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写作网101写作网101写作网

在安康市2023年“精康融合行动”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很高兴受邀参加2023年安康市“京康一体化行动”推进会。应该说今天的会议很重要。从部里来看,是我参加的第一次市级京康一体化行动推进会。我去过一些地方,发现家里一旦有人得了心理疾病,几乎全家人的生活都会受到影响,更别说生活质量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相关部门共同推进“靖康一体化行动”是非常必要的。

刚才张五六主任提出的要求非常具体明确,我非常赞同。市级民政部门“一把手”亲自动员部署,非常罕见。今天,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也参加了会议,并支持这项工作。贾区长和分管副区长亲自到会,充分说明安康对这项工作的思想认识逐步统一,这项工作真正到了非做不可的地步。

去年7月份,我去安康调研,考察了第十一人民医院和部分安康家园,看到安康的“京康一体化行动”工作做得很扎实,探索的积极经验也在部里总结推广。我认为安康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有五个特点:一是行动快。安康虽然起步晚,但后来居上,特别是在“京康一体化行动”中,率先在全省出台实施方案,率先召开动员部署会,全面部署推进工作。今天现场推介会和培训班同步进行,充分说明这项工作不是做做样子,而是实实在在在抓。二是品牌环。打造具有地方特色、民政认可的“安康家园”服务品牌。41个区县全部建成示范点,民政局还推出了11个市级联系指导点,走在了全省前列。安康取得这样的成绩很不容易,因为与其他三个地级市不同,安康是大库区、大农村、大山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很大。在此基础上,打造“安康家园”这个品牌,肯定是做了很多工作的,非常了不起。第三是基础。安康充分整合了社区养老、康复服务、健康服务等方面的资源,取得了扎实有效的进展。现已实现“安康家园”区县全覆盖,这在全省尚属首例。提前三年完成了民政部发展区县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专项行动目标要求,在全省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第四,步伐稳健。安康坚持理论探索先行,及时动员部署,三年一个推进。目前正在加紧实现“服务覆盖年”的建设目标。安康今年将覆盖50%的街道、40%的城市社区、20%的乡镇,标准化服务率超过30%,非常难得。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一点都不应该有假,数据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把工作做扎实。第五,后劲足。安康培育的“安康家园”服务品牌和“1+N”(患者+社区+社工+医生+家庭+慈善+就业.....)一体化服务模式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社区、社工、医生等资源的整体整合,以及市第十一人民医院提供的技术支持,使得该模式既符合安康实际,又突出了专科性。全市各级财政投入也在逐年增加。总体来看,这项工作确实走在了全省前列。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安康x委、市政府对民政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得益于相关部门共同努力推进这项工作,也得益于全市民政系统特别是在座各位同仁坚持不懈的辛勤工作。这项工作的成就不会马上显现出来。只有患者和家属在服务中慢慢体验,才能看到我们的良苦用心。应该说安康为全省进一步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提供了非常有益的探索和借鉴,在此特别感谢。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习近平同志强调“要重视残疾人健康,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健康服务’的目标”,要求“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今年部署的“康复康复一体化行动”,是我们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关爱精神障碍患者”重要指示精神,提高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质量和水平的一项重要行动。民政部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先后组织召开了三次省级会议进行安排和推进。安康还在会上做了三次交流发言。目前,该部正在会签《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共享与转诊管理办法》,年底前将下发各地。从近期调度情况看,全省各地思想认识逐步统一,30个省(区、地级市)出台了实施方案,“京康一体化行动”正在全面加速。希望安康能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借此机会,我再提四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是努力合理布局康复服务机构。没有服务机构,就没有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载体和支撑。一方面,不同地区的精神障碍患者和精神卫生服务机构的数量或多或少,社区康复设施的条件也有好有坏,社工等专业人员的规模也有所不同。据了解,安康、渝东北、渝东南属于大山区、大库区。山高路长,很难组织乡镇。“一刀切”或“摊大饼”的模式肯定行不通。另一方面,民政、卫生、残联系统分别建设和管理了一些不同类型的服务机构。如何统筹规划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既满足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又避免资源浪费,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这就需要各区县根据当地实际,特别是服务对象的分布情况和乡镇街道的经济状况,做出科学的布局规划。安康三年目标规划符合安康“大城市大农村”的实际。此外,要根据区县的实际需要,合理布局,并依靠主要力量,精心指导。这项工作安康市一级做得很好。依托三级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市第十一人民医院,建立了市级培训基地、市级专家库和市级联系指导点,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为科学、规范、有效服务奠定了基础。

