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真的发现,教育绝对不是一首诗,没有那么浪漫;教育绝对不是图,没那么安静。我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片荆棘丛生的森林。教育应该是一条暗流涌动的河流。但无论如何,我们必须进入这片森林,穿过这条河。我们没有理由推脱,因为这是我们的职责、使命和良知所在。
在后疫情时代,整个教育面临的环境复杂多样,充满了诸多不确定性。其实我们已经真切感受到了社会的质疑,学生的波动,家长的焦虑,包括管理的草率和滞后。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不能回避。唯一的办法就是直面他们,我们要不断前进。无论外面有多大的风浪,我们都有能力、有信心去应对,但最让我担心、也最不靠谱的是内部的冲击,这种冲击是致命的、颠覆性的。
面对当前的形势和我们肩负的责任,我们应该对教育活动和管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定位和基本的回归。我们要回归真实的自己,让学校像学校,让老师像老师,让学生像学生。核心就是一句话,让自己做自己。
苏格拉底提出了一个命题,叫做“认识你自己”。因为只有了解自己,才能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位置,自己的责任,自己的价值观,以及为之努力的方向。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是什么?我们的边界在哪里?只有通过反思和成长,才能真正认清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应对各种考验。
我想从四个方面谈谈今天“做好自己”的主题。
第一个方面,做真实的自己,永远保持初心。
我一直在想,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是我自己吗?你还是真实的自己吗?我们在所谓的成熟道路上越走越远。我们觉得自己长大了。我们学会了看脸,学会了委婉,学会了一些不想说的话,一些不想听的话,一些看不到的话。我们学会了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走来走去,也学会了睿智。但是我发现我们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了。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想去哪里,有时会很模糊。我想在座的各位都和我一样。刚进入教育行业的时候,我们都充满激情,都想为世界做出榜样,都是带着教育的情怀和情感从事这个职业的。但是,走了一段路,我们都要思考一下。你还是原来的你吗?你还是真实的吗?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三个务必”的时代呼唤,其中第一条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今天我们在这个地方,包括我在内,我想真正让每一个同志思考一下自己的初心是什么。我们长大了,但我们真的长大了吗?
关于真实的自己,我想说三个方面。
第一,坚持自己的初心。就教育而言,我觉得我们的初心是教育常识,这是最简单的教育规律。每个老师在学习和教学的过程中都学习了相关的专业知识,比如心理学、教育学等。但是作为一个最真实最简单的教育规律、规则、常识,我们今天还在坚持吗?我们都要问问自己。也许我们缺乏的是对教育常识的维护,而不是缺乏教育常识。教育常识的维护和坚持,其实是一个老师对自己最基本的坚持,是支撑一个老师的尊严和骨架。我们为什么在这里?我们要做什么?我们能做什么?今天我们改变了多少?这种变化是向上的还是向下的,我们不得不问自己。
第二,坚守常识。近年来,在教育行业,最重要的是各种教学技巧和模式。缺的是一个很简单很简单很简单的东西,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去维持。这是教育常识。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有多少老师还在坚持老师对学生真诚的态度,坚持学生和老师面对面的无障碍接触和交流?这几年,我们接受了太多来自社会的噪音和刺激,静不下心来,慢不下来。有几个班主任能静下心来真正关注学生个体?有多少老师能花时间和孩子交流,低头去听一些不同的声音;有多少校领导能放松心情,和老师聊聊天,听听老师在工作生活中的困惑和问题。春季校园成长会,我提出了回归常识,回应关切,回答问题的要求。这三个方面其实应该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要牢记的。我们必须首先回归常识,因为常识是我们的初心,我们必须回应各种关切,我们必须回答所有的矛盾、困难和问题。
第三点,强化使命。无论道路多么艰难,我们的使命和方向是明确的。作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我们的职业定位是明确的,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是明确的,我们的信仰也应该是明确的。从大的方面来说,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基本的角度来说,要给社会,给家长,给学生一个交代,让学生真正成长,做出成绩。当老师的一天,必须面对学生;当老师的一天,一定要做到最好;当老师的一天,必须和学生一起生活,一起成长。所有的理论和方案都落实到基层,也就是如何上好一堂课,如何管理好一个学生。老师可能比我更清楚,一个小小的教室,带给学生的可能是成长,是提升,是伤害,是毁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来教育人?我们要紧跟教育和学生的步伐,追求教育的生动活泼,营造师生之间尊重、支持、鼓励、觉醒的良好生态。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不同的声音和诉求。教育部门和学校必须搭建一个平台,打开一个渠道,让各方无障碍地交流、反思甚至宣泄。在不同的声音中,我们分析,判断,修正,前进。但这些都绝不能成为我们平躺的理由。学生要管,该批评的要批评,该处分的要坚决处分。我们必须维护和支持学校和教师合法和必要的管理权。绝不以牺牲学校和老师的尊严和努力为代价去迎合和妥协。如果有人因此惹上麻烦,我会负全责。
