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年的工作
2023年,根据二十大提出的“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的目标任务和x委市政府“加快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城市”的具体要求,市园林局紧扣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主线,通过“三大行动”推进美丽城市建设。一是实施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攻坚”行动。召开园林创建推进会,协调全市各部门突破指标,完成53处公共设施立体绿化改造,建成凤凰公园智慧园林节水灌溉示范点,整理资料10万余页,自评98分。通过了自治区住建厅初审,并上报住建部。邀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家库4名专家来行指导园区创建工作,市领导带队两次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接创建事宜,争取工作支持。继续开展创建园区检查,下发5份检查通知书,全面提升全市创建水平。二是实施园林绿化工程“绿化”行动。以我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三年建设项目清单为重点,依托财政资金和使用海绵城市专项资金,围绕小微公园、道路林带、道路绿化、老公园改造提升等,,市政府投资项目13个,第二批项目4个,列入第三批市政府投资项目,总投资5712万元。争取社会投资,与13家企业签订协议14项,总投资3000多万元,实现了园林绿化政府资金、专项资金、社会投资“三轮驱动”。三是实施公共绿地景观质量“提升”行动。启动实施“提升园林绿化质量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完成11个公园的主题风格改造,对主干道和综合性公园的1万多株行道树进行深根注水复壮;引进芦笋等10个以上新优品种,推广种植麦冬、紫花地丁等500亩以上耐荫植物;科学修剪3万余株行道树和主干道分车道,形成色彩分明、线条流畅、层次丰富的绿化带空;对40多个景观节点进行了绿地补充和小幅更新,持续进行了100多项“便民导向”微改造。通过39种具体措施,大大提高了园林绿化质量。二、亮点工作(一)小型和微型公园建设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和民生“十条心”要求建设8个小微园区。今年以来,市园林局深入践行住建部“口袋公园”建设理念,持续开展“小微绿化”,实施了大团结广场南侧小微公园等8个小微公园。公园建设坚持“一园一景”,融合地域文化、乡土植物、海绵城市理念,增加休闲健身、老少皆宜等功能设施,使公园更好地服务民生需求。列入第一批市政府投资项目的7个小微园区已全部完工,列入第二批市政府投资项目的黄河路小微园区已于6月中旬开工,计划10月底全面完工。完成年初签订的创新突破承诺书,在全区率先建成“百园之城”。(B)景观质量和效率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实施绿色景观提质增效行动。今年以来,依托“提升园林绿化质量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市园林局试点开展星级公园评定工作,制定出台了《星级公园评定管理办法》,7月底授予首批星级公园,并完成创新突破工作承诺书,在全区率先建立了星级公园评定制度。推进“市民局长”工作机制,完成海宝公园、蓝山公园、森林公园“市民局长”遴选工作。推动诗词文化进园,精选20余首与银川、黄河、贺兰山有关的诗词,以石雕、木雕等方式,在近30个公园广场增加50余处人文景观。(3)开放共享绿地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城市公园开放共享试点工作的通知》(JYH[2023]31号)和《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城市公园开放共享试点工作的通知》(宁建[城]发[2023]6号),市园林局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 利用现有和在建公园/[/k0/合理规划空布局,编制《我市城市公园开放共享试点工作实施方案》,4月初上报自治区住建厅,成功争取到自治区城市公园开放共享试点。 首批529亩公园绿地试点开放,全部位于城市建成区,形成自己的特色。三、存在的问题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年底前无法完成。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国家园林城市申报评选管理办法的通知》(程健[2022]2号)中对申报条件的要求,近两年(申报年度自然年度及上一年度)未发生重大安全、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破坏历史文化资源、破坏性“建设”及大规模迁移砍伐违反城市发展规律的城市树木等情况。近日,住建部城建司园林处回复称,因阜阳烧烤店“6.21”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该市不符合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评定条件,今年不予评定。市园林局将继续积极与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沟通,不断推进创建工作,争取明年重新申报。四。2024年工作计划2024年,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市园林局坚定地肩负起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城市的使命,紧紧围绕园林绿化主业,“植绿城、筑生态屏障、绘遍地花、不负人民期待”,努力谱写美丽xx建设xx篇章,全力提升美丽xx“新颜值”。(一)以绿画底,规划建设“绿染凤城”工程。2024年,围绕“一环、两带、两轴、多廊、多园、多点”的绿地系统布局(一环:环城自然郊野公园环,两带:点农河生态景观廊道、唐徕曲生态景观廊道,两轴:北京路城市生态景观轴、宁安街城市生态景观轴),市园林局坚持“点、线、面”联动,合理布局绿楔。