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写作网101写作网101写作网

高考作文 月下棹神舟,星夜赴天河

月下棹神舟,星夜赴天河
长征十一号一箭双星海上发射成功
〔素材聚焦〕
2022年10月7日21时10分,我国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黄海海域“一箭双星”点火起飞,随后,顺利将微厘空间北斗低轨导航增强系统S5/S6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研制,具备陆地、海上两种发射方式。本次发射距离海岸仅3公里,在确保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大幅减少了海上航行时间,缩短了任务执行周期。据了解,这是长征十一号火箭首次实施近岸发射,同时也创造了14连胜的新纪录。
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技术状态成熟,此次任务从签订合约到火箭总装完毕具备与卫星一同进场发射的条件仅用4个月,火箭快速履约能力进一步提升。
“长十一”首次近岸海上发射“一箭双星”有哪些亮点?
首次采用近岸海上发射:本次任务首次将后端测发设备布置在岸上,发射点则位于3公里外的海上,减少了发射流程中的海上航行时间,井且将测试流程进行合并优化,使执行任务所需时间进一步缩短。
海上发射、海上指挥,这是此前海上发射的特点。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此次近岸发射的成功,意味着我国海上发射有了新突破,发射准备周期更短,发射方式更为机动灵活。
首次近岸发射
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简称“火箭院”)抓总研制。据介绍,根据本次任务卫星轨道要求,长征十一号火箭首次采用近岸发射。近岸发射点海况较好,保障性好,更有利于发射任务执行。
相比以往的海上发射任务,本次任务首次将后端测发设备布置在岸上,发射点则位于3公里外的海上。在发射流程上不仅减少了海上航行时间,还将测试流程进行合并优化,使执行任务所需时间进一步缩短。
技术状态成熟稳定:截至目前,长征十一号火箭已连续取得10次陆地发射和4次海上发射的圆满成功,达成14连胜。
火箭院长征十一号火箭副总设计师张鸣介绍,长征十一号火箭自2015年首飞成功以来,已经完成了陆态、海态2种发射方式,1.6米、2米两种直径整流罩的研制工作,转战3个发射场,圆满完成了14次发射任务,技术状态成熟,已进入组批生产、滚动生产的常态化发射阶段。
海上发射常态化:长征十一号火箭继承火箭院运载火箭型号研制的技术经验,具有“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优秀基因,具有成功率高、履约性稳的竞争优势。
自长征十一号火箭首次海上发射以来,海射方案不断优化创新,锻炼了成熟高效的任务执行和保障团队,在不同海域点位出色完成了太阳同步轨道、低倾角圆轨道的发射任务,已具备常态化海上发射能力。未来,长征十一号火箭海上发射次数将逐步超过陆上发射次数。
“双星”上天做什么?
实时监测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服务性能。
开展导航增强及星间激光通信试验。
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有哪些优势?
自2015年首飞成功以来,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已连续取得10次陆地发射和4次海上发射的圆满成功,达成14连胜;此外,完成了陆态、海态两种发射方式,1.6米、2米两种直径整流罩的研制工作,技术状态成熟,已进入组批生产、滚动生产的常态化发射阶段。
快:相比于“长征”家族,其他的液体火箭,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采用固体燃料,燃料可以提前填充在内并长期储存,使发射准备环节大大减少,具备“快”的优势。
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形成了系列化的卫星适配器产品库,接到发射任务后即可根据个性化需求,快速匹配最合适的适配器,相比之前耗时缩短一半。
灵活: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全长近21米,箭体直径两米,在“长征”家族中偏小,可以更加灵活快捷地进行运输和发射。
〔筋骨句〕
1、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
2、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3、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
4、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
5、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高分句〕
1、担负使命,承载梦想。
2、遨游浩瀚,逐梦九天。
3、探索未知,延续传奇。
4、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
5、中国梦连着科技梦,科技梦助推中国梦。
6、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7、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8、遨游浩瀚,探索未知,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名言金句〕
1.每一个航天人都是一颗耀眼的“航天星”,他们怀揣航天梦,勇攀高峰,用实干和创新实现中国航天一项项伟大的成就,在浩瀚的太空留下更多的中国身影、中国足迹。
2.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
3.中国人做了上千年的“飞天梦”,今天终于得以梦圆。
4.这只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阿姆斯特朗)
5.航天这门活,地面工作做透了,天上就不会出问题。(张履谦)
6.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中。(齐奥尔科夫斯基)
7.激荡向上的民族,有脚踏实地、埋头拉车的人,更有仰望星空、耕耘星海的人。
8.过去已成历史,未来依然可期。在探索太空的征途上,我们期待留下更多的“中国脚印”。
9.很难说有什么办不到的事,因为昨天的梦想可以变成今天的希望,也可以变成明天的现实。(戈达德)
