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层信访工作的特点
社会的快速发展增强了人民群众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意识,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信访,信访的特点是复杂。
(一)信访主体的多样性。根据信访的特点,信访的类型有很多,比如:涉法涉诉利益、农民工、非法集资群体、退役军人、问题产权人、生活困难群众等。上述上访群体占总上访量的xx%以上。
(B)请愿上诉的复杂性。利益是矛盾的根源。长期以来,“有难找政府”、“全能政府”等观念导致群众一有问题就找政府解决问题,诉求涵盖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许多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不合理要求。以XX乡为例。XX年XX月XX日,刘到区社情民意服务中心反映其孙子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要求政府为其孙子解决工作问题。由于诉求没有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该诉求未被工作人员登记并转作不合理诉求。
(3)调解和解决的难度。有些信访往往是矛盾交织和历史疏漏的产物,且具有反复性,责任单位权利单一,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妥善解决。比如xx街xx信访,从xx年到xx年,信访人xx和他们的邻居多次网上投诉,要求政府重建附近的公厕,并尽快安排拆迁。但事实是,责任单位没有征收拆迁权限,该地块也没有征收计划,无法满足其拆迁征收诉求。街道工作人员多次上门沟通宣讲政策,但信访人始终不认可,多次向国家信访局投诉,导致投诉难以解决。
二、存在的问题
(一)“信访不信法”现象依然存在。xx乡xx某某反映xx在扩建征地时强制拆除其经营的工厂,要求政府赔偿损失xx万元。该上访经区主要领导分析研判后,相关部门多次进行联合调解,建议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诉求。但信访人不同意该方案,多次向国家和省信访局投诉。从这个案例中不难发现,各部门多次劝其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但都没有得到上访群众的回应。他们反而收到了更多的投诉,意图通过大量投诉向政府施压,满足他们的不合理要求。
(二)投诉人对司法程序有不良情绪的。普通人远离司法程序。在xx xx案件中,信访人拒绝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点:一是诉讼成本模糊。诉讼成本分为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在收集证据和等待审判的过程中需要时间,在聘请律师和日常开支中需要金钱。基于不确定的成本需求,信访成为一种经济便捷的方式。二是诉讼程序复杂。司法诉讼程序也更加复杂,需要当事人提交各种诉讼材料,收集有效证据,再经过数次开庭才能形成判决,无疑延长了战线。第三,判决结果不明。法律的合法性要求法律程序在程序和结果上应该是公平和公正的。普通人对法律的了解极其有限,很难预测和判断诉讼的结果,而一旦做出不利于他们的裁决,损失是无法挽回的。
(三)执行机制出现“脚手架”。因为xx人口少,面积小,访问次数相对xx来说比较少。在调研中发现,由于个别街道没有骨干人员,走访数量少,矛盾不突出,信访联席会议就走过场,停留在为了开会而开会、为了完成规定动作而下发文件的阶段,没有深入挖掘潜在的矛盾纠纷,基层信访工作失去了实质意义。
(四)执行《条例》不彻底。《条例》规定,信访部门收到信访事项后,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移送有处理权限的机关。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部门以“信访部门未将权限移交给xx部门”为由拒绝受理相关信访,违反了规定,不利于相关信访问题的妥善解决。
三。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信访工作机制,促进涉法涉诉案件解决。基层信访工作机制为基层信访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完善基层信访工作机制是提高信访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首先是联席会议和法官会议。充分发挥两级信访联席会议机制的作用,不断发现和改进联席会议机制运行中的问题和不足。每月定期召开信访联席会议,安排部署信访维稳工作;每周召开党政主要领导周判会,分析疑难案件,制定化解措施,通报化解进展,确保疑难案件的有效推进和化解。同时,要在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下访、约访、下访的基础上,避免领导干部下基层检查监督,大力推进“板凳会”形式的下基层走访,放下身段,与群众打成一片,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困扰,拉近政府与群众的距离。二是完善涉法涉诉案件解决机制。完善由xx牵头,xx和xx共同参与的涉法涉诉案件化解机制,由专业人员负责专业事务,引导涉及判决、裁定和执行的问题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缓解信访部门工作压力,减少重复信访积压。
(二)加强《条例》宣传,树立法治观念。在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入宣传《信访条例》,是规范基层信访秩序、树立法治信访理念的重要举措。一是加强普法。深入宣传《信访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引导辖区群众依法信访,营造依法办事、想办法解决问题、靠法律化解矛盾的良好环境,维护我区正常的信访秩序和信访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在全区范围内再次开展《条例》的学习、解读和贯彻实施,明确各单位在信访工作中的责任和任务,梳理和解决信访转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信访事项的顺利转办、妥善处理和有效化解。二是严格执法。在处理信访时,要严格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改变一些人“法不责众”、“不懂法就不犯法”的错误观念。同时,公安机关要及时介入,对不听劝导、执意骚扰来访的,要严厉打击。
(三)开展信访业务培训,深化干部队伍建设。信访是信访工作的基础,经常性的基层信访培训是加强基层信访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保证。首先是提高业务水平。根据xx的工作要求,xx定期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开展“xx”活动,按照《信访条例》解释信访案件处理的重点和难点。同时,xx定期xx召开,选取网上、来信、来访的典型案例,梳理办理过程中的问题,努力提升基层信访工作人员从受理到办结全过程的能力。二是加强团队建设。《信访条例》规定,各机关单位要建立健全年轻干部和新录用干部信访锻炼制度。xx优秀年轻干部被派到信访岗位挂职锻炼,新录用公务员被派到xx锻炼,但频率不高。下一步将加大干部交流频率,全面加强信访队伍建设,提升我区干部接待信访、处理信访的能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当前基层信访工作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最新评论
领导讲话千遍一律,而核心就是捞干的
交流发言最重要的是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