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监督检查是督促做好保密工作的有效手段。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保密部门充分发挥监督检查“利剑”作用,积极探索建立各单位月度自查、保密办季度巡查、不定期“双随机”抽查、各单位年终自评的“三查一评”保密监督检查机制,并以此为抓手,多措并举,发挥合力,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规范“自查”
完善制度设计,明确标准。严格按照有关要求,明确各单位月度自查的14个基本项,同时针对不同阶段的重点工作,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形成自查的附加项,从自查格式、自查内容、反馈时间、填报要求等方面,明确统一标准,提高自查的规范性。
开展层级管理,压实责任。在委xx组领导下,全委层面构建“委保密委员会统筹—司局和归口管理单位负主责—处室抓落实”的三级保密管理体系,进一步明确各保密组织机构职责,促进保密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在司局层面构建“司局主要负责同志—保密联络员—全体涉密人员”三级保密责任体系,进一步明确各类人员保密职责,促进保密责任实化、细化。
强化技术支撑,优化流程。建立“保密工作信息系统”,以技术赋能提升日常管理的精细化程度。通过“自查反馈”模块,实现各单位月度自查情况的线上填报、审核、提醒,搭建方便高效的自查“大平台”;通过“数据管理”模块,实现全委涉密岗位、涉密人员、国家秘密事项等基础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动态管理,提供及时准确的基础“数据库”;通过“统计分析”模块,实现各单位自查情况的横向、纵向对比分析,形成“三查一评”机制流程图真实客观的“全画像”。
二、深入“巡查”
突出成果检验,以巡查促自查。为防止自查“走过场”,保密办按季度组织保密巡查,做到年度受检单位全覆盖。巡查以核实各单位月度自查填报内容是否真实有效为主,对于自查开展扎实有效的单位、认真履职尽责的保密联络员,在季度巡查情况通报中予以表扬,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增强巡查的导向
性。
突出问题导向,以线索挖问题。为防止自查“有漏项”,保密办巡查前结合受检单位工作实际和工作特点,综合多种因素确定巡查重点,紧盯自查反馈中的短板弱项,带着问题开展现场巡查,提升巡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突出关联检查,以记录核记录。为防止自查“不深入”,保密办围绕“1台涉密计算机、1份涉密文件、1位涉密人员”开展关联性检查。通过检查文件接收、传阅、复印、销毁记录,计算机输出记录,涉密文件的定密、标密、保管记录等,实现记录间互相印证,提升巡查的准确性。
三、随机“抽查”
“双随机”确保查得实。创新采用“双随机”方式,通过随机抽取受检单位,随机抽取保密联络员参与检查,提升监督检查的真实性与公平性。“双随机”做法即抽即查,避免事前准备,一方面有效消除了部分单位的侥幸心理,确保所有单位均积极做好日常保密管理;另一方面通过保密联络员参与检查,促进了单位间的交流互动。
“多角度”确保查得全。一是专项抽查。在全面检查的基础上,针对季度巡查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和阶段性突出问题,聚焦zy文件管理、保密要害部位管理、手机软件管理等特定方面,开展专项抽查,集中解决有关问题。二是联合抽查。在抽查队伍组成上,邀请文件管理部门、信息化管理部门等相关业务归口管理部门共同参与,集中发挥多部门合力,提高抽查的专业性。三是交叉抽查。在抽查方式上,各单位既可以是抽查主体,又可以是受检对象,通过角色转变,共同研究解决全委保密工作的难点和堵点,集中学习掌握保密管理各项要求。
四、用好“自评”
通过建账销号完善“自评”机制。实行全委巡查问题“一本账”,建账时间、主要问题、整改进度、整改结果实时调度,确保所发现的问题在规定时间内全部整改到位。建立年终自评机制,将“三查”结果、建账销号情况与年终自评形成联动,实现“三查一评”的逻辑闭环,切实做到“以查促改”。
通过双向打分提升“自评”质量。在年终自评中,既保留自查内容扣分项,又增加创新举措加分项,通过双向打分确定各单位年度保密管理总体得分,切实发挥“自评”导向作用,保密办根据全年检查及整改落实情况对各单位进行总体评估。对考评得分排名靠前的单位及其保密联络员,及时予以通报表扬。
通过培训交流强化“自评”能力。一是加强能力建设,紧紧围绕自查自评工作,组织开展保密办成员、各单位保密联络员专题培训,提升日常“自查自评”能力。二是加强工作交流,对自查和巡查中发现的保密管理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及时通过委办公厅《办公要讯》刊载交流。三是加强调查研究,通过赴zy保密办(国家保密局)学习、赴相关部委调研、召开保密联络员会议等形式,加深对xxzy决策部署和国家保密政策法规的理解把握,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抓细抓常闭环管理 “三查一评”保密监督检查机制见实效
最新评论
领导讲话千遍一律,而核心就是捞干的
交流发言最重要的是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