所有的真相都与你对这个世界的反应和准备有关。
第二个方面是做一个成长的自己,永远向前。
我觉得一个老师最核心最本质的需求应该是不断的成长,不仅仅局限于身体的成长和年龄的成长,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成长。
如何成长?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解释一下。
第一,在琐碎中感受荣耀。众所周知,一线教师每天进出教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平凡而琐碎。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这样的日子,这样的生活,这样的节奏,都是重复的,千篇一律的,一眼就能看到头,让我们觉得很无聊,很无趣。但是一旦我们站在讲台上,我觉得每一个站在讲台上的老师都是一个完整的教育者。你在平台上给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不仅仅是专业和技能的提供,而是你的情绪、微笑、语言、肢体所展示的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这种生活不仅仅是肉体,而是一个人全心全意面对不同空空间和事物时的反思、判断、试探和应对。这些加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立体的人生。当我们有一个号召,学生应该响应的时候,当我们在课堂和日常管理中表现出自己的价值的时候,当我们付出的时候,我们收获了一份踏实的时候,当我们觉得所有的贫穷和琐碎都在闪耀,都有希望,都能给这些孩子和社会哪怕是一抹柔光的时候,我觉得你在成长,在踏实,在有收获,在满足,在光荣,在有尊严。
第二,在困难的压力下咬牙坚持。从去年的疫情到今天,国人乃至整个教育界都面临着各方面的质疑。在这种困境下,所有中国人都不得不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咬着牙坚持,不仅仅是我们被动的承受着无法承受的生活压力,而是我们用时间去考验自己,用困难去磨练自己,用行动去应对,去提高,去完善,在咬着牙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坚强,更加自信。越是困难,越要坚持。当我们觉得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们会给自己一个助力,让自己走的更远一点,哪怕是一小步。眼前的困难终将过去,需要我们咬紧牙关的不仅仅是今天和现在。在人生的场合,会有很多时候需要我们咬紧牙关。我们要把咬紧牙关当成自己的素质和禀赋。
第三,无聊的时候提升自己。有时候觉得自己的人生就像一座有裂缝的大坝,看着时间流走而不重复。在日复一日的枯燥中,有时我深深怀疑自己对这个职业的贡献是否有用,是否值得。但是,在某个突然的瞬间,当我发现我们的教育正在慢慢而坚定的改变,当我看到老师和学生身上越来越多的自信,笑脸和淡定,我觉得我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所以,越是否定自己,越是重复,越是无聊,越是要努力提升自己。如何改善?用学习提升,用反思改变,用付出换来喜悦。还有,我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书。关于读书,我觉得要把握三个层面。一是看一些我们需要仰视的书,二是看一些接近世界真相的书,三是看一些能让自己静下心来,安定下来的书。为什么这么说?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写了一本名为《哲学的慰藉》的书。他说:“哲学的任务是教我们在愿望遇到现实的顽固墙时,以最柔软的方式着陆。”我觉得读书就是这样。今天,我不说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思想,读书可以增加我们的经验,读书是我们精神成长的重要因素。就现实的作用而言,我觉得读书可以让自己平静下来,让自己在非常混乱的状态下保持冷静和安静。
长大后,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有两个自己。一个“我”整天都在不由自主地工作和生活,但另一个“我”会越来越真实地出现在我的生活中。我们会经常清晰的听到两个人吵架打架的声音,这个时候是我们成长的关键时刻。一方面,在现实的天花板下,我们觉得头伸不出来,没有成长的空间,无法继续成长。但在另一个“我”里,所有的相遇都是成长。
很多年来,我一直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晚上睡不着的时候都会习惯性的把自己擦干。反复晾,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否定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在一次又一次的烘干中,我会不断的问自己,有些事情到底值不值得。在成长的道路上,我想不仅仅是我们青年教师,所有的教师都应该注意这一点。因为如果我们不成长,在封闭的房间里我们会变得更狭隘,更极端,甚至更自私。爱因斯坦说:“在物质的尽头,屹立的是精神。”我们必须永远记住,成长是人生的经历。这种生活体验,是你基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你需要的东西,让你更直,更静,更有味道。
所有的成长都是为了变得更好,同时改变你的世界!
