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写作网101写作网101写作网

开展中西优劣对比教育的几点思考

根据计划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研究如何开展中西优劣势比较教育。通过对这一课题的探讨和研究,可以更有效地增强对中西利弊的认识,促使大家进一步自觉坚定“四个自信”,为推动强国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第一,充分认识开展中西比较教育的意义。

(一)纠正误解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西方的一切都比中国好,这是很大一部分中国人的真实表达。客观来说,中国还处于发展阶段,与西方发达阶段相比,难免有些方面落后。但是西湾的一切都比国内好,这是一种极端的误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取得的显著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对这种极端偏颇的认识起到了很好的纠正作用。但仍有不少同志明里暗里坚持这种偏颇认识,以至于对西方的错误言论和别有用心有了基本的辨别和判断。如果对这种片面的观点听之任之,必然会对中国的发展和稳定造成很大的影响。可以说,近年来,相对于西方社会,中国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尤其是在应对2020年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西方国家的社会失序、经济发展滞后、治理能力低下,给了那些“崇洋媚外”、“立场不坚定”的人最直接、最有力的回击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和难得的史料,开展中西比较教育,在纠正“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错误观念中看到真相,以促使大家更全面地认识自己,更深入地审视西方国家,防止出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等情况,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

(2)查明真相的迫切需要。受西方文化无情渗透的影响,一段时期以来,西方对我们党和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进行诽谤和攻击,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受到蛊惑,产生负面情绪。即使疫情爆发后,在事实面前,西方社会依然指鹿为马,为所欲为。中国的疫情防控怎么样,西方的疫情防控怎么样?可以说是众说纷纭。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大规模利用国家宣传和舆论工具,进行全方位的“自我吹嘘”宣传,而中国的疫情防控则是无底线的负面宣传。事实是什么?真相在哪里?都是雾里看花,从中得到的,比如什么是民主,什么是权力,哪种制度更有优势等等,都是西方国家在世界上仍然有话语权的定义。你分不清是非,甚至颠倒黑白。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开展中西利弊比较教育是对民主价值观和社会制度进行真实解读的迫切要求。

(3)增强信心的有利时机。客观地说,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无论是经济规模还是物质生活,都比刚建国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西方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经济、军事、教育等一些方面仍然落后。这使得我国人民长期以来追求发展的信心明显不足,特别是对我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明显不足。有些人对美好的未来还有些疑虑,对发展的信心和底气不足。但是,经过讨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应对不力,到我们国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最短的时间内,成功打赢了人民战争、一般战争和阻断战争。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人民对自己选择的道路和坚持的制度的信心和信心明显增强。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中西优劣对比教育不仅可以增强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也是对大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力契机。

(4)粉碎险恶阴谋的有力武器。特朗普政府联手以来,对中国发动了贸易战、科技战、舆论战、外交战、金融战,全方位打压、遏制中国。拜登政府合并后,明显把中国当成战略竞争对手,而不是合作伙伴。虽然官方强调该对抗的对抗,该竞争的竞争,该合作的合作,但全方位打压、遏制中国的企图依然没有改变。同时还极力拉拢欧洲各国,一起攻击我,企图抱团围堵我。对此,我们应该认清这一险恶用心,不要被西方官方声明所蒙蔽,坚持与美国进行坚决斗争,维护中国发展的正当权益。因此,开展中西比较教育是我们应对美国不断打压和遏制的具体行动。在比较教育中,我们可以使广大党员认识到美国和西方的险恶用心,充分认清他们粉碎、遏制和压制中国正常发展利益的恶毒企图,赢得斗争胜利的战略主动。

二,中西比较教育的矛盾

(一)教育内容支离破碎。中西利弊比较教育是一门全新的教育学科,无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育形式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在过去的教育中,我们往往根据教育的需要,不同程度地涉及到制度建设、道路选择、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内容。虽然我们也用了比较的方法,但是这些内容都分散在不同的教育内容中。无论是内容的数量还是研究的质量都不够系统和深入,以至于很多同志对中国的优势和不足,哪些方面应该坚持和继承,哪些方面应该改进和提升都缺乏认识。对西方社会的现实表象和内在逻辑缺乏了解,导致看待西方社会存在认识不清、思路不清的问题。

(2)老师的研究不深入。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壮大,东升西降是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的数据和事例不断呈现,为我们开展中西比较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但是,受教师文化水平的限制,许多同志看表象多于看本质,列举事例多,分析问题少,东拼西凑多,系统总结少,就事论事少,发展少。导致我们无法从中西比较教育中西方无序、领导力低下、经济停滞的表象中看到西方在民主制度、治理理念、价值观上的落后,无法传达给受教育者。比如美国对待有色人种的态度,比如对待黑人,美国爆发的“黑人的命就是命”运动也反映了美国社会制度中的突出问题。但有些教育工作者不能拓宽思路,不能站在更广阔的层面思考问题,不能为了比较而进行教育。

