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面对新时期世情、国情、党情、企情的深刻变化,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要以建设干部职工精神家园为目标,增强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凝聚正能量,塑造正面形象,更好地引领干部职工汇聚力量,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下面,我就讲一些经验。
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增强文化自觉。深刻把握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时代要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将文化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报告中,专门用一章讨论和部署文化强国建设。国有企业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突出强调要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新环境迫切要求国有企业不断增强文化自觉。深刻认识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责任。国有企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他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主动承担起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历史重任,创造出丰硕的文化成果。一方面,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支柱”,必须承担起以文化引领和推动企业发展的责任。另一方面,国有企业要自觉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有企业要明确责任,抓住“根”和“魂”,培育企业家精神,用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企业家精神家园。深刻认识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首先,企业文化是提升战略领导力的核心要素。国有企业要实现战略目标,必须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来支撑和引导。一方面,企业战略反映了企业宗旨和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会引导并形成有效的企业战略。另一方面,企业文化为企业战略服务,不仅可以指导企业制定战略,还可以动员全体员工去执行。其次,企业文化是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对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功能的提升主要体现在凝聚、导向、激励和约束四个方面。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确立正确的发展方向,以共同的价值观激发企业和员工行为的一致性,不断调动员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工作热情。第三,企业文化是扩大品牌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良好品牌形象的企业能给人安全感和依赖感。这就是国企的文化魅力。
理性审视,包容借鉴,增强文化自信。我们应该对自己的文化进行理性的审视。国有企业在艰苦创业的实践和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锻造了许多独特的文化精神,创造了许多不朽的文化产品。它们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也不应该被遗忘。有些单位和个人谈企业文化建设,只谈杜邦、西门子等外企的文化,对自己的优秀文化视而不见或只字不提。这些贬低自己,放弃基础的做法是不可接受的。特别是那些消解国企贡献、颠覆国企形象、亵渎国企精神的现象,是反文化行为和文化自信缺失的表现。当然,要想既不贬低自己的文化,也不骄傲自满,就必须进行理性的审视和科学的分析。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推陈出新,不断探索,赋予新的内涵,创造出新的文化产品。我们应该学习外国文化。我们要坚定文化兴企的决心,增强文化自豪感,保持发展方向、工作重点和文化基础不变,立足实际完善设施配置和措施,发挥国有企业文化优势,积累企业文化底蕴,真正树立发展信心,振奋干事创业精神,振奋昂扬斗志。我们应该吸收外国文化的成果。一方面,要善用“拿来主义”,以“海纳百川”的包容态度和高瞻远瞩的世界眼光,坚持以我为主体,大胆借鉴一流企业的文化成果,兼容并蓄,加以利用,推动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另一方面,要善于思考,直立创新,找准切入点,分析薄弱点,抓住重点,找准着力点,突出亮点,在激烈的企业文化软实力竞争中站稳脚跟,推动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品牌化发展。应对文化叠加的风险,每个国家、地区、公司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当各种文化体系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相遇时,文化差异潜在地构成了不可避免的风险,这是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在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中,需要制定正确的风险管理策略,以控制和避免文化冲突导致的决策低效、组织涣散、沟通中断等严重问题。
传承创新,吸收融合,实现文化自强。古为今用,坚持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应该抓住传统思想的精髓。经历了几千年的传统思想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要以“爱国、人本、和谐、仁爱、自强、中庸、大同”的传统思想为基础,结合企业发展要求,确定指导思想、方向和发展规划。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要继承传统思想的优点,更好地融入社会,与干部员工的思想意识达成一致,充分发挥凝聚、激励和价值整合的作用。我们应该吸收管理成果的精华。传统文化闪耀着中华民族的管理智慧。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需要吸收传统文化中管理成果的精华,用好“中庸”的定位标准,借鉴“刚柔相济”的方式,树立“外圆内方”的企业形象,注重“尊华重和”的发展思路,坚持“自正己、矫人”的规范原则,实现管理中的“内圣外王”。我们应该继承民族道德的精髓。以民族道德为坐标,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要继承“守约千金”的人生态度,“和为贵”的道德情操,“平、顺、廉、济”的治国之道,“德高于爱民,行低于害民”的民本思想,“春蚕到死,夜烛尽”的与时俱进,注重与时代文化的融合。应该符合时代的价值取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突出以人为本、和谐和谐、文明合规、经济高效、绿色安全、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注重从精细管理、规章制度、队伍建设、载体活动等方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安心工作、热心肠、上进心、自信超越、真心感恩、敬业奉献”的环境氛围,引导干部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符合时代精神。一方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满足干部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企业精神凝聚力。另一方面,塑造企业文化形象,传播和践行时代精神,提升企业文化影响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倡导社会公德,注重职业道德,倡导家庭美德,培养个人品德,提升企业全体员工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我们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结合发展实际,引进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丰富文化内涵,突出企业个性,培育适合行业和企业特点的强势文化。通过学习、讨论、实践等形式,大力弘扬和宣传企业精神,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使企业文化形象化、深入人心。既要接地气,又要通俗活泼,让国企文化潜移默化地转化为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达到“无为而教,无言而教”的效果。
同志们,国企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切实增强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演讲结束后,请批评指正。谢谢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在国企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文化建设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
最新评论
领导讲话千遍一律,而核心就是捞干的
交流发言最重要的是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