第三个方面是要有趣,要永远温暖。
在现实世界中,我们都有多重身份。虽然我们是老师,但和其他人一样,我们仍然是父母和孩子。当所有空的房间和世界都已经被填满的时候,整个人都觉得很无聊,早上醒来的时候甚至觉得自己的头发都在吱吱作响。这种无聊是由内而外的,没有精神。那么,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呢?在我看来,外面的世界越来越干燥,我想变得越来越潮湿。我们总要找到能支撑我们一起前进的东西,这关系到我们对每一个生命,每一件事的判断。
作为一个有趣的人,我也讲三个方面。
首先,留一点闲暇。什么是奢侈?就是面对很大的压力,忙的时候总会给自己留点空间空。风不让我们进来,雨也不让我们进来。这是我们自己的“私有土地”。苏东坡说,与谁同坐,明月将我凉。有时候,我们习惯了对自己太真实。有点闲暇。很多时候我们会做一些我们觉得有趣的事情。我们可以看明月,感受微风。我们可以在雨夜读唐诗宋词,在冬日踏雪。你可以徒步,你可以暂停,你可以在某个时间甚至瞬间像胚胎一样安全。很多年了,我已经习惯了在床边放一些书。我记得在一个雨夜,我望着窗外,随意翻着书。在那种情境下,有两首诗与我当时的心情高度契合,一首是李渔的《小楼昨夜东风》,一首是黄庭坚的《雨夜后江湖十年光》。那一刻,两首毫不相干的诗在同一个情境下高度契合。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空脚步滴水成光”的情况,整个人从身体到内心都变得舒缓、柔软、空充满活力。所以,不管什么时候,总要给自己留一点闲暇和情趣。这种闲情逸致,可以在你无助、不知所措、没有方向的时候,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方面进入你的内心世界。会让你觉得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会让你觉得午夜完整人生的体验和顿悟是深刻而快乐的,是一种享受。
第二,留点回眸。人到中年,回忆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时候去农村的一些教学点,看到张一张张天真的脸,会情不自禁地回头看,总会让我想起自己。每个人都有问题。吃完后,他们忘记了饥饿的滋味。工作久了,他们甚至忘了自己是哪里人。其实回头看就是反复修改,纠正,提醒自己。我上初中的时候,我们家离学校10公里。每天在回家的路上,我都会给自己一些安慰。我知道哪里有转弯,哪里有鸟巢。在初中读书的过程中,我对走过的山路上的一草一木,对遇到的每一只小动物,都心存感激。因为一个少年的三年山路,他们默默坚定的陪伴着我,给了我最简单的安全和人生的趣味。从那以后,我对所有弱小的生命都有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关爱,我给了每一草一木一种对生命的爱。回顾那段艰苦的求学之旅,我会努力把我对学校和老师的渴望带给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我知道,作为一个山区敏感而卑微的少年,我需要老师、班主任、学校真正给他的东西。我一直在努力带给所有教育工作者一个教育工作者应有的东西,那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关爱,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真正走进学生的世界,学会和孩子一起生活,一起成长。
这些年来,我经历了一些对与错,其中的辛酸与坎坷,只有我自己知道。但让我开心的是,今天,所有我以为过不去的坎都过去了,所有我以为不能原谅的人都解脱了。只有对每一个生命、每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尊重,还存在于我的心里。所以在很多场合,我一直说教育没有所谓的大概率,因为你所谓的大概率背后是很多个体的抛弃。
一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如果不能从生活的真实视角出发,解放自己的心灵和情感,那一定是不成熟的。有一种观点认为,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存、学会生存,这是教育的四大目标。我们老师要有这四个目标。学会认知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或专业技能,而是整个世界。
现在我们都在说生命教育。什么是生命教育?是让学生理性客观地认识和判断事物,这才是真正的心灵成长。学生要成长,老师必须比学生成长得快;我们要求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老师必须变得比学生更快更好。这些年来,我们教了太多的“先生”和“女士”,也尝到了这些先生和女士的苦果。当一个人学会处理自己,社会和世界,当一个人学会与自己和解,他是和平的,理性的和完整的。
第三,留个解脱。一路走来,我们不断的背负着很多东西,这些东西会让我们越来越重,所以我们要学会放下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教育是一场长跑,也是一门令人遗憾的艺术,我们这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时候要学会放下一些东西,要把握好教育的节奏,不能对自己太苛刻。对于老师来说,我们遇到、遇见、面对太多我们想要的东西,有些东西我们不得不放下。现在有些人觉得生活越来越难,越来越无聊。我们是不是把欲望错当成了理想?当一种物质欲望完全成为我们的理想,我们的生活底线就会越来越低。
