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
首先,热烈欢迎您来我县考察指导。现将该县“增业扶企做强做大做优”情况通报如下:
一、增业扶持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齐心协力,乘势突破,努力推动我县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跨越”的发展主题,决定从今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9000多万元撬动资金支持园区扩建和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并将工业发展资金和900万元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重点投向园区企业。同时,优先支持地方企业扩大发展,做大做强做优,大大提升了工业经济的龙头地位。工业经济主要指标连续九年保持30%以上的增速,全县工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1)主要措施。第一,把握行业,科学规划,明确定位。制定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大力发展“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械制造、能源化工”四大优势产业,加快建设中国工装基地和西部生态食品城。二是抓企业,推动技术创新倍增。积极实施“优势企业倍增计划”、“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小巨人”企业计划,通过提供项目、资金、政策、权利等方面的帮助,积极推进重点企业倍增。大力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与西南财经大学建立培训合作关系。三是抓园区,突出特色做实载体。按照“一园一主业、一园一特色”的要求,整合改造项目,大力吸引社会资金10亿元以上,加快“一园多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形成以两江纺织服装集中区、鲁西食品加工集中区为载体的新型特色专业园区。四是抓项目,开放合作,吸引大而强。“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招商引资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投资34.39亿元。总投资3亿元的贾立安印染工业园;总投资9亿元的太极药业生产基地;总投资两亿元的上海梅林四万吨罐头生产线、总投资一亿元的常恒服装工业园等项目相继开工,年产值超过十亿元。今年新开工工业项目12个,总投资10亿元,工业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五是保障和优化环境主动服务。以县域交通副枢纽建设为重点,着力改善发展硬环境,建设宜商宜居城市。定期在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开展“上门服务”活动,帮助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2)取得的成果。一是工业总量持续增长。2022年,全县9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7.19亿元,增长49.7%;增加值38.4亿元,增长27.7%;利润总额9.7亿元,增长28%;新增10亿元企业9家,10亿元企业总数达到37家。(其中:纺织服装行业实现产值31.4亿元,入库税金3841万元;食品医药行业实现产值37.2亿元,入库税收2290.9万元;机械制造业实现产值24.6亿元,入库税金969.6万元;能源化工行业实现产值29.4亿元,入库税金8330.9万元。今年1-9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2.9亿元,增长19.93%,增加值16.16亿元,增长18.8%。二是技术改造投资明显加快。2022年以来,全县投资1900万元以上的24个重点工业项目,技术改造投资13.1亿元,增长30%,完成全市工作目标的108.3%。19个项目成功申请省市技术改造创新项目资金,获得上级技术改造创新补助资金999万元,为历年项目资金之最。新增省级技术中心1家。全县已建成6个省级技术中心和7个市级技术中心。古瑞实业两项重大创新技术通过省经信委验收,亚华公司乳化炸药生产线通过省国防科工委验收,神龙粮油成为全省首批信用体系建设示范企业。今年1-9月,已完成技术改造投资8.49亿元,同比增长20.99%。第三,企业培育效果明显。2022年新申报4家企业在规,均获准进入大型企业。今年1月又有2家企业获批进入规模企业行列,共计106户。同时,注重工业企业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的培育。全县拥有古瑞、泰沃、双泰三个省级著名商标,健多牌PWA泥浆泵、神龙祥子牌菜籽油、七星燎原牌焦磷酸二氢二钠三个省级名优产品。第四,民营经济实力增强。2022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将达到92.98亿元,增长18.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96%。其中,私营工业增加值33.37亿元,增长28.6%。今年1-9月,民营经济增加值20.67亿元,增长19.4%,私营工业增加值7.73亿元,增长29.2%。五是承载能力的提升。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园区建设力度,以四个工业园区为框架,以两江工业集中区、鲁西工业集中区为内涵的“一园多区”框架基本形成。两江产业集聚区已建成10多平方公里的核心区,总规划近26平方公里,鲁西产业集聚区已建成8多平方公里,总规划近20平方公里。核心区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已经建成,按照建设产业新城的发展模式规划了商业地产,实现了老百姓集中安置,全民社保。今年1-9月,园区实现产值43.7亿元,增长19%,入园企业总数达到87家,产业集中度达到80%以上。以两江、鲁西为载体的新型产业新城框架基本形成。
二、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工业扩张的主要因素
(一)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一,总量不大。工业基础比较薄弱,支柱产业和企业集群尚未形成,工业经济总量不大,缺乏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没有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企业。二是结构不优。整体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优,产品结构不优,支撑力大的产业项目和拳头产品很少,新兴产业匮乏。第三,收益不高。2022年入库税收1.6亿元,就业2.2万人。除水电和印染行业外,其他行业盈利能力较低,对社会贡献有限。四是重点项目进展缓慢。受项目资金紧张、拆迁难、园区配套设施薄弱等因素影响,项目推进存在“签约项目落地难、落地项目进度慢、竣工项目投产难”现象,直接影响产业发展增量。第五,园区发展缓慢。起点不高,投入不足,土地综合利用率低,入园企业数量、规模、效益相对落后。园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尚未显现。
