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把握作风建设的区域性、行业性和阶段性特征,抓住共性和反复性问题,深化整改,促进作风建设的常态化和长效化”。该市连续两年举办以“一变两动”为主题的“春节第一会”。今年以“弘扬自我革命精神,坚持从严基调,不断深化“一改两动”,全面提高工作效率”为主题,提出了“持之以恒、励精图治”的具体工作要求。这是省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次伟大实践。发出了转变作风、振奋精神、提高效率的明确信号,为我们推进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推进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的意义
政府机关的作风是党政机关及其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外在表现,也是“业务作风、政治作风、党风”的具体体现。机关效能是党政机关及其党员干部在从事公务活动过程中完成工作的效率、效果和质量,是衡量机关完成工作的尺度。风格是效率的前提,效率是风格的体现。作风正,效率高,作风歪,效率低。两者相辅相成,相互统一。
机关及其党员干部是作风效能的主体和实施者,广大人民群众是作风效能的客体和受益者。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就是运用各种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管理制度和载体,以管理为手段,以服务为目的,以满意为目的,提高服务群众的效率、能力和质量。推进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有利于提升dangwei政府形象,增强干部战斗力,提升党政机关履职水平和能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市级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实践探索的成效与困境
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作风和效能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落实省委“一改两作为”的工作要求,坚持以党建为导向,聚焦“空、藏、冷、粗、假”和“六讲六轻”等顽固作风,不断深化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 这对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优化发展环境、密切干群关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市级机关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的实践。
市级机关的作风和效能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通过从传统的效能评估向民主评议的转变,实现了主体、客体、中介和环境的四维一体。
第一阶段为2010年至2018年,探索推进市级机关效能建设。2010-2011年,市政府直属绩效办设在市政府工委。通过明察暗访和通报,搭建效能投诉电话、邮箱等平台,受理和查处群众投诉,发挥效能监察警示作用。2012年,因职能调整,市直机关绩效全系统调出,由相关部门牵头开展政风行风评议。
第二阶段是2019年到2020年。因机构改革调整,市级机关效能建设重新划归市级机关工委。在此期间,主要通过建立规章制度规范效能评估工作,先后制定了《市直单位效能评估暂行办法》、《市直单位效能投诉处理暂行办法》、《市直单位效能监督员管理制度》和效能工作八项制度。同时,注重加强效能监察人员队伍建设,通过举办业务培训、出版工作手册等方式提高监察能力。
第三阶段为2021年至今,实施民主评议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工作,推进主体(机关)、客体(群众)、媒介(小程序)、环(工作场景)四维一体,实现作风效能建设从聚焦市直机关工作纪律不严、作风虚假、工作效率低下、脱岗状态等问题,逐步向核心职能高效履行和党员干部岗位高效转变。主要做法是开发利用“市级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满意度测评”小程序,开展常态专项测评,让人民群众随时随地对为其提供服务的机关进行评价。建立“特邀考评员人才库”,组织“两代表一委员”、企业代表、城乡居民代表、“小专家”代表、重点项目负责人代表、新闻媒体记者代表等15个群体的代表,对市级机关进行综合考评。2022年,共有1200个微信账号参与专项评审,2000个“特邀评审员”参与综合评审。系统收集专项审查记录12453条,综合审查记录13452条,意见建议542条,推动问题解决542个。
(二)当前市级机关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工作面临的困难
第一,思想认识还有待提高。少数机关及其党员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积极性不够。他们对处理人们的意见和建议不热心,解决问题的努力也不够。对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时只是应付考核。极少数机关及其党员干部事先考虑了部门和个人的利益,缺乏全局意识。对待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多找客观原因,少分析主观原因。对于需要协调、共同办理的事项,推诿扯皮。
二是评价体系有待优化。现有评价体系重在评价结果和应用,而忽视了评价过程中对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处理,解决群众反映问题的质量和效率没有纳入评价体系。综合评价比显著且主观,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仍有待提高空。同时,“市级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满意度测评”小程序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支持线上流程,促进作风效能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实现测评结果与群众意愿和利益的有机结合。
三是工作机制有待完善。总体来看,民主评议机关的作风效能建设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虽然构建了作风效能建设的四个维度,但主体的主动性、客体的参与性、中介的智能性、环的多样性给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从“效能评估”到“民主评估”,评估的人员、内容、方式、频率都发生了变化,迫切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
三、深化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一)推进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必须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压实各级党组织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
衡量工作作风成效的标准有千千万万个,政治标准是第一位的。各级机关要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严格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把作风效能建设的各项要求覆盖到每一名党员干部,做到从严管理。坚持标本兼治,从政治上考虑问题,坚持不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继续深化“四风”整治,着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宗旨教育,带领党员干部理顺与群众的关系,从思想认识、价值态度、精神意志等方面不断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和行动力,敢于斗争、勇于行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改善营商环境,优化服务质量。
(2)推进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必须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下大力气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推进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说到底就是要增强机关及其党员干部服务群众、解决困难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入手,从基层意见最大的问题入手,从群众要求强烈的事情入手,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制定更加具体、规范、科学的考评制度,规范考评的各个环节和流程,将解决群众反映问题的质量和效率纳入考评,根据受理、反馈和办理情况进行打分。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评选“十大最佳”案例,发挥优秀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为民、为企业办实事的浓厚氛围。
(3)推进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必须以制度建设为保障,落实民主评议机关活动的各项任务。
作风和效率建设取得一时的成效不难,但要形成和保持长久的成效并不容易。小程序“市级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满意度测评”是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媒介,是主客体信息共享和联动的平台。具有工作展示、诉求表达、信息推送、满意度测评等功能,承载民主评议机关任务,强制机关作风效能365天“在线”,有效促进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然而,在互联网应用场景下,传统效能评估体系的适应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难以适应公众意见和建议的在线处理。要建立健全首评责任、限时受理、及时反馈、意见诉求、信息保密等配套制度,推动形成“公众评价—机关受理反馈—满意度评价”的网上工作闭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必须坚持不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化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面对新形势下的各种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发扬自我革命精神,以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继续深化“一改两动”,锻造机关效能建设新标杆,为江浙赶超、江淮争创第一、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美丽城市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关于市直机关能力作风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最新评论
领导讲话千遍一律,而核心就是捞干的
交流发言最重要的是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