(3)教育方式单一。中西优劣势比较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教育课题,相关教育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但从采取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来看,手段相对单一、创新性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在开展这种教育时,教师往往自己集中精力收集和掌握相关信息,试图通过收集大量被称为“中国优越,西方低劣”的事实和案例来增加教育的真实性、可信度和吸引力,但这往往忽视了群众的力量,未能充分发挥广大党员人民的智慧,让他们在教育过程中主动参与比较教育过程。习惯于简单采取搬运、充当“搬运工”的模式,将教育材料不加分析、不加整理地应用于中西比较教育。在受教育者看来,攀比只是为了攀比,是单纯的物质积累。没有分析、推理和牵强附会的结论,自然说服力比较差,教育效果也不可能达到最佳。

三,加强中西优劣势比较教育的对策

(1)事实是基础,中西优劣比较教育要以实事求是为基础。在进行中西优劣比较教育时,要注意不要夸大事实。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各国的现实都暴露在世人面前,谁也无法粉饰太平。美国感染人数最多,死亡人数最多,这是事实。没有人能抹去我们面前的数字。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在这样的事实基础上,准确地分析和剖析现象背后隐藏的本质,而不是忽视事实,在错误的事实基础上做无谓的分析。作为教育者,有时为了达到强烈的对比效果,在进行对比解释时,往往会故意夸大不利于对方的事实,以增强教育者推理的说服力。这样做,反而降低了教育的效果,有“诽谤”和“诬陷”之嫌,适得其反。要注意不要回避自己的问题。运用对比法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为了达到所谓的对比效果,把自己的问题描述得很轻微甚至没有问题。我觉得只有这样做,才能达到“他把我送坏了”的教育效果。其实对比效果往往并不好,或者说作为教育者,只是简单的陈述事实而没有事实,没有客观的说明我们自身的问题,导致教育效果打了折扣。因此,在进行中西比较教育时,一定要以事实为依据,既不夸大对方的缺点、劣势和不足,也不回避自己的矛盾、问题和不足,让受教育者切实感受到与西方相比,中国的优势是客观的,中国的劣势是暂时的,从而增强他们发展的信心,积极参与国家建设。

(2)形式是载体,中西优劣势比较教育要坚持整体性和创新性。不同的教育形式给受教育者不同的直观感受,起到不同的作用。开展中西优劣势比较教育时,要注意教育形式,注意中西比较教育的特点和目的,利用好可以利用的手段和方法。比如大数据分析形式的中西比较教育,可以作为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可以体现中西比较教育的特点。数据是真实的,从数据的对比中可以直观的反映出谁优谁劣。但这种教育方式需要一些高科技力量或优质社会资源的支持,往往难度较大,但效果不错。可以作为这种教育的一个创新,以个人故事的形式进行中西方的优劣对比,可以让大家以一种非常轻松沉浸的态度客观地了解西方社会。目睹过的人,往往在中国和西方国家生活或工作过,通过日常工作和日常生活,真实地感受到中西方各方面的差异,这是最直观、最真实的。这使得他们的个人故事比那些从未在对方国家生活过的人更加客观可信。他们的故事往往可信度很高,使得受教育者的现实感受到中西优劣的影响。中西优劣势比较教育采用权威解读的方法,涉及社会制度、历史发展、民族文化、统治价值观等。这些内容往往是理论性的,只有从事专门研究的人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通过权威的解读,全面准确的展示中西的优劣。

(3)效果是目的,中西优劣势比较教育要坚持质量和效率。衡量教育的质量,关键要看教育是否达到了开展中西比较教育的预期效果,是否把增强“四个自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前面对西方世界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没有自信,或者说自己缺乏自信。说到底,我还是觉得“西方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因为我没有真正理解中国的优势在哪里,西方的劣势在哪里。通过中西优劣势对比教育,要看大家的信心是否已经牢固树立,信心是否增强,以检验教育效果。中西方在道路不同、理论不同、制度不同、文化不同等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由于国家长期贫困,与西方快速发展的差距巨大,一些同志对中国的道路、制度、理论、文化持怀疑态度,总觉得西方在各方面都比我们优越。甚至在事实面前,他们觉得宣传舆论是我们国家的套路,对我们的优势不自信。开展中西优劣势对比教育,就是看“四个自信”是否真正理解,是否有理有据,是否转化为创新发展的主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开展中西优劣对比教育的几点思考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