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充分发挥法治保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应当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不断扩大法治文化覆盖面,营造依法办事、想办法解决问题、靠法律化解矛盾的良好法治环境。下面,我想提几点意见。
加强职能岗位建设,满足群众实际需求。建设法治文化阵地,要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聚焦法治短板和薄弱环节,在阵地建设中嵌入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服务等多种功能,形成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转变。要建设“家门口”法律服务平台,打造“十分钟法治文化圈”,探索建立法治文化设施资源共享机制,利用图书馆、博物馆、公交车站等公共空室,因地制宜设置法治文化墙、法治文化角、法治文化园等法治文化微阵地,把法治文化触角延伸到各个角落。要选取彰显法治文化特色的标志性符号和经典元素,纳入城镇总体布局和规划设计,合理运用于广场、园林、雕塑等公共空空间。要充分发挥党史、地方志、档案的作用,注重依托相关机构和高校开展红色法治文化研究、展示、宣传、交流等活动,讲好红色法治故事,传承好红色法治基因,大力推动红色教育和法治宣传融合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红色法治文化阵地。要培育一批平易近人、可读可逛、有体验的功能阵地,设计制作法治文化阵地引导图,广泛开展“定向打卡”、“法治人文漫步”等各种趣味法治文化活动。
加强数字化阵地建设,释放法治文化活力。大力推进法治文化数字化,是落实文化数字化目标的应有之义,也是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要全面形成以数字基础设施为基础、以内容建设为基础、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法治文化新格局,建设主体多元、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法治文化数据库,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线上呈现,让全民共享法治文化数字化成果, 使法治文化数字化建设成为宣传法律法规、培育法治精神、增强法治信仰、形成法治习惯的有效载体。 要注意使用用户量大、受众广的新载体,如学力、微信视频号、Aauto Quicker、Tik Tok等,并以情景喜剧、法律分析、案例透视等形式将法律与戏剧、教育相结合。要把数字化应用场景作为人们感受法治的新空室,整合法治文化数字资源,建设相互关联、高度融合的法治数字文化设施,形成涵盖法律规范、理论成果、前沿动态、案例资源、法治作品的法治资源库,方便人们通过手机、网络等一键“获取”权威法治信息。
加强媒体阵地建设,营造浓厚的普法氛围。媒体是法治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媒体作为法治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具有传播力强、形式丰富的优势。因此,媒体应肩负起公益普法的使命和责任,利用“报纸、网络、终端、微屏”等平台,灵活运用微信、微博、二维码、App、VR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手段,提高法律特色媒体的服务效率。要充分发挥媒体作为传播法治文化主渠道的优势,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和支持网站、客户端、微信官方账号等平台和网民创作积极健康向上的法治文化品牌节目产品,提升法治文化阵地质量。
我要说的就这些,谢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在全市法治文化建设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最新评论
领导讲话千遍一律,而核心就是捞干的
交流发言最重要的是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