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主要生活在云南大理,大理是云南的旅游名片之一。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还有许多白族节日。
1.大理的三月街
农历3月15日至21日在大理西部点苍山脚下举行,三月街也被称为“观音城”和“观音街”。“祭观音街”是白族传统的盛大节日,也是白族民间传统物资交流和文化活动的盛会,流行于云南大理等地。
2.白族女生节
女生节是白族妇女的一个纪念性歌舞节日。主要内容是描写白族妇女在旧社会遭受的苦难和不幸,寄托了她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剑川县流行的杨岑和滇南在农历正月十五庆祝。
3.白族人围着三陵
白族绕三陵是流行于云南省的传统节日,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绕三灵”是大理白族人民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一种富有生活气息的白族群众歌舞,属于白族群众农闲时的自娱自乐聚会。“绕三灵”又写为“绕山林”“绕桑林”“绕山林”。
4.白苗木种植大会
插秧大会是在谷种节那天开始的。开秧门当天上午,白族群众在古戏台上吹奏传统的吹拉弹唱大曲子,姑娘小伙们跳起欢快的霸王鞭舞和八角鼓舞。村里的大绿树下,村民们摆好三张祭祀桌,供上香炉、烛台、猪头、鸡鱼、果酒等祭品,开始了祭祀仪式。首先,牺牲“国旗”。“苗旗”是插秧神圣性的象征。旗杆高3英尺多,旗杆顶部装饰有一个用彩色丝绸系住的水桶,象征着“丰收”。旗杆中间斜挂着一面带有犬齿状白布边的红色或蓝色旗帜,旗面的颜色取决于气候。国旗表面在干燥的日子是蓝色的,在雨天是红色的。国旗上绣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吉祥字样的金线。旗杆顶端还系有丝带、雉鸡尾、铜铃等装饰物。祭旗开始时,周城德高望重的长者用红丝带系旗,然后村里的几位长者跪拜祈祷。“苗官”鸣锣一声,向四面八方大声喊道:“王福等了,王福等了”!(苗门开了!苗门打开)。整个祭祀活动体现了白族人民对劳动的无比崇敬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祭祀结束后,伴随着白族民间打击乐乐队的唢呐声,由金花扛苗和一蓬挑苗组成的浩浩荡荡的插秧队伍走上了田间地头。
田埂上有八面“秧旗”,“秧官”敲锣吟诵“稻秧一般在春天插秧。如今,秧苗嫁到了田头,许多孩子(耳朵)弯下了腰,秋后丰收喜庆。”唱完后,栽好苗的金花在“苗旗”前一字排开,锣鼓铙钹齐鸣,唢呐吹响种植的号子,紧张的劳动开始了。栽苗的金花根据“苗官”的锣声快慢调整栽苗节奏;龚种得快,龚种得慢。在田里丢苗的阿鹏和插秧的金华也逗乐了对方。当阿鹏丢苗时,他故意把泥溅到金华身上,而金华不断地把泥溅到阿鹏身上。他们边工作边玩耍,还意味深长地唱起了白族情歌。苍山是盟,洱海是誓,幸福而难忘的“插秧会”年复一年地播下了稻种,也播下了金华与阿鹏一生的爱。根据白族的传统,田里插秧越活泼欢快,插秧的调子就越愉快,水稻的长势就越好,一年就能获得丰收。
5.白火把节
白族内部唯一的共同节目火把节在最早的中国典籍中被称为“七夕节”。它始于农历六月二十五日,起源于彝族火把节。这一天,男女老少欢聚一堂祭祖,通过拜火把、点火把、打火把、跳火把等活动,祝愿今年农牧业丰收。
6.白歌会
石宝山歌会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流行于云南剑川县。农历七月底举行。
在这一天,你可以弹奏弦乐和交换歌曲来寻找你的配偶,还可以在各种寺庙烧香拜佛。歌曲将以即兴创作为主,并混合了许多东西,这非常有趣。
7.白梨花社
每年梨花盛开时举行白族传统盛会。梨园里梨花盛开,柳树开始抽枝,绿草如茵,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聚餐、游玩等春游活动。
8.白族人民协会
“主人”是村庄社区的守护神。这种文化起源于南诏时期,一般每年举行两次,每个村庄的时间不同。在庙会上,每个人都为自己的婚姻、农业丰收、家庭和睦等祈祷。邀请、欢迎、祭祀和款待神灵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您还可以听到各种娱乐表演,如唱白族调,演奏洞经音乐,观看霸王鞭,舞龙舞狮和跳白鹤。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白族的节日风俗8个,在大理过个浓浓的白族年
最新评论
领导讲话千遍一律,而核心就是捞干的
交流发言最重要的是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