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农村就要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和农村,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供销合作社作为党领导下的为农业服务的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是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发挥供销社系统的独特优势,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中展现更多成绩、贡献更多力量,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课题。
一,供销合作社的独特优势
供销合作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近70年来,始终牢记为农宗旨,在保障商品供应、服务城乡群众、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展现了独特优势。
第一,功能定位不同。2015年,中央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把供销合作社系统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第二,群众基础好。供销合作社长期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积累了丰富的服务“三农”经验和广泛的农村工作人脉。第三,业务领域广。供销社的业务范围涵盖农产品生产供应、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等诸多领域,能够为农民提供全方位、规模化、可持续的社会化服务。第四,服务网络完备。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县级以上供销社约2850个,全系统基层合作社总数超过3.9万个,基本实现涉农乡镇全覆盖。五是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供销合作社工作,习近平同志亲自作出重要指示,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xx xx供销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xx xx市供销社系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推进供销综合改革,不断完善联合协作机制,不断提高为农服务能力。
一是基层组织体系继续恢复。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基层供销合作社151家,社员53000余人,覆盖全市40%的行政村。今年前三季度实现销售额3.5亿元,利润570多万元。二是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全市供销社现有农业企业3家,农资网点210个,市级农资服务中心8个,基层农资服务中心40多个。这些服务包括农业供应和农业生产的所有方面,如“耕作、种植、管理和收获”。三是农产品流通服务网络初具规模。市供销社系统通过实施“新网工程”,努力构建“一网多用、双向流通”的现代农村商贸流通服务网络,既打通了特色农产品线下渠道,又增强了当地农产品上行能力。四是联合社治理机制不断完善。建立健全了“三会”制度,董事会、监事会领导班子配备齐全,定期召开会员代表大会和董监事会会议,成立了社会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下发了《xx xx市供销合作社社会企业对外合作投资管理暂行办法》。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思想认识上有偏差。有人认为供销社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但在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情况下缺乏竞争优势。同时,供销合作社改革遗留问题时间跨度长,成因复杂,难以调解,原有资源、资产、资金处置困难,影响了供销合作社的发展。二是基层基础不扎实。从总体上看,我市基层供销合作社发展不平衡,基础薄弱,资金特别是流动资金不足,基层合作社承接规模化经营的能力较弱。市、县(区)供销社和基层供销社缺乏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自我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足。第三,优势不明显。我市供销社系统网络虽广,但缺乏有效整合,组织农民生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带动农产品加工销售的综合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四是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有待增强。目前我市供销社系统不分社企政事,既有行政决策风险,也有社会资产流失风险。缺乏全面推进涉农项目的抓手和资源,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相对较弱。五是工作机制有待完善。2022年,市“两办”印发的《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引领深化供销综合改革,更好服务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各县区要建立健全供销社工作机制,切实解决职能部门不到位、人员履职不到位、经费保障不到位等一些突出问题。到目前为止,相关的工作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工作很难推进。
第四,对策和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总抓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同志重要指示,全力支持供销合作社发展,增强组织优势和服务优势,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努力为乡村振兴发挥独特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1)强化基层组织体系,夯实服务乡村振兴的“根”。第一,建立和完善供销合作的组织体系。县(区)、乡(镇)政府要明确责任部门和分管领导,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二是大力实施基层供销社升级扩容工程。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主导作用,加大分类指导和党组织引领合作社的力度,组织开展基层示范合作社、标杆合作社创建评比活动,引导政策、资金、项目向基层合作社倾斜。三是探索建立多党联合合作机制。夯实基层合作经济组织基础,加强与村级经济股份合作组织的联合合作,推进党建引领、村社共建,建立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
(二)构建新型服务体系,锻造服务乡村振兴的“骨头”。一是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开展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协作,加强服务体系共建和涉农业务整合,形成以生产为基础、流通为主导、金融为支撑的综合协同服务新机制。二是在土地托管服务方面,全力构建全方位、规模化、可持续的农业新型服务体系,围绕耕作、种植、管理、收获等各个环节,推广“保姆式”、“菜单式”托管服务模式,推动服务对象由小农户向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延伸。三是在农业技术技能服务中,努力培养懂技术、会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四是在城乡环境治理服务方面,加强与省社共赢集团、中国供销环境公司的联合合作,做好废弃农膜、农药化肥包装材料等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工作,加快塑造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3)加强流通网络建设,畅通服务乡村振兴的“脉搏”。一是加快县域综合集散中心建设。发挥安徽供销枞阳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载体作用,建设运营市县两级“徽菜云乡村振兴馆”;发挥天井农户和社区供土特产公司的基础优势,开展特色农产品系列推广宣传,构建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二是加快全市农产品冷链物流骨干网络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总公司智慧冷链物流园和农产品集散中心项目落地,努力打造皖中南重要的农产品物流节点城市。三是建设区域应急储备中心。积极争取承担重要农资、生活物资储运、农产品收购等职能,不断完善农资和农产品滞销应急机制,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四)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服务乡村振兴“肌肉”。一是搭建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探索建立农产品直供直销模式,总结推广义安区联群村级供销合作社经验,推进“农资超市”、“农资企业”、“农校”多元化对接。二是建立社会资产资本的输送和管理平台。推动组建供销社经济投资有限公司,完善社会资产管理委员会职能,完善“三重一大”决策程序,真正实现双线经营、社企分开,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四创两高”现代幸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关于供销社助推乡村振兴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最新评论
领导讲话千遍一律,而核心就是捞干的
交流发言最重要的是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