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写作网101写作网101写作网

党课:深刻把握“三个事关”深刻内涵 凝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精神力量

同志们:

习近平同志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阐述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并对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肩负新的文化使命、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习近平同志重要指示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关系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习近平同志“三个问题”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地位和作用的进一步认识,充分阐释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战略性和全局性意义,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指明了方向。

第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

自马克思主义政党诞生以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出现了“宣传工作”的概念,明确要求团员“具有革命毅力,努力做好宣传工作”,并将其作为入团的必要条件。在列宁的著作中,“宣传鼓动”的主要目的是唤醒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培养无产阶级的革命热情。列宁指出,宣传工作“就是在工人中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宣传工作密切相关的,是鼓励工人”。

一百多年来,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把它放在全局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位置。1921年7月,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第一个决议,把党的宣传单独列为一部分,规定一切书籍、日报、标语、传单的出版,由中央执行委员会或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监督,明确成立由工会组织的研究机构,围绕“工人运动的历史、工厂工人的组织方法、卡尔·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各国工人运动的现状”进行研究,主旨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坚持枪杆子和笔杆子两手都要抓,从“共产党左手拿传单,右手拿子弹,才能战胜敌人”到“宣传工作是一切革命工作的干草”,从“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到“发动百万工农共同奋斗”,不断激发“更大的牺牲雄心”。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闭幕词中指出,党的宣传工作“首先要使先锋队认识到,下定决心,不怕困难,克服一切困难去争取胜利。我们还必须使该国的广大人民认识到,他们愿意与我们合作以取得胜利。“这一时期,我们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党的革命主张、动员工农群众参加革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夺取革命胜利提供了强大力量。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了适应在全国执政和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需要,党大力加强全社会的政治教育和思想改造,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1951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对新中国的宣传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会议指出:“在新形势新条件下,党的宣传工作的任务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原理在全国范围和全社会教育人民。”1954年5月,党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和此后中共中央发出的通知,围绕落实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号召在全党乃至全民中开展马列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 明确了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的重要性,对于奠定实现国家工业化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全民社会的思想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时期,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全面恢复国民经济、顺利完成三大改造、推进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激发了团结拼搏的巨大力量。

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在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同时,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明确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探索和开创了思想文化建设的新局面。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到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再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传,党的宣传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突出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主题,积极宣传“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一时期,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改革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内容领域不断拓展,方法手段不断改进,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活力和实力大大增强,队伍素质显著提高,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新时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推动我国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革故鼎新的历史性成就,意识形态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变化。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改善。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显著增强,精神面貌更加朝气蓬勃,历史自觉性和主动性更加强烈。他们正满怀信心地书写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我们党在苦难中创造辉煌、在挫折后坚决崛起、在奋斗后赢得未来的唯一法宝。

新时代新征程,世界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需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xx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掌握思想领导权是掌握一切领导权的第一要务”的使命感和自觉性,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党的“生命线”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紧紧围绕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不断巩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

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

“如果你想毁灭这个国家,你必须首先毁灭它的历史。要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文化关乎国家,关乎国家。语境和国家语境是紧密相连的。“中国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伟大理论创新,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没有中华文化的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深刻认识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治国理政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极其重要。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于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的形成和不断发展,对于中国统一政治局面的形成和维护,对于中国多民族、一体的大家庭的形成和巩固,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丰富,对于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抵御外来侵略,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促进中国的社会发展和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的平衡。 从国内外现实来看,西方敌对势力不断输出“文化霸权”,宣扬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等社会思潮,鼓吹宪政民主和普世价值理论,“总是试图以‘去意识形态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主流化’等手段来改变我们党。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和一些国家的“颜色革命”一再证明,军事力量打不垮社会主义,经济压制打不垮社会主义,但思想、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隐形战争”却能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我们党始终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作为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旗帜鲜明地同“和平演变”的图谋进行长期坚决的斗争。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8月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否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我们共产党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回答。做好思想工作,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不断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举旗亮剑,采取有力措施,有效抵御了各种错误思潮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干扰,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永远不可能一帆风顺地实现,对可能遇到的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要有充分的估计。这是中国由大到强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挑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回避的门槛。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建设强国和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习近平同志强调:“当前,各种敌对势力都在中国制造‘颜色革命’,企图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对我们政权安全的真正威胁。他们选择的一个突破口就是意识形态领域,试图混淆人们的思想,然后浑水摸鱼,乱中求胜。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复杂而尖锐。“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意识形态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和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意识形态的演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在思想斗争中,我们没有妥协退让的余地,一定要彻底胜利。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阵地,日益成为斗争博弈的“前沿阵地”。无论事业发展到什么程度,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对于中国共产党这样的大党,我们都必须始终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强化立场意识和斗争意识,坚决有效防范和化解思想风险,敢于亮剑、敢于斗争。凡事往坏处想、往好处想,打一场有准备、有把握的仗,牢牢把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主动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承担新的文化使命。

三、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思维”。习近平同志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个国家和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失去了思想文化的灵魂,这个国家和民族就不可能站起来。”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最基本、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进步,不仅需要丰富的物质力量,更需要先进思想文化的精神引领。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明确了文化建设的“十四个注重”,精辟概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深入阐述了中华文明优秀的延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展现了中华文明主动、流动、根脉的自信根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自强之道,展现了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动荡中的突出优势。与世界上其他民族国家相比,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经历了多次危机,但每次都能浴火重生,充满活力。这是在统一的思想文化中,赋予中华民族巨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也铸造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厚的精神追求,代表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认同。”中国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4亿多人口,精神文化高度统一,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中国几千年不断发展的历史从未中断,形成了独特而深刻的价值观念和文明体系,在世界上独一无二。追求团结已经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是我们的价值观。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就中国人而言,几千年来,亿万人民在政治上和文化上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更成功地团结在一起。他们展示了这种政治和文化团结的能力,并拥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历史无止境,精神代代相传。“精神是一个民族长久生存的灵魂。只有精神达到一定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站稳脚跟,勇往直前”。正如我们在党的百年发展史上形成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奋斗、忠于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既是我们百年奋斗的写照,也是我们团结奋斗走向成功的精神密码。

新时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高举旗帜、凝聚人心、教育新人、弘扬文化、展示形象,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凝聚了党心、军心、民心,文化自信显著增强,文化自觉进一步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加积极的精神力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召开的会议之密集,作出的决策部署之全面,习近平同志的论述之丰富、系统、深刻,在党的历史上是罕见的。习近平同志准确把握了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融的趋势和中国社会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他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历史首创精神、非凡的理论勇气、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强烈的使命感,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阐述了对文化建设一系列根本性问题的原则立场,澄清了理论是非,指明了努力方向,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

习近平同志关于新时期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新时期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形成了习近平xx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篇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有文化理论上的创新和突破,而且有文化工作布局的部署要求。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标志着我们党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显示了巨大的威力。

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要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面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乃至“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的风险挑战,我们需要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加强对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和阐释,深刻把握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自觉贯彻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去。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可以为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要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继续推动文化大繁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增强新闻舆论影响力公信力。努力延续中国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充分激发全党全社会团结奋进、攻坚克难的精神力量,以统一思想、坚定意志、一致行动、强大战斗力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胜利。

我要说的就这些,谢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党课:深刻把握“三个事关”深刻内涵 凝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精神力量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