(2)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第一,园区需要转让。县城规划园区面积49.64平方公里(两江工业集中区29.99平方公里,鲁西工业集中区19.69平方公里),县城规划园区仅4.83平方公里,园区规划40.81平方公里未得到省里认可。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影响企业项目推广。黄家坝园区道路、鲁西工业集中区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鲁西工业集中区中泰沃科技、神龙粮油项目因地下水侵蚀进展缓慢。第三,拆迁难制约项目落地。居民拆迁难、拆迁成本高、安置难成为工程的瓶颈。太极天成、和寿纺织、华泰尔、金丰纺织等项目因居民拆迁而延期。第四,中小企业融资难制约企业发展。县域中小企业抵押物少,企业融资困难。日产67吨酒精的汉通生物能源建成后,由于流动资金严重不足,企业第三次生产停产。第五,要素保障影响产业发展。工业天然气严重短缺,太极天成、宏凯双泰技改扩能项目因天然气短缺影响生产;我们县是地方电网。在旱季和极端天气条件下,该县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用电受到影响。特别是土地指标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县新引进项目的落地,很多洽谈项目也因土地问题受到影响。
三是提高工业增长的重点和措施,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1)关注行业。一是加快园区建设,搭建坚实平台。围绕产业化互动、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加快市场化园区运营步伐,做好园区规划、居民拆迁、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努力解决枯水期停电、高峰期断气、冬季燃料短缺等要素保障问题。目前,我县正在加快园区建设,已协调省发改委发文,批准县工业园开展调整选址前期工作;并采取市场合作的模式运作园区,积极吸引外资,正在抓紧商谈鲁西工业集中区与县高新区的战略合作。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中国工装基地和西部生态食品城建设,大力实施“3912亿元企业倍增工程”,集中力量支持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加快园区标准厂房建设,推动发展和培育一批“专、精、特、新”民营中小企业向园区集中。同时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大力支持技术创新、材料创新、产品创新的企业。二是招大商、好商,努力吸引大商。创新招商方式,大力开展“4+6”主题招商活动(西博会、科博会、珠交会、厦洽会等四大展会和港澳台、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环渤海湾、成渝经济区等六大区域),严格执行“三账四查”项目论证制度。同时,采取进驻的方式开展招商工作,在国外选择有针对性的地点,安排海外人员,今年在广东省设立招商分支机构,加强与省市驻外机构、地方商会和行业组织的联系与合作,指派工作人员到高新区驻沪办事处学习。《县域投资项目信息收集、评估和奖励办法》和《县域工业项目招商奖励办法》相继出台,对提供重要投资信息和介绍企业或个人来我县兴办工业企业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完善投资考核机制,根据投资额对落地项目进行考核。
(2)加强政策支持。一是支持县域工业园区转移。在工业园区调整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正在争取列入省“1929”重点园区培育项目。我们敦促市里帮助协调解决工业园区调整的问题。二是平等享受本市产业发展政策。市里很少有部门认为县里是扩权县,有省里支持就够了。比如,当初省城是几个亿给市里的园区建设,市里只支持200万保障平台建设资金。
(3)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实际,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市场化园区(如沿海工业集中区)、招商引资(如江苏昆山)、支持郊县发展(如成都)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四。实施支持工业发展的政策
近年来,x委、市政府不断创新产业发展政策,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相关部门也出台了相应的实施意见加以落实,为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要惠及我县,工信部的支持力度略大,其他部门工业财政支持很少或没有。建议在三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一是加大科技创新的财政投入。严格按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办法》的规定,逐年增加技术改造资金的财政投入;建议增加技术创新专项资金作为技术改造资金,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二是加大对优势企业的支持力度。落实生产要素、融资渠道、发展环境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切实扶持和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品牌知名、管理科学、创新力强的“有根、有骨干”企业,以优势企业支撑优势产业。三是加大对县域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在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大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补助、产业项目用地、高层次产业人才引进、技术标准制定资助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动词 (verb的缩写)一些具体建议
(一)解决要素保护问题。请求市里在争取土地和工业天然气指标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适当增加工业用地和燃气指标,向县市区工业用地和燃气倾斜。峰枯季节用电离网是有效解决我县用电问题的一项长期政策。
(2)严格实施产业布局。城投企业、退二退三的企业要严格执行全市产业规划,进入相应的产业集中区发展。我县纺织服装产业优势突出,建议此类企业优先考虑我县。
(3)帮助解决企业融资困难。除了利用市里的融资平台帮助县市解决融资方式单一、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建议市里建立一个产业基金,由县里的企业推荐,市里相关部门审核后贷款。借款期限不超过6个月,借款后给予一定的资金使用费(可略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息),资金使用费用于壮大产业基金。
(4)加大对郊县和城区的支持力度。借鉴成都市扶持郊区县市的做法,从产业政策、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税收、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县市支持。
(5)完善产业考核体系和机制。建议在工业工作年度考核中,降低工业增加值增速等指标的权重,增加入库税收等硬性指标的权重。
总之,我们将在x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县之力抓好工业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工业,扶持企业做强、做大、做优,努力推动我县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大县跨越。
最后,再次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县的关注、关心和支持,热烈欢迎您经常来我县考察指导。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做大工业增量支持企业做强做大做优调研汇报材料
最新评论
领导讲话千遍一律,而核心就是捞干的
交流发言最重要的是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