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强调:初心不会自然保存其品质和新鲜感,但稍不注意就可能随尘埃褪色,久不滋养就会干枯枯萎。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党员干部要不断探询、滋养、发现、锤炼初心,真正做到初心常新、永不褪色、永不枯竭、永不枯萎。
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滋养初心。政治坚定、党性坚定离不开理论坚定,初心使命的坚定也是如此。共产党人的初心,不仅来自于对人民的朴素感情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更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学习马列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习xx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会跟上。当前,用党的创新理论滋养初心,就是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坚持用习近平xx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坚持学、思、用统一,知信、行统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要坚持理论武装与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延续红色血脉。要深刻把握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科学体系、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深刻把握其世界观方法论,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道理和哲理,做到知其所然、明其所以然,在学习理解上下功夫,做到入脑入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夯实坚持初心的理论基础。
从学习思考实现党的不平凡历史中寻找初心。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伟大复兴的历史。这也是一部全体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历史。党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激励我们党永远坚持下去、激励我们党坚决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自建党以来,我们党百年来所做的一切努力、斗争和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百年历史反复证明,正是因为全党始终坚持和践行这一最初使命,我们党才能在极端困难中发展壮大,从绝望的边缘脱颖而出,在逆境中毅然奋起。历史是最好的养分,也是最好的教科书。在新时代,从党的百年历史中寻找初心,就要学习好、感悟好中共、红军、根据地、苏区的故事,深入学习党和国家的历史,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继续传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红色基因、红色革命文化、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对人民的真挚感情。
践行和守护为民办实事的初心。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不是悬着空,而是落实在每一件具体的事情上,体现在人民群众在发展中有没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果你不能很容易地实现它,你就不能舒服地做生意。只有甘于吃苦,勤于付出,发挥“一人成我十,十人成我百”的勤奋和热情,真正表现出“抓铁有痕,踏踏实实干实事”的韧劲,才能获得经济发展的增长指数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各级干部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谋划、办事、成事统一起来,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不怕困难、回避矛盾、推诿责任、舍本逐末,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紧迫感,自觉担负起改革发展的历史重任,在抓落实上出实招,在促发展上见实效,真抓实干。要聚焦主业,以“实”字当头,以“干”字为先,发扬“老黄牛”精神,以初心践行使命。正如习近平同志所强调的:“有没有担当精神,能不能忠诚尽责、勇于担当,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是否真正体现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在党员干部工作中,只有把我们在会上说的话、写在纸上的东西和决定变成具体行动、实际效果和人民利益,我们才能被认为是把工作做到位了,把工作做到家了。党员干部要想有所作为,成大事,就要扎根基层,努力工作,扎扎实实进步,不断培养无私奉献的精神。“凡是对党和人民事业有利的,就要坚决去做,努力去做,不停顿地去做。”不管花多长时间,投入多少精力,甚至忍受不理解的目光,都要克己无私,永远不辜负时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研讨发言:以学铸魂,铸牢初心使命
最新评论
领导讲话千遍一律,而核心就是捞干的
交流发言最重要的是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