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释了中国特色、中国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描绘了以中国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深刻分析了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对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作出了系统部署,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准确把握我市现代化发展阶段的现实市场条件和特点,创新性地提出了以“四化同步、城乡一体、五区繁荣”为总体抓手的未来五年发展蓝图和“两步走”发展思路。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从我市实际出发,立足我市作为省级经济城市和国家战略大后方的地位和作用,对加快构建服务全国大局、体现我市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作出了战略部署,开启了我市从经济大市向现代经济强市跨越的新征程。自然资源历来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必备要素,是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物质条件,是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空之间的载体,是能源。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要素的有力保障和支撑。新时代、新征程,全市自然资源系统将坚持以“总体把握”为引领,全面履行“两个统一”责任,充分发挥综合功能,更好地统筹发展与安全,更好地统筹保护与开发,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布局空,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强化责任担当,主动谋划,持续发力书写。
坚持“国为大”的胸怀,全面加强耕地保护,助力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粮食安全,“全国之最”;粮食生产植根于耕地。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耕地保护。去年6月他在四川考察时指出,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块产粮宝地,抓好粮食生产,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今年7月我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关键,加强良种良田配套,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x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强调,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控制耕地“非农化”。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提升农业产业全链条,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我市是全省十三个产粮大市之一,也是西部地区唯一的产粮大市,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格局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省国土空规划纲要(2021-2035)》明确我市耕地保护目标为754.57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为630.88万亩,这是我市耕地保护的底线。但从“二调”到“三调”的十年间,我市耕地面积因土地绿化、农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减少了2239万亩,耕地保护底线面临严峻挑战。近年来,全市上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咬牙”的硬措施加强耕地保护,成功扭转了耕地减少的趋势。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实现耕地面积净增,成绩喜人,实属不易。仓,天下安。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必须始终胸怀“大国担当”,统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耕地高质量保护,坚定肩负起耕地保护的政治责任,全面落实耕地保有量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要全面加强耕地用途管制,严格落实耕地“进出口平衡”和“占补平衡”,积极推进流出耕地修复补充,巩固耕地面积净增长的良好势头。要继续加强日常监管,严格监管执法,着力构建“不敢占、不能占、不想占”的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控“非粮化”,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夯实基础。
坚持规划引领,科学绘制土地空蓝图,不断推进全市区域布局整体优化。不谋全局者,不谋一域。习近平同志指出,从大的角度统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首先要设计好国土的发展格局空。x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强调,要推进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国土与[/k0/]之间的规划引导,建设现代化成都都市圈,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能级,强化重要节点配套功能,补齐区域发展突出短板,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我市地域辽阔,地域差异明显,历史文化丰富,逐步形成了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五大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板块。但各区域经济板块的自然资源禀赋差异很大,加之人文条件的差异,并不是所有的土地区域空都适合城市建设和现代工商业的发展。如何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同时,保证足够的农业生产空和生态空,是我市实现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的战略问题。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多规合一”的实现路径,在空之间统一绘制底图,在空之间合理布局,以成渝双城经济圈、市级、五大片区规划为主体,构建“1+1+5”市政用地/[/]。在大局中求势,重点就落了。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要把规划国土空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现在与未来的关系,既要充分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为未来发展留下足够的空空间,形成可持续的国土空空间格局。要紧紧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需要,综合考虑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科学统筹农业、生态、城镇空,进一步优化完善主体功能区战略,合理配置产业发展所需资源要素,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禀赋条件和发展基础差异,高水平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优势地区更好发展,生态功能区更好保护,欠发达地区加快追赶,促进协同共荣。
坚持多目标平衡,积极强化要素保障,精准高效服务全市经济运行全面回升。土地是工业发展的基本要素,矿产是工业的食粮。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有很多土地,但与14亿人的需求相比,这是一种稀缺资源!我们必须谨慎使用土地来建设城市,从事工业和保护生态。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强用地用能保障,增强产业发展支撑能力”,“突出能源矿产等战略性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土地方面,我市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主战场之一。我市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需要土地,农业现代化也需要土地。再好的项目,也只能成长为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内化为经济增长的新鲜血液。去年以来,该市以经济发展和建设为中心,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工作措施,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批准建设用地66万亩,盘活“生成”现有土地39.2万亩以上的计划目标,全力确保重大项目开工。在矿产方面,我市是能源资源大市,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战略基地,保障农产品、能源、矿产等重要初级产品供应的重要城市。目前已发现136种矿产,占全省已发现矿产的78.6%,多种矿产探明资源丰富,居全省前列。近年来,我市系统整合全市找矿作业的主要力量,组织实施能源矿产资源勘查,新发现矿产地27处,发现了一大批重要矿产资源。算而用之,绝不穷;不轻啊,海干山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要统筹土地矿产资源的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努力在多重目标中把握动态平衡,在多重约束中实现优化发展,既全力以赴保发展又敢打敢守底线,同时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不断提高土地矿产保障能力和水平。要强化土地保障,坚持“先用地、后挖潜”,完善多主体、多方式的工业用地供地体系,探索增加混合工业用地供应的途径,加大对未供和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要建立重点配套产业项目用地计划指标市级统筹保障机制,以单独用地计划指标保障电子信息、能源化工、先进材料等六大优势产业项目落地,全面实施新增产业用地“标准地”供应,建立用地、办矿审批“绿色通道”机制。要增强战略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加大国家紧缺矿种和我市优势矿种勘查投入,全力推进我市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加快战略矿产资源矿权出让,积极实现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增储上产,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重要支撑。
坚持生命共同体理念,积极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努力建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现代化美丽城市。生态繁荣导致文明繁荣。习近平同志今年7月考察四川时强调,我市是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黄河上游重要供水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我们应该搞好生态文明建设。第二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强调,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碧水青山是宝贵财富的理念,把美丽中国建设摆在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以优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x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指出,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明确方向,实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十大行动”,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天下山河之观在蜀”,我市是长江、黄河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肩负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责任。保护我们城市的山川,有着神圣的责任和光荣的使命。近年来,全市完成了乌蒙山连片特困地区土地整治、国家重大扶贫、广安华蓥山区景观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等重大项目,生态修复面积324万亩;高质量推进我市黄河上游若尔盖草原湿地景观、林、田、湖、草、沙综合保护与修复和大熊猫国家公园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两个国家级示范项目,土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取得突破性进展空。
同志们,人不负青山,青山也不负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要坚定践行碧水青山是无价之宝的理念,强化上游意识,强化上游责任,筑牢上游生态屏障,以更高标准捍卫蓝天、碧水、净土,积极推进美丽城市建设,不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从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出发,统筹各领域、各要素,坚持“宜耕、宜林、宜草、宜湿、宜旱、宜沙”的原则,统筹自然修复和人工修复,扎实推进山、河、林、湖、田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化治理。要严格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建立健全统一的覆盖全区的土地空用途管制制度,切实加强自然资源执法监管,规范各类空活动,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切实维护生态安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中心组发言: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力量
最新评论
领导讲话千遍一律,而核心就是捞干的
交流发言最重要的是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