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写作网101写作网101写作网

某市易地搬迁工作汇报:突出产业发展之要筑牢搬迁脱贫之基

易地扶贫搬迁以来,该市坚持把配套产业同步发展作为巩固提高扶贫成效、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内容,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中之重,作为衡量干部作风转变的重要标准。在提前完成“十三五”8228人易地扶贫搬迁安居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实现“交钥匙”的基础上,按照“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标”的要求,安居工程与产业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搬迁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超过4000元,较好地实现了“搬得出、留得住、脱贫”的目标。我们的方法是:

一是在“稳”字上做文章,夯实产业发展基础。首先是稳扎稳打。针对产业发展的时效性、阶段性、长期性特点,坚持“规划在前,谨慎稳妥推进”的原则,反复比较筛选,审慎确定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方向,大力发展市场风险低、贫困户受益面广的安全产业,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初期按人均1万元计算,用于产业发展。后期将房建剩余资金全部用于产业发展,安居工程与产业建设同步推进。扶贫计划“一户一策”,精准到户,增强了扶贫产业发展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截至目前,已拨付产业资金8600多万元,保证了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二是稳扎稳打。用好产业扶贫政策机遇,优先选择低风险、低投入、高回报、见效快的产业项目,大力发展稳定可靠的光伏发电产业。严格产业建设步骤,以项目论证、项目招标、项目实施、质量监督验收为重点,建立健全产业管理机制,确保产业建设优质高效可持续。在十三五规划中,该市计划建设151座光伏电站用于扶贫。目前,已建成135座光伏电站,总功率7434千瓦,另有16座正在建设中。三是稳定增收。做好贫困光伏电站统一运行维护,提高发电效率,积极争取国家电价补贴,增加贫困户收入。目前,已并网的135座光伏扶贫电站已惠及贫困户2600余户5100余人,年人均分红约1000元。及时掌握贫困户脱贫生产情况,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确保增产增收。全程跟进贫困户在各企业或合作社的股份,督促及时分红,保证贫困户的合法收入。

第二,在“多”字上做文章,提高扶贫实效。第一,产业多路径发展。为了帮助拆迁户顺利脱贫,我们坚持光伏、养殖、民工、分红全面推进。大力推广“2+X”模式,即每户搬迁户除五保政策外,至少有两个以上的脱贫产业,确保多渠道增收;联系组织1100多户拆迁户到年人均收入2万元以上的本地和外地企业就业;为搬迁贫困户提供240多个公益性岗位,年人均收入1万元以上。二是多方面的帮助。结合本市企业用工需求,每年年初举办企业新春招聘会,适时在各镇办事处举办灵活多样的小型招聘活动,优先录用从扶贫搬迁到工厂工作的贫困人口;组织3000多名贫困群众,开展10轮产业技术培训,帮助搬迁贫困户掌握务工技能,实现转移就业;建立市、镇、村三级精准扶贫机制帮扶贫困户,动员社会慈善机构和热心企业,通过“百企帮百村”、“慈善行”等方式,全方位帮扶搬迁贫困户。三是加强各部门合作。始终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加强市级组织领导,统筹整合市发改、扶贫、财政、农业农村、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市级部门和单位力量,开辟绿色通道,共同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实施。市纪委监委、市审计局将加强对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的监督监管,确保政策落实到位、资金投入到位、产业帮扶到位。

第三,在“专”字上做文章,拓宽稳定增收渠道。首先是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地理和生态优势,积极发展高附加值的地理标志品牌农产品的培育。目前,全市优质蔬菜种植发展到2000多亩,大蒜种植发展到5000多亩,白茶发展到8000多亩。流转土地3000多亩,发展橄榄、油茶、“胭脂红”桃、猕猴桃等经济林,引导30多家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开展小龙虾、甲鱼、鸽子、泥鳅、山鸡、黑猪养殖,帮助贫困户产业链增收。二是实施特色模式。在生产方式上,要坚持长期与短期产业相结合,传统与新兴产业相结合,积极推广“企业+基地+农户”、“互联网++旅游”等模式。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促进网络销售,畅通销售渠道,降低成本,增加销售额,助推脱贫攻坚。电商龙头通过“电商+基地+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销售农产品超过1亿元,带动400多户贫困户增收。三是照顾特殊群体。对主要家庭成员伤病残的特殊搬迁贫困户给予特殊照顾,在入股分红、土地(林木)流转增收、政策覆盖、慈善救助等方面给予优惠,实现“精准扶贫不落下一个人”的目标。

下一步,我们将乘着这股东风,认真落实安排部署,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按照节点要求,多下功夫、多举措,如期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坚决打赢易地扶贫搬迁这场攻坚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某市易地搬迁工作汇报:突出产业发展之要筑牢搬迁脱贫之基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