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第二批学习贯彻习xx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扎实推进。全体党员干部要发扬“到基层去”的优良作风,直奔基层,直击矛盾,就地考试。他们要通过高质量的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出基层实践的“急难忧”,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努力使调查研究的过程成为理论学习转化为实践运用的过程,成为转变作风、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过程,以生动的实践不断完善主题教育。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谋事之本,成事之道,决策之钥。广大党员干部要以“真”字为先,掌握调查研究的基本功,推动调查研究越走越深,切实提高调查研究的质量和效率。
首先,倒“真心话”,找出“痛点”。“事物的酸甜苦辣,尝过的人都知道;道中有危,行者知之。”找准问题是考察真假的基础和关键。《全党大调查研究工作方案》明确了12个方面的研究方向,为我们找准问题指明了方向。同时,党员干部在开展调查研究时,要立足工作实际,突出重点,找准“靶心”抓住重点,围绕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居民急需解决的迫切问题,反复审阅梳理的调研建议的可行性研究,摸清情况, 找出问题并提出对策,确保研究形式科学严谨,研究依据充分可靠,所要解决的问题得到公众的好评。 开展调查研究,一定要往下看,往下走,走进每家每户,了解每家的感受,到基层去,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敢于“挖矛盾窝”了解真相,不搞作秀式的调研、盆景式的调研、蜻蜓点水式的调研,“潜进”“潜进”基层,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真实关心群众疾苦,深入了解和把握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群众最为焦虑的具体问题,真实调研。
第二,锚定“真题”,出“实招”。调查是解决问题的基础,研究是认识问题的关键。对实际情况的把握越全面、越准确,就越能为规划工作和决策提供科学的支持。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调查研究不是为了做表面文章,而是为了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党员干部必须转变工作作风,下高楼,出深院,经常和群众打成一片,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脚下多点泥巴,心里才有底。要以“四不两直”的方式开展调查研究,以实地“听”“看”“了解”为重点,有意识地选择典型案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找出具有共性和普遍性的规律。既要把调查做得充分详细,又要把研究做得深刻有效,让调查研究真正突出重点、直击要害,才能事半功倍,助推发展取得实效。要在深入分析思考上下功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寻找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深入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以“钉钉子”的精神解决问题,善于抓住典型案例,以“解剖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类问题”。走向问题,一锤接着一锤,循序渐进,把“问题清单”变成“成绩清单”。
第三,做出“实实在在的努力”,确保“取得实效”调查研究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其效果最终要体现在问题的解决上。检验调查研究的成效,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党员干部开展调查研究,要深刻认识到调查不是目的,也不是形成调查报告的“终点”。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科学决策,是调查的价值和意义。要跟踪调查研究进展,及时发现好建议、好办法,积极吸纳决策、报告和实践,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具有创新性、针对性、指导性、操作性的工作举措,谋划提出一批思路和举措,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好事,推动落实一批重点工作,挖掘形成一批典型案例,加强成果转化的跟踪和实效。把“问题清单”变成“成果清单”,真正实现务实之“调”,应用之“研”,把调查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果。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深入调查研究上下功夫,努力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克服困难、服务群众的实际成果,让人民群众在主题教育中有更多获得感、更强安全感、更高满意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主题教育调查研究交流发言:深入调查研究 勇于担当作为
最新评论
领导讲话千遍一律,而核心就是捞干的
交流发言最重要的是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