的良性循环。第四,生涯教育的理念。要指导家长教会孩子树立科学的职业选择观,尊重孩子的人生选择,不要把孩子的主观意愿强加给孩子。

(三)生命科学院帮助培养新型农村职业农民

党的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建设一支有知识、有技能、有创新的劳动力队伍,需要有知识、有技术、有管理、有担当的新型职业农民。师范院校要充分发挥生物科学学院及相关农学专业的人才和资源优势,在帮助培养农村新型职业农民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高校要针对不同的培养对象有不同的针对性培养对策。高校在组织农民培训时,可以将农村农民教育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简单的技术应用,包括农业技术、专业技术和适用的经济知识培训。二是理论知识的普及,包括农业自然、农业文化、农业管理、农业发展。三是提高专业技能,主要是系统培养和教育农村优秀青年具备农业现代化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培养适应农业现代化需要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其次,培训方式应该是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相结合。对于质量相对较高的,可以采取间接方式,即尝试开展远程培训和远程诊断服务,建立基于网络的农村远程职业教育网络平台。通过平台,农民可以咨询专家,专家可以远程指导答疑,促进农民终身学习。针对网络教育效果不理想的情况,采取直接参与的方式建设农业观察基地,由生物科学院的专家教授通过集中授课、个别指导、上门服务等方式,高质量、有针对性地帮助农民及时突破技术瓶颈、解决疑难问题。最后,要做好跟踪服务,巩固培训成果。培训结束后,学校应及时成立跟踪服务指导小组,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在跟踪服务方式上,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工作,充分利用微信、QQ、电话等方式开展送思想、送技术、送材料等服务。针对跟踪服务对象,在重点跟踪服务的基础上,尽可能扩大服务覆盖面,让更多的农民受益,不断巩固培训成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关于师范院校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