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是典型的农业县,丘陵地区人口较多,约占全县的90%,贫困人口占全市的37%,尤其是南方深山丘陵腹地,远离城市,底子薄。贫困发生率高达1.8%,整体发展落后于全县。2023年1月,x委决定在县城南部100平方公里腹地设立“城市丘陵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综改区)”,旨在通过改革创新、集中攻坚,探索丘陵地区乡村振兴和农村改革发展的新路子,确保不出一户共同富裕。自2月正式启动以来的短短一年时间里,示范区已投入3.7亿元,重点区域率先发展。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发展活力加速生成,呈现出精准扶贫与区域发展融合互动的良好态势。第五届中国县域现代农业发展高层会议发布了《探索“三产融合、产村融合”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和《探索“产业核心、三位一体”模式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以我市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规划为例》研究报告。近日,央视刊发专题——《四川绵阳:“扶贫试验田”,探索生态致富之路。
一是以市为支撑,以县为主体,“五级联动”汇聚强大动力
针对县域扶贫任务面广量大,不属于国家和省扶贫重点地区,县级财力十分有限的实际,认真研究建立领导机构和运行机制,变“县乡单打独斗”为“市县农村社区五级联动”。
第一,高层推广,市场集中支持。市里成立了以x委书记、市长为首的领导小组,30多个市级部门为领导小组成员,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重大问题。一年内,共有24名市以上领导到综改区调研指导,得到了各方的广泛支持。市财政每年安排2500万元专项资金予以支持。每年年初,该市专门制定市县部门目标绩效考核指标和任务清单,严格监督实际考核,倒逼工作落实。
第二,县里负责主体建设和前方指挥。全县及7个乡镇严格履行主体建设职责,将其作为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工程”。他们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指挥长的前线指挥部,实行两名县级领导任副指挥长留在一线指挥。同时,17名干部被分配到总部工作。县、镇、村三级召开1000多次会议,研究部署综改区建设。
第三,各方要协调互助。省市县安排五个部门定点帮扶五个村。市县选派72名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副书记)、乡镇dangwei副书记(dangwei委员),专门制定出台了《挂职干部管理办法》,实行挂职工作“日记”制度。一年来,市县挂职干部争取170多万元落实到村到户,为综改区建设注入了巨大活力。
二是全局规划,分步实施,“三个率先”,增强造血源动力
综改区,基础债务多,贫困程度深,定位不清是首要问题。道路差、水利弱是最大瓶颈,产业发展滞后是关键症结。针对这些问题,坚持“三个第一”,以必要有效的“输血”,逐步缓解造血能力严重不足的“病症”。
一是率先制定全球规划,引领区域协调发展。聘请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规划机构完成了综改区总体规划和道路交通、农田水利、工业、乡村旅游等4个专项规划,以及11个镇村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细则,明确了“两纵两横”交通发展体系和主导产业布局及空。美好的发展蓝图有效凝聚了全区干部群众建设家乡的激情,30多名长期在外打工的群众主动返乡创业。
二是率先配套交通网络和农田水系。针对发展急需、群众期盼的基础设施问题,打破行业界限、部门分割,统筹整合74个涉农项目1.5亿元,开工建设县乡公路96.7公里,其中绵投集团投资4亿元,开工建设中福路45.8公里,加快打通综改区南行通道;完成161公里村道建设,基本实现区域内村村通水泥路全覆盖;完成土地整理和条田6000多亩,修建田间作业道路和水利沟渠近百公里,为开发开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率先推进示范带动性强的重点领域。坚持优先在“干部有激情、产业有基础、群众有志向”的地方率先突破,辐射带动区域整体发展。2023年,重点支持“1+5+4”(1个重点镇、5个幸福美丽新村、2个新村聚居点、2个产业示范园区)重点区域,新建2个聚居点,改造土坯房335间;投资2500万元实施景福场镇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建设、河道整治和街道绿化、美化、亮化工程,镇容镇貌焕然一新;2000亩甜橙基地、1000亩油用牡丹基地已基本建成。
第三,政策引导,社会主体,“四大转变”激发创新动力
针对综改区干部群众存在的思想观念闭塞、产业发展落后、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坚持政策引导、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四大转变”。群众和社会参与热情高涨,区域发展活力加速迸发。
首先,政府尽一切努力加速向群众社会参与的转变。着力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和致富能力。发放《致核心区人民的一封信》等宣传资料2.5万余份,组织100多名基层干部和养殖人员赴省内外20多个地方学习,争取省科技大篷车首次进入综改区。与清华大学等6家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清华大学建立了远程教育培训基地,已培训新型职业农民8000多人。通过一系列措施,人民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在道路设施建设方面,群众筹资1200多万元,农民修建了25.6公里的到户道路,筹资高达过去8年的总和。加快开放合作,吸引社会投资。制定项目推进办法,明确招商项目和村民自建的奖励补贴政策,打造区域招商“洼地”。针对市场需求大、发展前景好、综合效益高的行业策划了30多个包装项目,邀请30多家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开展宣传报道60余场。去年8月,总投资3.5亿元的4个农业产业项目签约。
二是传统低效产业加速向三次产业融合转型。确立“粮油下乡、农垦上山、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品牌引领、三业互动”的产业发展思路和“互联网+生态立体农业+乡村旅游”的主导方向,先后发展甜橙2000亩、油用牡丹1000亩、双低油菜10万亩,加快红花园村谢赫乡1800亩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项目建设。以实施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为契机,探索丘陵地区“互联网+定制农业”新模式,建设运营景福镇综改区电子商务创业孵化中心和105个电子商务网点,开通“子洲购”、“云363”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村和电子商务农产品生产基地。
第三,粗放低效的管理加速了向新型合作生产的转变。同步推进“七权同权”,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初见成效。新引进培育龙头企业5家、家庭农场39家、农业合作社7家,累计流转土地6000多亩。探索实施科斯科公司“代理代管”、红花园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农民自建公司回收模式等新型合作模式。其中,双乐乡甜橙产业园采取“政府引导、合作社主导、农民入股、企业建设”的模式。农民以土地入股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委托公司代理代管(三年),每年给农民300元/亩的保底分红,三年后。政府开展购买公共服务试点,在抽穗期购买水稻病虫害防治服务9800亩,平均综合损失率下降3%。
四是漫灌加快了扶贫向精准滴灌的转变。围绕实施“五个一批”,对综改区1742户4923名困难群众建档立卡,实行“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扶到户”的“1+3”模式(1个贫困村、1个县领导、1个县级部门、n名帮扶干部),安排县、镇、村党员干部1742名定点。在双乐乡王家岩村,建成了全县首个“贫困村”,一系列图表全部上墙,真正实现了“挂图作战”。成立了3个扶贫资金互助社和1个农村资金互助协会,共互助资金78万元。在16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实施免费午餐计划。加快异地安置538人。建立“清华大学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和先天性心脏病远程会诊平台,与中国心志愿者团队合作开展“互联网+扶贫”试点项目。2022年,2481人脱贫。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经验做法:“三力同发”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
最新评论
领导讲话千遍一律,而核心就是捞干的
交流发言最重要的是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