10.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关注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黑格尔)
〔高分题目〕
《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
《弘扬科学家精神着力培育时代新人》
《自立自强创新超越》
《神舟飞天,筑梦天宫》
《星空无垠,梦想更远》
《勇担创新使命,夯实科技强国建设根基》
《月下棹神舟星夜赴天河》
〔素材运用示例〕
运用1:创新作为一种文化,已成为推进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长征十一号一箭双星海上发射成功,这是中国航天的新高度,也是中华民族的崭新高度。中国航天经过66年的探索发展,在问鼎苍穹的道路上奇迹不断、成果喜人。不断展现新时代新航天人的中国梦,这一系列中国创造的新技术、新突破,引领中国航天事业不断跨越、不断超越,太空无限,探索无限。对中国航天人来讲,每一个新高度都是一个新起点、新征程。
运用2:长征十一号一箭双星海上发成功射,再次彰显中国的实力,堪称大国重器,英雄航天。月下棹棹舟,星夜赴天河。又是一批航天人在假期里、月光下,晶芯人挥洒一腔热血,当晚第一缕万彩灯光照亮又一个科技梦、中国梦,在体现中国企业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彰显企业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运用3:海上升利箭,月空添新星,此次成功发射“一箭双星”,又一个时刻载入史册!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旅游发展都起到强劲有力的促进和飞跃作用;推动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迅速规划布局、落子成势。东方航天港必将成为海阳经济版图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对未来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及布局,都将是一场美丽的邂逅,呈现文旅发展的新动力、新气象、新地标,呈现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航天热点人物素材〕
1.钱学森
钱学森是个有杰出贡献的人,也是个有性格的人。他一生做人都坚持四条原则:第一,不题词;第二,不为人写序;第三,不出席应景活动;第四,不接受媒体采访。钱学森成就卓著,却从不接受各种媒体的采访,他淡泊名利是出了名的。
(话题:淡泊名利、物质与精神、品质、个性)
2.任新民
任新民,密歇根大学博士,在新中国一穷二白时,毅然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回国开启两弹一星的征程!1960年,苏联专家撤走了,西方放言:“中国导弹夭折了”。他带着火箭的发动机研制组,来到了北京的南苑。在一个破烂修理厂,他和小组成员,用最简陋的板凳和工棚,硬是让我国仿制的第一枚液体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东风3号发射时,火箭屡次冒烟,经过分析以后,他力排众议,继续发射。“决策错了我负责”,最终,中程导弹发射成功!长征4号发射时,他已经70岁高龄,坚持力挺新型氢氧发动机。他被称为“放卫星的人”,因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由他负责领导设计和发射升空!
(话题:艰苦奋斗、尊严、责任、爱国、活到老学到老)
3.梁守槃
中国海防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航天四老”之一。1939年,年仅23岁的梁守槃获得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本可以在美继续深造或工作,但他选择放弃了舒适、优裕的学习、工作环境,回到了祖国怀抱。
(话题:淡泊名利、爱国、责任)
4.黄纬禄
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航天四老”之一、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晚年的黄纬禄在家养病时,依然牵挂着中国导弹事业的发展,他对探访者说:“假如还有来生,我还要搞导弹……”
(话题:热爱事业、爱国)
5.屠守锷
中国“航天四老”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火箭总体设计专家。屠守锷早年从事飞机结构力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1957年2月,正当壮年的屠守锷应聂荣臻元帅之邀,跨进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大门。从此,他的命运便与中国航天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从回国之初的任教、搞研究,直到1957年,屠守锷的专业都是飞机。“为啥改行搞导弹?国家需要啊!”
(话题:爱国、敬业、奉献)
6.孙家栋
“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这是“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的颁奖词,虽然寥寥数语,却道出了孙家栋传奇的航天人生。
孙家栋的一生与中国航天多个第一密切相连:他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承担了包括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和中巴资源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工程的研制重任,先后担任我国北斗导航工程、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话题:奉献、敬业、爱国)
7.梁思礼
梁启超之子、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导弹控制系统创始人之一。虽然在他还不到5岁时,父亲便离世,但梁启超生前所言“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对他影响颇深。梁思礼曾说:“父亲对我的直接影响较少,但爱国这一课,我不曾落下半节。”1956年,梁思礼被任命为导弹控制系统研究室副主任,成为钱学森院长手下的十个室主任之一。以此为起点,他将全部身心都融入了我国导弹与火箭事业的发展之中。
(话题:爱国、专注、投入、热爱)
8.王希季
“航天技术也是一种威慑力量,这跟我们国家的和平非常有关系!”
