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x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全面推进桐乡讲堂品牌化建设,将其作为贯彻落实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理论武装、完善体制机制、丰富学习内涵、创新学习载体、强化学习质量的重要举措。目前已连续举办76届,累计学习人数达20万人。成为提高领导干部理论水平、执政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政治课堂、练兵场和创新平台,为把桐乡建设成为“数字文明先锋城市、共同富裕排头兵、红船党建新高地”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一是完善制度,建立长效学习机制
坚持规范引导,突出“三个提升”,完善学习机制,促进桐乡讲堂持续正常发展。一是精心谋划,加强顶层设计。深入实施铸魂工程,完善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教育人民的工作体系。x委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建立桐乡大讲堂学习长效机制。在广泛征求意见、准确定位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下发了桐乡讲堂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确保学习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二是对标表,加强学习管理。按照党的思想建设考核指标清单,继续完善习近平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闭环落实机制,推进dangwei(党组)“首题”制度和重大决策前专题学习制度常态化长效化,建立健全传达学习、贯彻落实、落实到位的闭环工作, 督促检查,推动理论武装与常态化、长效化相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确保方向正确、把握实质、牢牢把握本质。 三是严格执行,加强评价监督。制定出台《桐乡大讲堂系列星级评定管理办法》,定期对基层大讲堂的组织保障、品牌建设、内容建设等进行评估,进一步激励基层大讲堂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同时,高质量落实巡视审计制度,组建巡视审计工作组,督促指导基层dangwei(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不少于43个。
第二,丰富内涵,打造报告厅文化品牌
做深品牌建设,用“品牌化”丰富“桐乡讲堂”的内涵,激活理论学习的“神经末梢”。首先是化整为零,聚合品牌势能。全面推进桐乡讲堂品牌化建设,将乡镇(街道)、部门(单位)、村(社区)、企业各类讲堂(学)纳入桐乡讲堂体系,对各类基层讲堂的组织架构、标识LOGO、办学内容进行统一管理,使原来分散在基层的讲堂逐步化整为零,实现“80”。二、内容为王,丰富品牌内涵。在内容设置上,坚持“把脉求教”,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围绕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的根本任务,结合全市中心工作中的难点、堵点、痛点,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主题,努力丰富讲堂内容。三是全网全媒体扩大品牌影响力。构建“立体化”传播矩阵,用好“学习力”、“浙江科学在线”等平台,拓展在线实时学习,发挥“潮讯”、“读好东西”、“爱桐乡”等各级媒体资源,以“电视党课”形式定期播放讲座视频,在“桐乡发布”、“爱桐乡”app开设“桐乡讲堂”专栏。
第三,创新形式相互借鉴,促进发展
坚持创新形式,聚焦“三大提升”,推进“桐乡讲堂”,以学习激发思考,以思考引领实践。第一,专家帮助强化理论,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围绕习xx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意识形态工作等方面,结合中央工作、省市领导、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物等。应邀开“药方”,做专业讲解报告,交流工作经验,推动理论学习由“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确保所有学员带着问题来,带着措施来。二是交流讨论,促进提高,增强学习的互动性。创新增设“领导干部走上讲台”环节,每期邀请镇(街道)、部门(单位)一把手和90后年轻干部走上讲台,围绕每期讲座主题和工作实际,谈谈感受、做法和心得体会,引导广大领导干部始终把业务和重点工作记在心上、抓在手上,不断拓宽视野,提高推动发展的能力。三是深入研究,促进发展,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依托“走访、调研、服务、解决问题”活动,结合“桐乡大讲堂”学习主题,鼓励全市领导干部围绕讲座内容,结合工作实际和党员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撰写调研文章和心得体会,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能力,形成“及时反馈、跟踪提问、总结提高”的工作闭环,提升桐乡干部干事创业精神,形成齐抓共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经验做法:以“大讲堂”学习品牌 赋能理论学习提质增效
最新评论
领导讲话千遍一律,而核心就是捞干的
交流发言最重要的是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