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写作网101写作网101写作网

宣讲稿: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同志们: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全面、系统、深刻地阐述了中国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即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主要原则。这是对党的现代化理论的重大丰富和发展,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一大亮点,也是一大创新。学习、深刻理解、准确把握这一重要论断,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第一,深刻理解中国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形成的。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人口巨大的现代化。中国有14亿多人口,人口规模巨大,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超过14亿人要整体步入现代社会,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中国人口众多,想要实现现代化,就意味着只能自主探索。因为中国这么大的国家,从来没有成功的现代化先例。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只能立足自身实际,选择合适的道路和步骤自主探索。第二,影响巨大。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现代化意味着中国将有比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多的人进入现代化行列,这对世界和中国的历史都有很大影响。因此,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14亿人口将整体进入现代社会,规模将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世界版图,这是人类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一件大事。”

中国式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使全体人民共享现代化成果。换句话说,中国式现代化绝不会走西方那种“富者累百万,贫者食糠”的两极分化道路。

中国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和谐发展的现代化。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困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继续为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巩固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无休止地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自然的报复。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优先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中国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实现现代化的老路。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行的老路,给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我们坚定站在历史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正确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同时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弘扬全人类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共同价值观,致力于扩大同各国的利益汇合点,强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第二,深刻理解中国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深刻阐述中国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中国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实践指南。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因此,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领导的本质要求,是最根本、最重要的要求,体现了领导优势,发挥了政治保证作用。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形成的。本质上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与科学社会主义指出的现代化道路是一脉相承的。在新的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突出制度优势,发挥引领作用。

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推进中国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立足新的发展阶段,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构建新的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全过程中发展人民民主。中国现代化的政治基础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崇高政治诉求。中国式的现代民主是人民民主的全过程。

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我们要建设的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不仅要物质富裕,还要精神富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中国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依靠人民创造伟大历史成就,打破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道路,开辟了人类现代化的新境界。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中国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民族历史到世界历史的转变是客观的、必然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历史的趋势。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西方现代化必然伴随战争、殖民和杀戮的“魔咒”,开辟了面向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人类现代化新境界。

创造人类文明的新形式。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精髓,借鉴和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代表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人类文明的全新形态,对世界其他国家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价值。

中国现代化这九个方面的本质要求不是可以选择和回答的选择题,而是我们实现中国现代化必须回答的问题。每个问题都要回答,回答好。这九个方面既涵盖了现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现实要求,又为我们指明了引领方向、实践路径和全球责任。

第三,深刻理解中国现代化的重大原则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任重道远。深刻阐明了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大原则,为坚持中国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顺利完成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使命任务提供了重要指导。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方面各环节,完善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体制,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和体现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 使党永远成为全体人民在风浪来袭时最可信赖的主心骨,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确保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和自信心,同心同德共克时艰。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党在过去一个世纪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拯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独立自主,坚持同路同志,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础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坚强依靠。造福人民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人民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举措,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举措。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深化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动力和活力,更好地把中国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的有效性。

坚持发扬奋斗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党的百年奋斗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给的,而是经过不断奋斗取得的。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要坚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和信心,不怕邪、不怕鬼、不怕压力,知难而进,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以赴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以顽强拼搏开辟事业发展的新天地。

总之,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国,传承中华文明,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了我们党的宗旨和使命,深刻反映了社会主义本质,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历史和现实雄辩地证明,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不仅是正确的、可行的,而且一定会走得好、走得远。不仅是发展中国自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大道,也是造福世界各国、谱写人类社会发展新篇章的正道。

讲座结束,谢谢大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宣讲稿: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