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组织部门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精神,认真研究落实思路措施,全力服务确保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建设过硬的干部队伍,锻造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优化全市干部队伍结构,激发干事创业精神。坚持“选举”的政治标准。从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方面对拟任干部进行严格把关,坚决排除政治判断力不强、政治悟性不够、政治执行力不够的干部。深入实施政风建设巡视三年计划,继续推进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风建设巡视全覆盖,突出干部把握发展新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发展新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和业务水平。树立正确的“用”的导向。始终坚持干部标准,强化重实干、重实绩的导向,大力选拔任用善于发展、敢于担当、扎根基层、实绩突出的干部,让敢做敢当、敢冲敢做的“狮子型”干部有舞台,让不愿做事、不敢推诿、装模作样、得过且过的“躺平型”干部没有市场。突出接班人这个根本大计,建立乡镇和市直单位年轻干部数量空台账,加大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35岁以下年轻干部的配备力度,最好是35岁左右的年轻干部到党政部门工作。完善激励机制“促”。始终坚持严管厚爱,努力消除影响干部履职的各种消极因素,让广大干部在新的征程上奋进,以饱满的热情建设新时代。统筹各方面干部“进与退、留与转”,加强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政绩考核、政风建设考察和考察结果运用,加大对不适合干部的调整力度,使敢为人先、扎扎实实做事在全市蔚然成风。
第二,夯实基层基础,铸造高质量发展“压舱石”。始终坚持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扎实做好抓基层、强基础、固基础工作,深化基层党建品牌建设,努力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立强大的分公司地位。坚持“事事到支部”的理念,持续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常态化排查整治软弱涣散党组织。深入开展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重点攻关行动,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示范创建,努力把所有党支部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严格“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扎实开展“比学评促分类”活动,强化村(社区)双提双评成果应用,进一步压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加强村级班子。扎实做好下半年巡视整改工作,进一步加强村“两委”班子和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优化调整村(社区)干部队伍结构,继续壮大农村“头雁”方阵。定期开展基层党建调研推进行动,加强村级班子分析研判,全面培养提高农村干部履职能力,特别是抓党建、用党建、强党建的能力。加强党的建设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基层党组织“两新党建轮岗”制度和底线守卫机制,依法全面开展村(居)民代表工作,深化建设固邻“三长制”,不断提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质量和效率。继续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倍增工程,深化推广“党建+产业联盟”模式,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集体经济强村,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利用“我为群众办实事”、“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向身边榜样学习”等活动,引导各领域党员积极服务群众、贡献社会、促进发展。
第三,强化人才支撑,积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多管齐下吸引人才,全力培养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全心全意服务和留住人才,努力集聚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着力优化全市人才发展环境。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制定实施我市“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进一步细化x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职责,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导和政治吸纳,坚持dangwei联系服务人才制度,积极搭建青年人才交流平台,努力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全面提升人才管理服务水平,切实落实各项人才优惠政策,及时兑现各项人才补贴,努力让人才安心来我市工作。继续做好吸引紧缺和急需人才工作。紧盯全市人才需求,进一步优化市属企事业单位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用好省市人才引进机制和平台,持续集聚医疗、教育、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人才。围绕有色金属、纺织服装两大千亿产业链,健全完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构建“以人才促产业、以产业引人才”的良性循环。深入开展“引导老乡回乡建设家园”活动,加强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村工匠等实用人才培养,继续锻造“三农”人才队伍。充分发挥现有专家的作用。切实做好省市两级科技特派员派驻管理工作,通过开设田间班、派驻示范基地、担任科技顾问等方式,支持科技特派员“送科技下乡”。实施优秀专家与青年科技人才结对工作,继续组建我市科技专家服务团,支持专家帮助企业申报项目、推广实用新技术、建设创业示范基地。积极参与“万艳进农村”行动,引导各行各业专家向一线流动,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中心组发言:把准职责定位 强化责任担当以高质量组织工作服务全域高质量发展
最新评论
领导讲话千遍一律,而核心就是捞干的
交流发言最重要的是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