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纹与国家运动联系在一起,背景与国家背景联系在一起。习近平同志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是以中国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也是重要的力量源泉。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更好肩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实现精神独立。要更好地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首先是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以国家形式不断发展的文明,创造了人类文明的奇迹。中华文明突出的延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魅力。要坚定文化自信,就要坚持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结果。这条道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适应中国和时代的发展进步,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历史深度和坚实的文化基础。这条道路生机勃勃,越走越宽,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实基础。文化自信来源于我们的文化主体性。有了文化主体性,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支撑。习近平xx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是我们文化主体性最有力的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精髓,充满浓郁的中国味道、深厚的中国情怀和崇高的民族灵魂,指引中国人民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书写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最根本、最重要的是坚持以xx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同志为指导,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贵资源,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实现精神独立,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
坚持开放包容,提升文化传播影响力,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华文明自古以开放包容著称,在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活力。我们今天要建设的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必须要有更加开放的态度,更加包容的胸怀。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紧扣马克思主义的灵魂脉搏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用好“两个结合”、“六个必须”等科学方法,从“人类知识的总和”中汲取优秀思想文化资源,通过回答中国、世界、人民、时代的问题,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我们应该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至关重要的优秀因素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和艺术呈现,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的养料和智慧。中国文化既是历史的,又是当代的;它既是全国性的,也是世界性的。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理念,深入开展中外文明对话,深化对外文化交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引进更多融合古今、融汇中西的文化成果,打造兼收并蓄的格局。
坚持诚信创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不断为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注入活力。只有正直才能不迷失自我和方向,只有创新才能把握和引领时代。要在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深厚基础上建设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就必须把握保持整体性和创新性的辩证法。第一,坚持正气。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我们不会盲从各种教条,也不会照搬外国的理论和模式,更不会犯失去灵魂和根基的颠覆性错误,始终立足自身历史和现实推进文化建设。二是激发创新精神。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联系。在更广阔的文化空中,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以新理念、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不断为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注入活力,为人类文明进步多做贡献。
当今世界,文化的交流、交融和对抗前所未有。在世界文化的激荡中,深化中华文化研究,促进中华文化传播交流,加强中华文化教育,以文化的力量更好地巩固和发展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和中华文化学院助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使命。要加强对中华文明优秀特征、新时期文化建设实践经验和基本规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的研究,举办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系列活动,探索中华文化传播的网络化、多样化形式,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常委宣传部长中心组研讨发言: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最新评论
领导讲话千遍一律,而核心就是捞干的
交流发言最重要的是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