一是规划实施大剑湖公园、通达街公园等8个小微公园,坚持“一园一景”和节约型园林的设计理念,完善现代化功能,将儿童游乐设施、体育健身设施、便民服务设施有机融合,在“300米见绿、500米入园”的基础上,推进公园向“老年友好型”转变。二是“林荫织绿”。规划实施团结路(郑源北街-凤凰街)、凤凰街(大连路-沈阳路)等7条景观林带,串联河流、林带、公园生态斑块,串联城市组团和各类公共空用房,扩大城市绿道网络维度,提高市民出行舒适度。三是“绿化道路”。计划实施长城路(郑源街-清河街)、殷家渠街(贺兰山路-大连路)等5条道路绿化工程,利用地域文化底蕴深厚的植物群落,营造丰富多样的园林植物景观,实现一路优质特色行道树、多层次植物模块,在突破城市绿道的同时,打造样板示范街区。四、“绿地更新”拟实施中山公园北门地下停车场绿化景观工程,让公园的百年历史与现代交融,古朴与时尚并存,生成才会有新的活力。(B)为花增添美丽,实施“美丽花城”美丽工程2024年,市园林局围绕提升城市“新颜值”,实施“美丽花城”工程。它以“花”为媒,以“美”为中心,在“美”上做文章,成立了顶层策划班和专门的养护小组,对花进行培育、种植、养护、更换、补植。一是以花卉展示为重点,通过“师从京城”的模式,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全市草本花卉生产展示技术指南,围绕“五一”、“十一”等传统节假日和中国(宁夏)国际酒文化旅游博览会,制定花卉展示方案,推广桑葚、凤仙花等花卉新品种。在绿色雕塑的制作中,融入了声音、光电等科技元素,用300万盆鲜花打造“花街”和“花节点”,形成了一派花香四溢的节日氛围。二是以花境种植为重点,坚持“花在地下”的工作思路,丰富花卉品种搭配,合理安排花期,选择20条城市主干道和公园广场主要节点,运用多种花卉组合,打造风格各异的特色花境,实现春夏秋四季变化明显、色彩炫丽,在保证美观、提升大众品位的同时,实现长效、低维护。不断总结花境建设和管理的技术经验,在优化植物种类、群体组合形式、乔灌草花卉比例、精细化管理,以及如何做好冬季保护和早春景观等方面继续努力,深挖乡土植物,拓宽地膜使用种类,真正让花境落地生根。第三,集中开展赏花活动,在园区推出“七彩凤凰城”赏花季。各园区以“赏花日历”的形式向社会公布每年的赏花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云”共享与现场观赏相呼应,实现了“一枝花绽放,全城涌动”的良好氛围。开展春季郁金香展、牡丹展、夏季露地花展、秋季荷花展、菊花展等花卉活动,展示色彩缤纷的花卉品种。(三)以水绿化,落实“节约型园林”的理念和措施2024年,市园林局将坚持节约型园林建设,深入践行海绵城市理念,找到供水与城市园林建设的平衡点,让园林具有生态涵养。一是从设计理念上,将传统的雨水管理设计融入生态景观理念,优先考虑场地的自然排水条件、土地的雨水渗透率、场地尺度的使用功能,强化径流滞蓄功能,严格控制移植大树、大广场、大水面、大草坪和过度采光。大力推广透水砖、露石透水混凝土、彩色透水沥青、铺草、植草地板等“会呼吸”的透水铺装材料。二是从植物选择的角度,优先选择耐旱性强的植物,乔灌木比例不低于70%。通过旱柳、红瑞木、珍珠菜等雨生园林植物,景天、玉簪、菖蒲等旱生溪流植物,垂柳、芦苇、荷花等雨生湿地植物,芒草、麦冬、鸢尾等草沟植物的合理搭配,实现高效的雨洪管理功能和水质净化功能。三是从水资源利用出发,扩大小管出流、微喷、滴灌等先进灌溉技术的应用范围,全力推广行道树深根注水复壮技术,杜绝“漏”现象。实施园林绿化再生水利用一期工程,打通再生水主干网与绿地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再生水灌溉面积由120公顷增加到434公顷,全面优化园林绿化再生水、黄河水、地下水、自来水的使用比例,实现水基绿化科学发展。(四)绿色惠民,实施“质量提升”三年行动2024年“提升园林绿化品质,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将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行动。市园林局将大力推动园林由绿变美、变活,以“微更新”振兴城市园林,以“微改造”提升人们的“微幸福感”。一是继续开展“便民为本”微改造,实施3万平方米满足市民需求的绿地,合理增加椅子、衣架、垃圾桶等100项园林设施。全面排查人群密集、群众知名度高的综合性公园、小微公园、绿色广场亲水平台、滨水岸线、儿童沙坑游乐区,安装遮阳棚、遮阳网20顶,满足群众纳凉需求。公园内的厕所、母婴室、儿童游乐设施、儿童游乐场、儿童座椅等。将适应儿童创建10个儿童友好型公园。同时,继续以诗画雕刻的形式,推动中国诗韵融入园林造景,延续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中的“绿色文脉”,彰显兼具东方韵律和时代特色的园林文化之美,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二是继续努力“共享”,全面开放。在2023年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的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服务设施和功能,加强精细化管理,在满足群众对城市绿地新需求的同时,做好公园绿地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坚持适度开发,探索“公园绿地+赏景”,再开放5个共享绿地,实现“开放共享、规范管理、优质服务”同步推进,满足人民群众“看得见绿、亲近绿、亲绿、享绿”的生活需求,促进公园绿地与城市生活的有机融合。三是着力推进“全民”共治,擦亮“园林先锋”志愿服务品牌,依托35个志愿服务站、45支志愿服务队,以“公园文化季、美好生活节”为主题,开展线下打卡、线上互动、科普等形式的20项志愿服务活动,重点开展园林科普、公园课堂、健康知识讲座、自然研究、文化活动。用好“市民主任”机制,搭建公园与游客之间的桥梁,以百姓视角为出发点,实现公园共享、共管、共治。动员市民和社会企业广泛参与城市园林建设,形成“政府留地、社会出资、协同管理、惠民”的绿地共建新模式。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园林管理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最新评论
领导讲话千遍一律,而核心就是捞干的
交流发言最重要的是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