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领导同志们:
去年10月以来,我市全面推行“12345”工作法,解决基层治理中组织体系不完善、联系群众不畅等“终端困境”,细致做好组织村(居)的“三长制”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选举邻里129768人,联系服务153万余户,解决问题40.7万余个,微服务42.7万余次,逐步形成了“家家有联、事事有人管”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围绕组织系统化构建强大的“一个架构”。坚持“人熟、地近”的原则,既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又尽量不打破原有组织结构,在村(社区)以下建立“片-组-邻”组织结构。科学划片。根据现有村(社区)干部分工,将每个村(社区)划分为若干块,将辖区内的村庄、集镇、居民小区、商厦、机关、学校、医院、企业等所有要素和人员纳入其中,实现人口与空之间的“两个全覆盖”。依法分组。在农村,原则上保持现有村民小组不变;在城市社区,按照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和实际工作需要,据实调整规范。讲道理的邻居。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相关精神,将居住在附近的5-15户设定为1个邻居,每个邻居选举1名村(居)民代表,即邻居。
围绕方便管理搭建“两个平台”。努力找准邻里履职的切入点,线上线下搭建履职平台,更加方便、快捷、准确地联系群众。着力打造线上平台。依托我市“云党建”平台,开发村(居)居委“三长制”工作模块,建立群众投诉处理、反馈、评估闭环链,实现村(居)居委“三长制”一体化,村、镇、街道、县、市管理员多角色融合,具备投诉一键反映、实时跟踪评估、专职统计分析助推邻里等多项功能。截至目前,村民(居民)通过工作模块反映求助4万余件,办结率达96.4%。着力打造线下平台。利用民情会、座谈会、村民夜话等活动,让村干部、小组长、邻里长、村民坐在一起,引导群众面对面理性合法表达诉求,一对一讨论解决疑难问题,共同维护邻里和谐和基层稳定,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围绕队伍职业化,实施“三个一批”。深入实施“选一批、训一批、补一批”的“三批”工程,不断打造强邻队伍。选择一个批次。明确片长由村(社区)干部担任,组长由村(居)民担任。邻里,即以简单易行的方式,从有群众基础、有热情、有时间、有耐心、有能力、无犯罪记录的常住村(居)民中选举产生。培养一个强大的群体。市级每年举办一次示范培训班,县级负责定期轮训,乡镇(街道)负责培训片长、组长、邻里。同时,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宣传邻里单位的工作要求、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提高服务能力。补一批。及时了解邻居的表现和思想动态。如邻里外出超过一个月,不能正常履行职责或不适宜任职,及时组织已离职邻里的联系户,重新选举新的接替人选,确保工作连续、服务连续。截至目前,全市已动态调整4167户邻居。
围绕服务精细化开展“四大行动”。充分发挥邻里上传下达、反映诉求、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作用。通过建立简单易懂的责任清单,让邻里之间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做个“联络员”,敲敲门。发动邻里及时向联系户传达上级惠民政策,反映社情民意和安全稳定隐患。特别是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时,及时通知并组织联系户实施应急措施。当好“协调人”,开展解决问题的行动。组织邻里领导及时向组长汇报群众反映的诉求和迫切关切,主动做好政策解读、情绪疏导、矛盾化解等工作。,帮助解决困难和受阻的问题。当好“组织者”,开展凝聚行动。引导邻里主动承担责任,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重要工作和重大活动,进一步促进邻里之间的相识、相知、相亲。当好“服务员”,开展暖心行动。促进邻里与服务群众的“身边人”、“热心人”做好交往,尽可能帮助群众解决遇到的困难,让群众在行动中感受到温暖。
围绕操作标准化完善“五大体系”。探索建立并逐步完善邻里工作机制,不断强化引导、强化认同、强化保障,激发邻里内生动力。上市制度。以村(社区)为单位举行代表认证仪式,向邻居发放代表证,并在邻居家的醒目位置悬挂统一印制的身份证,增强邻居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联系探视制度。促进邻里加强与联系户的日常沟通。原则上每月联系贫困户、失独人员等重点联系户不少于1次,其他联系户每季度不少于1次。快速反应系统。建立不同层级的微信工作组,实现随时随地快速反映、及时响应。对于不能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等特殊群体,邻居可以通过打电话、上门拜访等方式快速响应。问题处理系统。全面推行“137”工作法。当群众遇到困难和问题时,邻居、组长、电影导演会逐级处理解答。对于一时无法解决的,将及时提交上级进行处理和说明。正向激励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县市探索推广鼓励“三长”担当的有效措施,从人身保障、就业扶持、困难帮扶等方面给予实实在在的好处。坚持典型引导和先进示范,注重对表现突出、群众公认的邻里给予奖励,努力激发他们的归属感和社会认同。
报告到此结束。谢谢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在全市基层社会治理“六位一体”工作现场推进会上汇报发言
最新评论
领导讲话千遍一律,而核心就是捞干的
交流发言最重要的是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