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政绩观是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事业观的体现。要解决党员干部的政绩观问题,就要搞清楚为了谁,出什么样的业绩,如何创造业绩。习近平同志今年7月考察江苏时指出:“树立为人民谋利益的牢固政绩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高质量发展,不搞贪大求全、盲目蛮干、哗众取宠;坚持求实效,不搞华而不实、投机取巧、数据造假;坚持基础、利长远,不搞急功近利、竭泽而渔、劳民伤财。”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论述,为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下面,围绕中心组讨论交流主题,我谈几点体会。
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治国有方,造福于民。习近平同志指出:“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人民服务是最大的成就。”以人民为中心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出发点,也是检验政绩观是否正确的标尺。党员干部在谋划和推进工作中,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进入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要多做为人民造福的实事好事,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努力创造人民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要始终把人民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用心呵护,到田间地头体察民情、听父母言,在把握人民意愿的基础上做好民生工作,努力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提高人民的“获得指数”、“幸福指数”、“安全指数”。
二要坚持求实效。通往简单的道路是最重要的。党员干部是否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需要通过努力来检验和实现。习近平同志批评一些党员干部“不怕群众不满意,只怕领导不重视”,“宁愿作秀也不做事,热衷于“造一时之势”而不“造福一方”。党员干部在创造业绩时,既要做出突出的业绩,也要做出潜在的业绩;既要出实招,又要出实效。我们既要“走进”基层,也要“走到”基层,听真话,察实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必须坚持科学决策,提出符合实际情况、客观规律和科学精神的思路、政策和方案,坚持各项工作扎扎实实、务求实效,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争做胸怀大局的“排头兵”,做善于思考和谋划的“实干家”,做学会赶超和夺冠的“先锋”,做突破和克服困难的“攻坚者”,做坚持原则和坚守底线的“老实人”,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实干家”。
第三,要坚持打好长远利益的基础。习近平同志指出:“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既要做人民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铺路、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坚持打基础谋长远,要求党员干部要有“我不一定要成功”的胸怀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一方面,党员干部要静下心来,沉下心来,多做一些事情来弥补自己的不足,真正不在乎个人的名气,而是追求人民的好名声,追求历史沉淀后的真实评价。另一方面,党员干部要把远大理想的追求和阶段性目标的实现统一起来,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带领人民群众在一个地方思考,在另一个地方努力,以钉钉子的精神尽职尽责,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干,一年接着一年干,继续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把既定的行动纲领、战略目标和工作蓝图变为现实。
我要说的就这些,谢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书记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政绩观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
最新评论
领导讲话千遍一律,而核心就是捞干的
交流发言最重要的是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