中国卫星与返回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949年10月,当王希季正准备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时,传来了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他很快找到了留美科学工作者协会,要求立即回国。王希季是中国早期从事火箭技术研究的组织者之一,是中国返回式卫星的技术带头人。
(话题:淡泊名利、爱国、敬业)
9.王亚平
王亚平好学、要强、工作能力强,是个数一数二的“尖子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她都是班长,以身作则,很有威信。班级和学校组织的活动和比赛里,总能看见小亚平的身影,像跳舞比赛,她就经常参加。
王亚平确实相貌姣好,但她真正的价值不在这里,而在于她能从严酷的竞争中胜出,在于她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甘冒风险,在于她的拼搏与坚持。就算她相貌平平,她也同样值得我们尊重。
(话题:拼搏坚持、爱国敬业)
10.叶光富
16日,是叶光富母亲68岁生日,儿子出征就是给她最好的生日礼物。
叶光富告诉我们:这些任务由我们三个人共同去完成,有人负责主操作,有人负责辅助的操作和提醒、帮助,具体的分工我们可以在太空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与安排。
(话题:团结合作、家国情怀)
11.翟志刚
翟志刚和母亲的感情深厚,对母亲也非常孝顺。日常生活中的翟志刚爱好多,他好研习书法,还擅长交谊舞。闲暇时,翟志刚爱看武打小说,爱看电视小品,他还爱玩电动玩具。翟志刚在航天员大队非常优秀,反应快,处置特殊情况的判断和决策非常准确,同时他训练刻苦,准备充分,此外翟志刚性格开朗,走到哪里都会是一片笑声。
(话题:奋斗拼搏、爱国敬业)
〔考题链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出生于1996年的周承钰在长征五号遥三火箭测试任务中,被定岗在位于脐带塔15层的二级连接器配气台,而通往15层的路,是倾角接近90°的180级钢铁台阶,堪比“天梯”。周承钰被人称作敢攀天梯的“大姐”。
②徐卓立,2019级的一名本科生,19岁的他于2020年2月2日晚间奔赴雷神山医院施工现场,参与设备安装工作,同父亲并肩作战,定位、搬运、拆包、安装……他凭借着毅力和决心坚持奋战。
③2022年10月7日21时10分,我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设计的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黄海海域“一箭双星”点火起飞,随后,顺利将微厘空间北斗低轨导航增强系统S5/S6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火箭技术研究院的一批青年,他们忘我工作,肯于担当,无私奉献,是时代的一面镜子。
④《人民日报》点赞,2020年中国青年榜样:“冲得上,打得赢”的24岁文昌发射场指挥员周承钰;“咬牙跺脚,也会坚持”的19岁长安大学学生徐卓立;“顽强坚韧,向梦出发”的18岁罕见病“庞贝病”患者王唯佳;“尽己之力,照亮他人”的90后山区教师赵鹏菲……他们是2020年闪光的青春面孔,他们已经向世人证明90后、00后不是娇滴滴的一代,而是敢担当、肯奋斗、勇追梦的一代,他们组成了新时代青年的精神版图。
班级将组织“青年榜样”交流会,请你围绕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认识或经历,以“构建时代精神版图”为主题,写一篇发言稿,在交流会上发言。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
青年精神中国的脊梁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标题是“青年精神中国的脊梁”。青年精神是“冲得上,打得赢”的24岁文昌发射场指挥员周承钰;青年精神是“咬牙跺脚,也会坚持”的19岁长安大学学生徐卓立;青年精神是“顽强坚韧,向梦出发”的18岁罕见病“庞贝病”患者王唯佳;青年精神是“尽己之力,照亮他人”的90后山区教师赵鹏菲。青年精神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无私奉献。青年之精神,国之脊梁。因此,作为新时代青年,要构建时代精神版图,践行和弘扬青年精神责无旁贷。
艰苦奋斗是青年精神的完美诠释。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作为新时代青年,奋斗是青春的底色。中国自古就涌现出一大批艰苦奋斗之青年。大禹治水、苏武牧羊等。当年如此,现在亦如是。疫情爆发时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纷纷赶往支援。在这些最美逆行有一大批医生护士还未过而立之年。面对突如起来的疫情他们也担心,他们也害怕,但当披上战甲,他们就从一个孩子变成视死如归的战士。克服内心的恐惧和生理极限。在这场无硝烟的战场上,通过他们艰苦卓绝的努力,与死神赛跑,才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为疫情地区的人民点亮了希望之光,创造出了中国的抗疫奇迹。
无私奉献是青年精神的深刻演绎。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新时代青年,需用奉献为青春着色。森林救火消防员勇士们接到命令毫不犹豫,在面对难以扑灭的大火,他们英勇无畏。正是在和平年代他们的默默坚守才使得天更蓝、地更绿,山更清,水更秀;正是他们的奉献,民众才有了岁月静好,闲适安逸的生活环境;正是他们的奉献才使得民众的安全感不断上升,幸福感不断提升;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使得这群风华正茂的青山卫士成了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为新时代青年树立了最美榜样,为中国力量注入了新时代的灵魂。
终身学习是青年精神最亮底色。终身学习是青年精神的行为准则,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而不已,阖棺乃止;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终身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时代瞬息万变,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唯有终身学习才会不断超越自身局限,不断充实自我;唯有终身学习才能不断,不断沉淀阅历,提升气质;唯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紧跟时代发展。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作为中国力量的后备军,新时代青年让我们把艰苦奋斗刻在心里,把无私奉献披在肩上,把终身学习装进行囊,构建时代精神版图,一路高歌奋进做好中国新时代脊梁。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高考作文 月下棹神舟,星夜赴天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