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在画室作画。
徐悲鸿(1895 -1953),原名徐,江苏宜兴人,著名美术家、美术教育家。我曾留学法国学习西洋画,回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他学贯中西,将西方精湛的写实技巧融入绘画中,为中国美术的创新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曾在xx xx国立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术学院任教,1949年起担任美术学院院长。
徐悲鸿自幼跟随父亲徐张达学习绘画,同时学习诗歌、书法、篆刻等。,这奠定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他擅长人物、动物、花鸟,尤其擅长画马。他一直主张中国画的创新,强调写实主义,并以西方绘画技法为中国画服务,特别是他对光线、造型和解剖结构的独特见解和教学,对中国画产生了很大影响。他的代表作有《愚公依山》、《八马图》、《田横五百士》、《泰戈尔雕像》等。
还有任伯年的画,一个换一个。
徐悲鸿一生崇拜任伯年,自称是任伯年的“后辈”,因为任伯年去世的那天正是徐悲鸿出生的日子。没想到,任伯年56岁就去世了,而徐悲鸿只活了58岁。
徐悲鸿收藏了大量任伯年的作品。因为徐悲鸿不想卖他的画,他的生活很拮据。当他看到任伯年的画时,他只能与他人交换。起初,徐在画了三四幅画,然后逐渐减少。到了20世纪40年代,一幅徐的画可能会被另一幅所取代。
20世纪50年代的徐悲鸿
徐悲鸿还为任伯年写了年谱。在其中,他评论道:“任伯年的画最精彩之处在于它描绘的嘴和脚,笔挺有力。”
徐悲鸿认为,古今真正能画写意的人,一定把任伯年推到了极致。在《评任伯年》中,徐悲鸿指出:“学画要从人物入手,要会画人像,才能见技。而温度是纯绿色的,你可以自由书写,自由行进。.....所以真正能作古今写意的人,会把博年推向极致。”“博年擅长画肖像、人物、山水、花鸟,其妙不可言,可与他人比肩。盖能景波,更是靠着对天道的超凡掌握,再次遇到了魏昌的兄弟们,使绘画走上了正轨,并发展到了这种高超的境界。”
请砍掉枯枝和朽木。
1929年9月,徐悲鸿经蔡元培介绍,出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上任后,徐悲鸿聘请齐白石为教授。
当时北平画坛死气沉沉,保守势力相当顽固。木匠出身的齐白石大胆创新,改变了自己的绘画方法。可惜他没有得到多少回应,北平画坛对他冷嘲热讽。
当徐悲鸿坐着马车来到齐家时,齐白石被他的真诚打动了:“我一个在行唐老房子里拿斧头的木匠怎么敢成为一所高等学府的教授呢?”
“你不仅可以教我徐悲鸿的学生,还可以教徐悲鸿本人!”徐悲鸿说:“齐先生,我徐正要借您的斧子砍伐北平画坛上的枯枝烂木呢!”
1946年,徐悲鸿、齐白石与北平艺坛同仁合影,他们大多是北平国立艺专的老师。
齐白石第一次不同意,徐悲鸿第二次去拜访他。直到第三次,老白石才答应了这个要求。从此,相差31岁的两人结下了难忘的友谊。后来在保守势力的打击下,徐悲鸿辞职回到南方,两人就此告别。徐悲鸿写信给齐白石说,如果你画了一幅好画,你必须为我保留它,我会寄钱买你的画。后来,徐悲鸿收藏了白石先生的数百幅精品。
齐白石专门画冬虫夏草花,尤其是虾蟹。画虾蟹细致生动。水墨恣意,却又精辟。徐悲鸿擅长素描、油画和中国画,主张中西结合,但他们曾在同一幅画上合作过,并引为知己。齐白石曾愉快地写下一首诗:“我为什么批评我的法律?江南敢与徐君独处”,以此来欣赏徐悲鸿的心腹。
徐悲鸿不穿缎子衣服。
徐悲鸿从小家境贫寒,十七岁时便挑起了全家人的生活重担。为了给父亲治病,家里卖掉了所有能卖的东西。但有一天,当徐悲鸿要去参加一个村民的婚礼时,她的母亲小心翼翼地打开一个纸袋,拿出一件亲手缝制的丝绸衬衫说:“我结婚前养过蚕,但我自己没有穿过丝绸衣服,我们家从来没有人穿过丝绸衣服。”但我一直有一个愿望,让我的第一个儿子穿上丝绸衬衫。”母亲轻声说道,苍白的脸上带着微笑。徐悲鸿惊讶地看着母亲。他从未在她眼中看到过如此兴奋和幸福。
徐悲鸿穿上丝绸衬衫去参加婚礼。宴会上,突然有人惊呼:“哎哟,什么东西烧着了?”徐悲鸿低头一看,只见他的丝绸衬衫正冒着一缕青烟!原来,隔壁的一位客人不小心向徐悲鸿扔了一个未点燃的烟头。徐悲鸿迅速用手指弹掉烟头,但崭新的丝绸衬衫上留下了一个瓶口大小的洞。
徐悲鸿伤心极了,他为自己的母亲感到难过。从那时起,他发誓不再穿丝绸或抽烟。他成名后,许多朋友看到他穿着布衣,并向他赠送精美的丝绸衬衫,但徐悲鸿都婉言谢绝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徐悲鸿的故事,徐悲鸿不为人知的3个小故事
最新评论
领导讲话千遍一律,而核心就是捞干的
交流发言最重要的是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