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反映宁德坚持“四个基层”促发展、见实效做法的有关材料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学习宣传“四个基层”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组织党员干部特别是县级领导干部 到基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到基层调查研究,到基层接待信访,到基层工作,推动主题教育深入实际。 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是基层宣传理论,“手拉手”聚民心。坚持把学习思想、增强党性作为学习贯彻“四下基层”的重点,把习近平同志最新讲话指示作为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着力构建宣传体系、创新宣传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党员干部“实践知识基层办事”活动,县级领导每年至少两次联系村(社区)、企业、地方党支部宣讲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示范带动500余名县处级领导干部担任讲解员,到基层开展理论宣讲。乡镇(街道)党(工)委主要负责同志宣讲29次;成立了县、乡镇(街道)两级“两人理论宣讲”18个团队和县级14个讲师团。围绕宣讲提纲和主题内容,在农村、社区、医院、学校、国企、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广泛开展“接地气、蒸蒸日上、聚人气”基层理论宣传活动。整合社会各界专业技术人才200余人,组建农村讲师团,结合“解惑解惑入云”活动,对基层治理、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社会民生等群众关心的方面的方针政策进行面对面、流动讲座,深入基层解读政策10余次。盘活民间艺人、退休村干部、大学生村官、有钱人等基层人才,组建了300多人的“小板凳+N”基层宣传联盟。充分发挥基层队伍群众基础广泛、基层经验丰富、工作时间灵活等优势,做到“身边人说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努力变“书面语”为“群众语”,从群众喜闻乐见的“家常话”入手,用烟火气讲“小故事”,让基层宣讲接地气、暖人心。
二是基层调查研究,“肩并肩”汇聚民智。坚持把办实事、促发展作为学习贯彻“四个基本单元”的立足点,推动主题教育在解决问题中越走越深。对于已经知道的突出问题,通过深入研究,拿出务实有效的思路和政策措施。县级领导干部带领调研组31次深入基层一线,收集基层意见215条,梳理出需要解决的问题95个,形成工作措施174条。坚持实事求是,“用数据说话”,深入穿透问题根源,对调研中干部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统计汇总,进行量化转化,逐一建立数据图表,进行理性分析。例如,针对村干部辞职补贴标准低的问题,收集了各区县的发放标准,并与赤脚医生、民办代课教师、村电影放映机、农村低保户等同类补贴进行了对比,为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事实依据。坚持通过调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调查研究要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找准问题,找出问题所在、症结所在,拿出解决问题的实实在在的硬措施,切实把研究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有效措施。把调研过程变成为基层服务的过程,能当场解决的问题当场解决,职责范围内的事马上办,当场解答,当面准确解答。如在“两院”调研中,实地研究干部“交流难”问题,给出政策依据和工作建议,促进干部交流39次,实现动态平衡。带回来的问题一定要有“回音”。主动帮助协调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做好跟踪反馈,防止“一问到底”。
第三,接待基层来信来访,“推心置腹”听取民意。深入践行“人民信访为民”理念,领导干部主动上、主动进,依法、合情、合理解决群众诉求,在化解矛盾中改善民生,在解决问题中凝聚人心。组织机关干部进村入户,充分了解群众“急难所急”,充分回应群众需求和所思所想,及时解决民生诉求和矛盾纠纷,着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党员干部、镇村干部、网格人员等组织集中3至5天时间,深入所辖企业、工地、村庄,全面摸排各类社情民意和隐患,围绕“社会治安、矛盾纠纷、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对当地党政部门的意见建议”,逐一入户调查,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建立舆情档案,收集整理矛盾纠纷410余起。实行“基层领导干部四访”工作制度,即“三定”开门接访、重点问题接访、社情民意接访、“三保”回访。每月10号发公告,11-13号登记人,14号责任单位整理分析。15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轮流接访、带案现场走访,其他县级领导共同做。到挂钩乡镇(街道)接待点预约接待,切实做到“三会”、“四认真”、“五清楚”,最大限度地吸纳属地上访人员,就地解决问题。建立“一个问题一个回访,边解决问题边回访”的工作机制,对重点信访事项实行分类立案,动态跟踪督办积压信访事项,定期组织干部、司法人员和涉访部门进行走访,推动16件积压信访事项得到妥善解决。
第四,到基层现场办公,“面对面”解决困难。推进基层现场工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组织党员干部坚持深入项目一线,村企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切实解决问题,促进发展,办实事,解民忧。坚持现场办公,下沉到村,发挥驻村直管队优势,把“办公桌”搬到群众家门口,倾听群众呼声,接纳群众智慧。将群众提出的就业、教育、养老、人居等领域的突出问题纳入民生问题清单,然后联动各部门,通过现场讨论,商讨好解决办法,将“问题清单”变成“满意答案”,提高服务群众的质量和效率。用实际成果检验主题教育成果,盯着项目,围着项目转,扭着项目,努力把项目“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和“实景图”,用有力务实的行动绘出经济持续增长的最美曲线。坚持把主题教育激发的强大精神动力转化为推进项目建设的实际行动,按照“日常检查、现场办公”的模式,抽调精兵强将成立攻关专班,采取非属地乡镇(街道)负责制,建立“大兵团作战、小组攻关”的项目服务机制,从规划、前期、施工到竣工投产全面负责。
虽然我县在“四下基层”工作中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有两个问题不容忽视:一方面,在调查研究中仍存在形式重于内容的问题。主动调查的意识不强,没有规律。有时候想去基层认真调查,多了解情况,但是因为工作冲突不会去,对基层的情况了解不够。比如,我与下属和基层联系不密切,特别是很少到基层开展调查研究,难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基层工作的实际情况,底数不清、数据不实,没有真正把广大群众普遍关心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协调的重点。另一方面,还存在工作作风不够扎实的问题。有时候光坐在会议室看文件资料,走出办公室亲自收集和掌握第一手资料是不够的。对于一些重大的突出问题,主动研究和深入思考是不够的。比如,部门、县(区)报送的文件缺乏整体思考和系统研究,感觉与自身业务工作关系不大,未能及时进行调查研究,未能提出建设性意见。他们只看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不考虑长远,只纵向看自己的经营问题。
下一步,全县上下将继续学习习近平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开创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和重大实践,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开展工作,自觉做西xx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坚持继承和发扬“四个基层”,从中汲取精神动力和思想营养 努力走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做到“创新发展、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县委“四下基层”工作开展情况汇报材料
最新评论
领导讲话千遍一律,而核心就是捞干的
交流发言最重要的是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