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写作网101写作网101写作网

高校思政教育融入学生事务管理调研报告

作为中国特色高校管理实践的产物,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自产生之日起就具有强烈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这是由我们党长期以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和实践所决定的。因此,探索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和整合路径,对于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国特色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实践。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已成为高校管理实践的共识,完善组织机制、抓好队伍建设、配合实践路径是重中之重。

1.完善组织机制:创建学生事务管理的直线型职能组织体系。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自上而下的直线型职能组织体系,是以纵向的直线型层级权限关系为主线,同时设置垂直主管的分管职能部门。从垂直权限来看,为了做好学生管理工作,高校一般都会设立学生事务部门,由学校分管学生事务的dangwei副书记或副校长挂帅,接受学校dangwei的统一领导。各学院(系)将成立学院(系)dangwei领导下的学生工作小组,由学院(系)dangwei分管学院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和辅导员负责落实具体学生事务。学院(系)学生工作组接受学校学生处的业务指导。从横向职能来看,学生处一般会设立本科和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以及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资助管理中心等服务机构,负责全校的思想教育管理和学生党建管理,与教务处、团委、后勤处进行横向协调配合,为学生提供招生管理、学籍管理、校园文化活动、生活管理等服务。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学生工作小组将在学生处等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具体的学生事务工作。这种自上而下的直线型职能组织体系,保证了学校dangwei对学生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使学生事务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同步推进。同时,相对统一的组织体系使得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机构呈现出“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特点。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既是服务者,又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极大地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事务管理的有机结合。

2.抓队伍建设:注重高校辅导员专业能力的全面提升。第一,加强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我国辅导员队伍自建立以来,就突出政治背景,严格控制辅导员的选拔任用。相关政策文件对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知识水平有着严格的要求,在辅导员培训中教育特色尤为突出。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规范化、系统化的培训,使辅导员具有更深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素养,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立场和观点看待问题,用更科学的方法论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第二,提高辅导员的专业能力。近年来,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内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辅导员的专业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高校逐步建立了辅导员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项培训和职业培训的综合培训体系。除了培训体系,还衍生出了在职培训、海外学习、学历教育等多种培训方式,使辅导员能够及时补充专业知识,加强学生事务管理能力。此外,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辅导员论坛征文、辅导员工作坊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也促使辅导员积极拓展职业技能。

3.协同实践路径:确保学生事务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并行。在学习咨询指导中,借助年级会、班会,通过对新生的集中教育活动,向学生介绍在校期间的日常管理规定、资助政策和培养方案,结合学术诚信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设立学业困难、生活困难学生,定期随访,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积极向学生宣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借助优秀共产党员的模范力量,引导学生培养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秀品质,潜移默化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在就业指导中,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系列讲座,将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资助管理上,开展年度奖学金评定工作,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开展贫困学生“家庭困难认定”,确保“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策划讲座、征文、情景剧、诗歌朗诵等多种形式的支持教育的宣传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真正支持教育。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未来展望

深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未来,高校管理者可以从深化“三轮育人”理念、加强工作团队“双能”建设、优化评价机制三个方面做出努力。

1.在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继续深化“三轮育人”理念。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蕴的学生事务管理,不再是在特殊时期为特殊学生群体提供特定内容的指导和服务,而是提供广谱、全方位、全过程、微观的教育。这与我国高校管理中的“三轮育人”理念不谋而合,在学生事务管理中也应继续深化“三轮育人”理念。首先,激发教育全体员工的责任感。高校要加强顶层设计,建立主体责任制,通过细化岗位职责,明确学生事务管理人员的教育职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主体也要积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积极挖掘育人要素,自觉增强育人意识。其次,加强育人全过程的互动与协调。高校要积极推进学生事务管理活动的分工和育人工作的合作。育人合作对育人效果有重要影响。因此,应完善信息沟通和共享机制,借助“智慧校园”等信息共享技术,实现不同教育主体的分工合作,解决育人中的信息孤岛和碎片化工作等问题。最后,实现素质教育中的教育创新。第二课堂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学生事务管理者要积极运用第二课堂的形式,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特点,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模式,打造师生参与度高、可复制性强、效果突出的特色品牌活动。

2.不断加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队伍的“双能”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事务管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积极探索契合互补的“器官”,从而找到新的开关,保证高校管理效率的提高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因此,有必要加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人员的“双师型”建设。首先,加强学生事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建设。随着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内容的不断增加,学生事务管理趋向专业化。专业发展要求学生事务管理者积极增强专业意识,熟练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素养解决相关问题。高校还应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帮助学生事务管理人员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其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建设。学生事务管理者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对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事务管理的融合具有重要作用。学生事务管理人员要有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按照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开展实际工作。高校也要帮助他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素养,通过短期培训、进修和在职教育,使他们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高校思政教育融入学生事务管理调研报告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