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领导干部的腐败大多是从生活和社会交往的低俗堕落开始,以权力失控告终,最后走向腐败的深渊。领导干部的“八小时之外”是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温床。鉴于领导干部个人生活圈、社交圈的隐秘性和复杂性特点,“八小时之外”成为预防腐败的重点领域和监督难点。纪委以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一.研究报告的统计数据和现状
据统计,有72名干部职工参与了问卷调查。近89%的参与者认为有必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八小时监督”。从近年来公布的领导干部腐败典型案例来看,领导干部腐败“八小时之外”有几种表现:
1.违反规定,组织公款消费旅游。X之间的干部提拔、交流、调动。有的单位轮流到村里坐坐,互相请吃饭,赠送土特产。一些领导干部借出差或调研疗养之机,变换路线。公款消费不仅败坏了党风,也腐蚀了民心。
2.利用职权的影响力进行利益交换。在生活和交往中收受贿赂,为自己谋取非法利益。主要涉及跑官要官,权钱交易,钱色交易。比如公布的案例,你花钱跑路买官,你掌权后一定要用你的权力想尽办法把钱要回来。
3.利用婚丧嫁娶的机会收敛钱财。有的领导干部在子女结婚、子女升学、老人去世等场合,收受下属和服务对象的礼金。有的下属还借机爬上了与领导干部的关系,为以后的“发展”架起了桥梁。
4.通常,生活是庸俗的,沾染了毒药和黄色。一些领导干部沉迷赌博,无法自拔,彻夜不眠,利益输送在一场又一场博弈中实现了“双赢”。更有甚者公然挑战公序良俗,搞婚外情,生活作风腐败。
二、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腐败的主要特征:
1.隐藏的复杂性。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圈、社交圈覆盖面广,而且由于工作调动多,很多领导干部在时间上跨度大空,搞腐败的人有一定的预见性和隐蔽性,大多是一对一的私下交易,没有第三人在场。因此,“八小时以外”腐败案必然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复杂性。
2.欺骗表演。领导干部的腐败是有预谋的,不是偶然的,大部分都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许多领导干部一旦动了腐败的心思,他们的一切行为都是表演性的、欺骗性的。很多领导干部被纪委带走“喝茶”还在台上讲自己的清廉,讲如何反腐,台上表演台下腐败,两面三刀。
3.节点是季节性的。“八小时之外”是领导干部腐败的多发期,节假日是别有用心的人“钓鱼”和“上钩”的最佳时机,因为节假日是“钓鱼”和“上钩”的最佳表现机会,节假日也是最好的“遮羞布”,是行贿的最佳机会,是敛财的最佳借口。如果及时,就要“带刀见刀”有些需要“放长线钓大鱼”。前者需要立即得到提拔、调动或完成一个短期目标,后者没有特殊目的,只是为将来的“意外需要”做铺垫,积累政治资本。
第三,分析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1.思想上有误区。作为监督对象,他们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差,不愿意被监督。党员中很多干部认为八小时以外的监督涉及个人隐私,不是工作时间,每个人的生活圈、交际圈都属于私生活的自由空,所以对接受监督有很强的抵触情绪。甚至认为“八小时之外”的监督相当于从纪委监督的角度“找茬”“鸡蛋里挑骨头”,偶尔会出现纪委工作人员监督意识缺失的情况。在监管“八小时之外”的事情时,往往有一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如果没人举报,就没必要监管,更不愿意监管,不敢监管,也没办法监管。
2.界限不明确。八小时内有不同程度的监督管理。比如八小时内监督管理的范围和内容清晰明确,机制健全完善,能够有效实施监督管理,管好人、财、物,防控行为风险。但对于八小时以外的监管,监管的范围和内容不够明确,界限不够清晰。工作时间以外的哪些活动、要素、行为应该纳入监管范围,没有统一的认识和操作标准。同时,作为监督者,对纪委监督工作的畏难情绪很容易导致八小时内监督工作的重点,造成八小时以外监督工作的边缘化。
3.方法很少。在对干部的监督管理中,没有从传统的监督思维和方式转变到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生活方式的转变。他们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k0/]范围的扩大视而不见,或者说没有针对性改变的意识。他们还是采用传统的、常规的监管方式,没有开发出新的手段。所以方式方法不够灵活。
4.机制不完善。鉴于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在事后监督上倾向于惩罚性,事前、事中的预防性监督和及时监督很少落实,很难在腐败发生前就有效控制或避免腐败。而且“八小时”之外的监管也没有建立一套可操作的监管制度或实施细则,即使建立也只是指导意见的一部分,缺乏实际可操作性,缺乏涵盖信息收集、监管方式、评估处置、责任奖惩等内容的完整体系。根本没有建立起系统全面的监管体系,监管人员无法按规定开展监管工作。
四、加强“八小时”监管的途径
鉴于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的复杂性、隐蔽性和多变性,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的监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日常监管,定期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加强对全体干部职工的教育管理,有计划地组织干部职工观看《零容忍、永不炸药包》、《八小时敲响警钟》等系列警示教育纪录片,提醒所有掌握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划出纪律红线。帮助全体领导干部从少数党员干部“八小时之外”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一步错、一步错,最终走上违法违纪犯罪道路的深渊。dangwei和纪委高度重视对所有公职人员“八小时以外”的监督、教育和管理。年初以来,纪委书记与基层单位和政府部门负责人谈心谈话30余次,定期开展警示教育,召开典型案例警示分析会、交流座谈会,警示引导全体公职人员以案为鉴,守住好红线,严格约束自己“八小时以外”的言行,积极净化自己的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
2.加强家风教育,互相监督,培养优质家风。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家属要采取学习、宣传、讲座等形式,加深对家庭监督权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履行监督职权,借助家庭力量监督所有公职人员,构建单位和家庭的监督合力。通过面对面“谈心”座谈会、诚信家访、签订承诺书等方式开展家风教育。2023年,纪委开展了给家属写信帮廉政、签订廉政承诺书、廉政教育活动室参观、廉政家访、座谈会等一系列活动,教育引导家属“清正廉洁”,常吹“廉政”,提振干部纯洁朋友圈,净化生活。同时,党支部与干部家属召开谈心会,及时掌握领导干部“八小时外”活动表现,教育、引导、鼓励家属帮其算“干净账”,进一步发挥家庭和单位反腐倡廉的最大合力。
3.畅通监管渠道,督促监管形成长效机制。积极扩大参与监督的群体,在“X”微信官方账号多次公开举报电话,在写字楼、管理区等地设立举报邮箱,多渠道宣传监督公职人员的重要性,引导职工群众了解监督权的重要性,让更多的人加入监督群体,积极行使监督权。应采取更多措施增强监管人员的责任感,加大保护监管人员合法权益的力度。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上级政策的要求,出台和完善相关政策,从制度上保障监事的政治、经济、生活利益,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同时从法律法规和制度上大力保障他们的安全感。面对真实有效的监督,应该以适当的方式奖励监督人员,鼓励人们放心监督。帮助公职人员“八小时之外”不敢置身于组织之外,不敢忘记党性原则,避免“八小时之外”跌跌撞撞坠入腐败深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关于如何加强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监督的调研报告
最新评论
领导讲话千遍一律,而核心就是捞干的
交流发言最重要的是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