二要努力满足患者康复服务需求。这是核心。首先要搞清楚需求。很遗憾,从全省的情况来看,“有多少残疾人,有多少智障”,我们并不是特别清楚。即使有数据,也是估计值,不准确。我们一直说全省有8500万残疾人,但是只有3000多万人有证。所以其他残疾人有多少,分布在哪里,有多少精神障碍的人都不准确。上周我看了日本的相关资料,他们对残疾人的记录很清楚。在这一点上,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二是创新手段。要丰富和创新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比如,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探索采用农疗、花疗、编织、针织等手工劳动来提高康复效果。我在走访第十一人民医院和翠云街的时候,看到他们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三是规范服务。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机构不是简单的生活娱乐场所,而是独立的机构,应当承担责任。要督促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机构建立权责明确、内部制度完备的规范运行管理机制,明确具体工作要求。在这方面,我们还是要努力的。

第三,努力提高京康的服务能力。首先,我们必须共享资源。虽然我们民政部门负责牵头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但也离不开其他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参与。比如残联系统有大量的服务机构,卫生系统有很大的经验和技术优势,需要统筹利用,共同努力。二是重视人才。精神障碍的社区康复服务是非常专业的,我也在很多场合强调过“专业的事情要由专业的人来做”。牵头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不是民政的强项,但我也分析过为什么中央政府要把这件事委托给民政部门牵头:这是因为民政部门主管社区,主管基层政权和基层组织的建设,也主管专业社工和志愿者的建设。目前,社会工作管理和基层政权管理的职能划归社会工作部。还要考虑如何实施下一步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总的来说,要抓人才队伍。三要加大投入。目前民政、卫生、残联等部门都在精神康复领域进行了投入,下一步就是争取更多的资源和财政投入。在现代化进程中,如果精神障碍患者得不到相关服务,谈什么共同富裕,谈什么人民生活质量,都是空的事情。

第四,努力提高残疾人的整体福利。习近平同志提出,“让残疾人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第一,系统规划。我们不能处理零碎的问题。特别是我们在建设设施、场馆、机构的时候,首先要调查清楚需求,把规划工作做在前面。我们不应该今天建,明天拆,后天拆。我们已经从过去的经历中吸取了教训。二要补齐短板。目前,我们最大的短板是民政直属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建设进展缓慢。“十五”期间,中央提出了每个地级市至少要有一所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的目标,但这一目标尚未实现。今年审计部门提出这个问题后,我也和一些城市的相关领导交流过。有些城市不愿意投资,认为这是负担。机构成立后,需要专门的人员来运行,需要持续的财政投入,让大家觉得非常怕困难。但据我所知,大部分精神病院人满为患,一床难求,几乎没有运营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市领导还是不愿意建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甚至有些地方想把原来的机构转到卫生部门管理。我觉得这个不可行。因为民政的精神卫生福利机构承担了底层的职能,如果把这些机构变成社会化、市场化运作,后果不堪设想。比如疫情高峰期,如果我们的殡仪馆都被社会资本控制,那我们就会像某些国家一样,没有人管“来生”。正是因为我们国家的殡仪馆掌握在政府手里,我们才能统筹安排。一线人员虽然很辛苦,但还是最大程度的维护了社会稳定和秩序。为什么我们的墓地贵?是因为社会资本介入后,是利益驱动,有利可图。因此,如果精神卫生福利机构也由社会资本运营,将很难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支持。精神卫生福利机构是我们为人民服务的手段和载体。如果都交给市场,我们民政部门还能做什么为民服务?今天借此机会,还是希望大家能统一思想认识。安康是一个地级市,下辖40个区县(含开发区)。是否有必要按照统一的目标结构在每个区县建立一个精神卫生福利机构,未来可以论证,但至少应该需要偏远的区县。三要抓好落实。希望安康认真学习贯彻民政部即将出台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共享与转诊管理办法》和《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管理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多做探索,多积累经验。

相信在安康x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民政局党组的大力指导下,安康的“京康一体化行动”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在安康市2023年“精康融合行动”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