近年来,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没有停止,我们正在大力追赶,特别是高中教师,他们希望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交给学生。我认为这是不能接受的,也是错误的。人们都说老师是蜡烛,但我不认为我们需要达到“造你灭我”的程度。现在我们的一些教学理念和管理方式都要改变。我们应该认识到,只有照顾好自己,保持健康的身心,才能为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所以在这里,我不得不多说几句关于教师健康的问题。要知道,除了学生和学校,我们还有家庭。真心希望每一位老师都在身心健康的基础上谈教学,谈工作。真心希望每一位老师在教好学生的同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菜根谭》里有一句话,“三分侠气,一点天真。”我对骑士精神的理解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是一种英雄主义和大气,是对一种最本质的东西的固执的坚持和执着;其实苏信就是在沧桑之后找回自己,就是绕了一大圈回到“原点”,就是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所有感悟之后回到最初。有时候我们常常在比较中迷失自我,在所谓的竞争中越来越觉得自己被打败了。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背负了太多的东西。我们真的要放下一些东西。我们不需要和别人比。我们必须放慢脚步,放松整个身心。
所有的乐趣都意味着你精神的蓬勃成长,以及这种成长所带来的活力。
第四个方面是做好自己,干净自信。
有所为必有所不为。为什么我要特别提到不要做什么?我觉得现在教育系统有很多不应该做的事情。面子是别人给的,但面子必须自己挣。在绝大多数师生都为学校付出了努力的时候,仍有少数人把自己看得太重,甚至以“你不管我,我不管你”的态度冷眼旁观,煽风点火,毫无规则意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通过各级党组织的具体行动来实现。欢迎各位老师给学校提意见。在一中最后一次班主任会上,我要求所有班主任向所有学生和家长公开我的电话号码。我们不害怕,不回避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随意攻击和妖魔化我们的学校和老师。我们一直强调要加强教育系统的思想工作。意识形态解决的是你的初心和方向问题。作为教师,首先要知道自己是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思想坚持者和实践者。民国时期,有一位著名的中国学者,名叫辜鸿铭。有人嘲笑他头上的辫子,他说,我的辫子长在后脑勺,你的辫子长在心里。我们谈论自由,这是事实,但有些辫子仍然像荆棘一样扎在我们的心里。有的人求别人孔子,把自己定位为孙武空。可以大闹天宫,自由自在。这都做不到,你凭什么让全世界宠你!
至于我自己,我有三层意思。
首先,有些线是不能碰的。哪些线不能碰?我们不能触碰法律、纪律和职业道德的底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设一支能够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就是要做一个“四有”的好老师。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四有”好教师对教师提出了方向性、整体性、专业性和情感性的高要求,这是对所有教师最本质的要求。
第二,有些事你做不到。这几天一直在网上关注一些关于教育的话题,看到了很多关于教育的问题,甚至是一些非理性的攻击。越是在这个时候,所有的教育工作者越要恪守职责,坚定信念,自我警醒,提升自己,越要明白有些事情真的做不到。
第三,不要担心一些心。过去,我们的教育体系中有一个现象让人无法理解,就是有些人太在乎了。发生了一些不好的事情,我们很遗憾,也很心痛,但是我们个人热衷于从记者的角度来谈,很自豪的打自己的脸。要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脸,而是我们整个系统的脸。兔子死于忧患,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有一种使命,从内心和本能维护我们团队、集体、行业的尊严。我们做得不好,有问题,有错误,我们坚决改正,努力做得更好,但这些都不能成为你以旁观者的心态去嘲笑和讽刺的理由。xx一中属于我们大家。一中这个牌子,承载了太多前辈的心血和后人的期望。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和资格去抹黑这个品牌!为自己做点什么,其实就是捍卫老师的尊严。
所有的不作为,都说明了师道尊严的高地没有丢失,没有尘封。
今天可以说是尘土飞扬,冷若冰霜。事实上,我已经接受了“一生愁云惨雨”的状态和现实,但我坚信,人是可以变老的,梦想的奋斗永远不可能变老。我想在有限的任期里让自己像一把伞一样站着,来践行我2015年1月去教育部门工作时说过的话:遮风挡雨,解决问题。
记得在2019年的全县高中教师培训会上,我引用了曹植《洛神赋》中的一句话,“荣耀秋菊,华茂宋淳”。这是当时所有高中老师的一种寄托和期待。今天我也在这里引用曹植给你我的一段话“愿尘雾益山海;萤火虫蜡烛的尽头,日月会发光。"
在漫长的教育道路上,面对喧嚣、迷茫,甚至苦难,我们都应该心平气和,无动于衷。当我们完成了自己历史阶段的使命,一定会有“春去花还在,人来不惊”的成就。
其实这么多年,xx一中作为xx教育的代表,在全体一中学子的不懈努力下,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生。无论在学校管理还是课堂教学上,都为全县教育提供了很多经验和做法。今天,一中的牌子没有变色,永远都是亮的!
因此,我要求一中的所有管理者和我以及我们所有的老师一起,继续高举教育公平正义的旗帜,让公平正义真正体现在学校的每一个决策层,体现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体现在学校的每一个人身上。只有这样,我们一中才会培育出更理性、更滋润的土壤;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xx一中会更加激情澎湃、活力四射,像夏天一样炙热,像松树一样挺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教育局局长在全体教师大会上的讲话
最新评论
领导讲话千遍一律,而核心就是捞干的
交流发言最重要的是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