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镇和产业“双集中”发展的本质是集约节约土地,努力提高城镇单位面积的承载能力和贡献,直接体现在经济强度、人口密度和税收贡献上。推进城镇和产业“双集中”,必须遵循城镇发展规律,着眼实际问题,发挥比较优势,突出产城融合,坚持建市与管市并重,构建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融合、要素集约的城镇化新格局。
突出规划引导,明确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遵循城市文化历史、景观格局、底线约束和比较优势,坚持“山水园林城市、文化旅游城市”定位,以高起点定位、全覆盖规划为原则,为城市产业“双集聚”提供后续轮廓。一是坚持城景融合,创新兴市。利用现有景观资源,依托县域“山、城、河”格局,做好点连线、串珠成景观,把城市旅游作为新的消费增长极,培育怀旧记忆的城市人文氛围,把xx xx县建设成为有特色、有品位、有历史、有乡愁的休闲度假旅游城市。第二,坚持旅游兴市,使之成为文化名城。将xx xx深厚的红绿古风文化元素植入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让城市区域的“文化基因”更加鲜明,让游客全方位、多层次地体验xx xx的文化特色,实现文化与旅游、城市建设与产业的双重提升。三是建设与管理并重,宜居繁荣。科学合理规划城市主体功能区,以水为韵,实施xx xx县流域综合治理和总体开发规划,稳步实施城市水环境修复和绿化提升改造工程,打造山清水秀的城市美景。继续提升营商环境,打造便民利企的政务环境,让xx xx更加生态宜居、幸福宜业。完善功能支撑,夯实城镇化发展基础。坚持县域一盘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聚焦城市龙头薄弱、亮点突出问题,完善“吃、住、行、购、娱”旅游全链条功能配套。首先是以高价值推动主城更新。按照A级旅游景区标准,开展亮化美化城市行动和传统街区旅游景区改造,提升城市特色,打造城市公园、休闲运动场、旅游休闲街区、城市观光长廊、滨江民宿等一批设施。,从而形成“处处风光,适时旅游”的城市与景观一体化发展格局。二是高标准推进短板提升。以“美食带一桌菜”、“药膳带一条街”、“夜游经济集中区”、“旅游购物集中区”为抓手,提升主城区城市功能和服务品质。鼓励酒店、民宿积极评星创品牌,促进旅游服务升级。找准中央、省、市政策与我县发展的结合点,打造以一江两岸为中心坐标的“文化旅游集聚区”。三是高质量推进城市扩张。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地方城镇化,提升产业平台功能,培育具有文化旅游专业功能和重点生态功能的县城,促进县域人口集聚和产业集聚,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注重产业特色,促进产城景一体化发展。依托xx xx丰富的生态资源禀赋和深厚的人文积淀,推进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山水为背景、生态为特色、文化为灵魂、健康为载体、旅游为纽带的美丽县城。首先是用供应链思维加强“生产”的培养。壮大温泉旅游产业,做好温泉旅游企业培育和引进工作,扶持一批中小型温泉旅游企业,对标国内一流温泉旅游目的地建设,打造国内知名温泉旅游城市。根据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培育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特色民宿、养生养老等产业。二是用融合发展的思维强化xx xx文章。实施文化强县工程,打造xx xx品牌,举办xx xx文化论坛,加强xx xx文化研究,促进文化、旅游、休闲、健康多元融合,让文化软实力成为推进美丽县城建设的硬支撑。三是以创新突破的思维拓展公共文化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建设理念,深入挖掘文化特色,按照规模适度、布局科学、特色鲜明的原则,重新规划建设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创新打造一批集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轻食餐饮等服务为一体的“城学”“文化驿站”等新型文化业态,打造小而美的公共阅读艺术空室。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文化旅游局城镇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研讨材料
最新评论
领导讲话千遍一律,而核心就是捞干的
交流发言最重要的是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