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写作网101写作网101写作网

县党建引领促振兴典型材料

自第二批学习贯彻习xx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来,该县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中心突破发展、多点开花、做大做强,逐步呈现出业态多元、形式多变、路径多样的良好态势。截至目前,4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占比93.2%。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党建引领人才。“群众富不富,看支部”,高度重视基层干部和地方人才在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引擎作用,采取多项措施提升村(居)党支部引领经济发展水平。第一,打造强大的分支团队,不断扩大鹅的队伍。突出“共性+特色”,注重用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的人才“治村”,根据村(居)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选拔党支部书记,充实“两委”人才库,储备懂“三农”、善经营、会管理的干部,进一步增强村(居)党支部动员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组织力。根据发展需要,16名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发展思路不多的老村党支部书记率先退位,让位给愿意为群众办实事、致富能力强的年轻人。他们主动帮助引导、离岗离岗、发挥余热,村干部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理性化。目前,全县52%的村(居)党支部书记具备致富、带富能力。将返乡大学生、村官人才、致富带头人纳入村(居)“两委”班子后备人才库,调整充实村级后备干部45名。将对能力特长、主要优缺点等实际表现进行详细分析,形成表现材料台帐,作为进一步考察和培养的依据,认真进行“选种”和“育苗”。二是加强教育培训,不断增强发展技能。实施村(居)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工程,采取挂职锻炼、区外学习、专题培训等方式,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坚持“请进来、走出去”交流学习,依托援藏等优势教育资源,制定《关于开展优秀党员干部“锤炼”行动、赴烟台挂职锻炼的方案》。选派5名村(居)干部到烟台挂职培训,33名基层党务工作者、乡村振兴专业户到烟台进行素质能力提升培训。分两批共60名村(居)骨干赴海南省开展“走出去,看发展,学先进”主题培训,邀请自治区、市级专业技术讲师和x委党校中级讲师开展教学培训、授课、举办公开课3次;依托“学习力”APP、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旗老太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农村党校等载体和平台,通过集中轮训、“移动党校”、线上线下培训等方式,全面提升村(居)干部能力素质,44个村(居)党支部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三是完善激励机制,不断激发干事的积极性。在岗位准入、培训锻炼、激励考核、晋升退出等方面形成工作机制,制定县域激励村(居)干部干事创业22条措施,深入实施村党组织“争第一”活动,在乡镇设立分平台,对村(居)党支部开展主题教育、推动乡村振兴进行月度评议、定期观察、年终排名、年度表扬。将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纳入镇村(居)综合考评指标体系,作为评先评优干部的重要依据,对集体经济发展好的7个村(居)党支部书记进行表彰奖励,对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居)进行专题调研,与村“两委”班子进行3次座谈交流,帮助查找差距、梳理思路、完善措施,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第二,创新发展模式,帮助引领拓展渠道。突破守旧思维,因地制宜找到合适的产业发展路径,不断优化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一是坚持产业驱动。输血与造血并重,发挥养殖、旅游、外贸等特色产业优势,整合强基惠民资金2000多万元,建设特色农产品养殖基地,打造观光区、民俗体验区、极地探险区、综合服务区、自然风光区等旅游线路和景区集群,以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的生态产业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如门布乡春都村大力发展荷尔巴羊养殖业,打造“西丰羊”品牌,集体经济收入80万元;博荣乡四龙村依托西霞浜马风生态旅游资源,摸索形成“西峰生态旅游”产业链,年收入54万元。二是实施项目拉动。以兴边富民行动为抓手,实施暖圈建设、大棚升级等产业帮扶,全力支持农牧民特色专业合作社发展。充分整合政府项目资源,将技术要求低、施工难度低的项目优先交给具有施工资质的村级合作社实施,涵盖农村道路日常养护、牲畜农机具采购、农村饮用水源维护等各类项目。村级集体经济实现150多万元。三是促进资产盘活。大胆探索“坐地生财”方式,对资源禀赋较差的村(居),鼓励闲置资产通过房屋出租、机械租赁、农产品粗加工等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如博荣乡夏嘎村出租闲置房屋,村集体每年收取租金十几万元;乃龙乡大曲村通过农产品加工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机械租赁和农产品粗加工,实现年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四是实行企业扶持。以基层党建“书记工程”为契机,“两新”党组织帮助结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制约因素,解决瓶颈问题。神厚药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与雅来乡莱辛村、王邦劳务有限公司党支部与博龙乡布拉村、施工场联合党支部与左左乡排嘎村共建帮扶发展。非公企业通过资金投入、项目推进等方式,帮助薄弱村实现集体经济效益目标。如县内龙头企业神厚药业有限公司优先租赁村内大棚建设藏药材种植基地,发展藏药材一体化产业链,帮助莱辛村集体经济增收12万元。五是突出带动能力。鼓励村(居)致富带头人、技术专家、返乡大学生通过资金、技术、设备、管理等方式加入合作社,实现“强强联合、合作共赢”。如樟木镇大学毕业生巴三·丹增回乡创办辣椒酱加工厂,入股宗宗农副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以生产销售夏尔巴辣椒酱等农副产品为主业的实体经济,实现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0万元以上。

第三,强化角色,共享优良环境。通过科学规划、完善管理、成果共享,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分配模式,实现按利益分配,以分配促发展。第一,完善分配机制。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投入资金改善村委会和合作社办公条件,完善决策议事机制,调整充实合作社理事会成员,明确人员构成和职责分工,党员成员比例提高到80%以上;督促44个村(居)全面梳理年度经营收支、管理费用、资产折旧等情况。集体经济的,准确计算年度可分配收入总额,指导各村科学有效地制定分配方案,将集体经济发展和收入分红规则纳入村规民约。今年,44个村(居)实现分红513万余元。二是经济效益最大化。巩固扩大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充分发挥集体经济效益,加大为民办实事力度,切实解决群众急难忧问题,把集体经济红利送到人心。例如,博龙乡白马曲林村有效地利用了集体经济效益,履行了社会责任。三年来,先后投资142万元为全村71户农牧民修建了日光棚,累计发放放牧人员工资近50万元,为双联户父母配备了8辆巡逻摩托车。三是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村(居)合理利用集体经济效益,热心公益事业,建设美丽乡村、村容村貌。村级集体经济全年投入120万元,开展慰问孤寡老人、资助贫困大学生、丰富农牧民精神文化生活等各种文体活动,以通俗的方式举办农牧民运动会、“喜迎十一”红歌大赛、“希望果”节日丰收、藏历新年走访慰问等活动200余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县党建引领促振兴典型材料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