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基层”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突出了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党员广大干部要把学习宣传“四下基层”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认真落实“为民四课”,促进“四下基层”与主题教育的共鸣。
用“家乡话”阐释“大道理”,上好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通俗课”,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的重要途径。只有走大众化、普及化、便利化的道路,才能把“大实话”变成“贴心话”。党员干部要讲好“群众支持课”,内容选择要关注群众需求、基层榜样、身边案例等生动现实,善于用“小切口”讲“大道理”、“细道理”、“透道理”,让“高大上还”的理论“有吸引力”、“有感染力”;要避免晦涩和赘言,入乡随俗,用“家乡话”把“理论讲解”变成“浅显道理”,把宣讲变成推心置腹、答疑解惑、凝聚力量的过程;要充分考虑群众实际,利用闲暇时间、饭后、广场、门前等适当时间和场所,采取线上线下、文艺演出、家访等多种方式,真正做到理论政策“送”上门、“传入耳中”。用“铁脚板”摸清“真实情况”,上好“民情课”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基层情况不清楚,政策脱离实际,解决办法不多。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方法是调查研究。党员广大干部要牢记“深、实、细、准、效”五字口诀,深入田间地头,深入群众身边,深入矛盾突出、问题集中的地方,走到群众身边,了解急难忧、政策落实、干部作风等民生关切,认真记录意见建议、疑惑、经验和做法,真正做到到田间地头、问实情, 记录事实,用自己的脚步去衡量要“调”与“研”并重,把“研”运用到实践中去,在掌握大量调研资料的基础上,与工作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分析,提炼重点,抓住“关键问题”,找到“解决办法”,使调查研究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锻炼技能、增长才干的重要过程。用“高效率”解决“难题”,上好“舆论课”。信访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群众,是党群关系的“晴雨表”,信访接待下的基层是干部主动了解群众期盼、总结政治得失的“一面镜子”。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和发展新时期的“乔峰经验”和“浦江经验”,主动“下沉”与群众沟通,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以“一张笑脸、一把椅子、一杯热水”的态度耐心倾听群众诉求,让基层接待信访有“温度”;要改变“捂盖子、推卸责任、压案子”的心态,正视“难题”,敢于接“烫手山芋”,真正做到“正视问题不回避、承担责任不推诿、正视矛盾”,让信访接待下的基层有“劲”;要坚持“只进一扇门,解决各种家事”的原则,充分运用“线上线下”协同办理方式,做到特事特办、快速办,能马上解决的问题马上解决,复杂问题明确解决时限,让基层在信访接待下有“速度”。用“一线法”推动“实干”,现场上好基层工作的“民生课”,是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生动体现,也是促进问题有效解决的重要途径。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人反映“现在服务体系先进,但干群沟通困难;交通发达了,干群距离远了;干部学历高,但做群众工作水平低。“干部多了,上来的人就少了。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一线,深入田间地头集中“会诊”,把“办公桌”搬到基层一线,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在群众中发现问题,就地协调解决,马上办;要杜绝“走过场”、“装模作样”、“深入基层却不重视”等现象,做到直奔现场、击中要害、戳中痛点,“实实在在”找准工作中的隐患和难点,使“一线工作法”成为干部讲授“民生课”的“直通车”。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研讨发言:“四下基层”需上好“为民四课”
最新评论
领导讲话千遍一律,而核心就是捞干的
交流发言最重要的是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