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年来,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伟大的成就之一,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历尽艰辛,付出巨大代价,取得了中国现代化的伟大成就。习近平同志指出:“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可行的、稳定的,是建设强国和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一切都在前进,我们不能忘记自己走过的路。认真回顾我们党领导人民探索、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和把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珍惜、坚持、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
第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唱一只公鸡,世界是白色的。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团结和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华民族任人宰割、任人欺凌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中国的发展从此开启了一个新时代,为现代化创造了基本的社会条件。
关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上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新中国,在国民革命胜利前夕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我们党明确提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迅速治愈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到1952年底,全国工农业生产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在此基础上,我们党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领导人民创造性地开辟了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逐步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中国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这一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党领导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相继确立,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制度保障。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个贫穷、人口众多的东方国家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跨越。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投身于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蒸蒸日上的社会主义建设。在这一时期,我们党创造性地探索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制定了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的战略部署,逐步建成了新中国现代化所依赖的很大一部分物质技术基础,特别是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取得了独创性的理论成果和伟大成就,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第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充满活力的制度保障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要历史关头,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只有改革开放才是唯一的出路,否则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就要毁于一旦。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这次全会上,我们党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对人民群众的期望和需要的深刻理解,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开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大步前进。我们党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开创、坚持、捍卫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作出了我国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论断,确立并坚持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在农村率先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转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并全面铺开,同时进行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从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开发开放浦东、推进沿江沿海和内陆中心城市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了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领导人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通过不断改革开放,中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体制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状态到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迈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中国现代化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充满活力的制度保障和物质条件。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成功推动和拓展了中国现代化。
回顾历史,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计划,一以贯之的主题就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走过弯路,遇到过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但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意志和决心从未动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现代化开启了新篇章。习近平同志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现代化。”我们深化认识,创立了新时代xx同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跨越,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根本依据。我们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主要原则,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科学、可行。战略上不断完善,整体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乡村振兴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战略支撑。我们不断丰富实践,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就,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特别是消除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变革,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更加活跃的精神力量。
面向未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和任务:“今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中国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领导决定了中国现代化的根本性质,确保了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和长远目标,激发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凝聚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磅礴力量,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推动和扩大中国现代化;习xx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根本依据。推进和拓展中国现代化,必须坚持以xx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科学指导。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中国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取得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成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全新形态,其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及其伟大实践,是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推进中国现代化是前所未有的创举。要守住中国现代化的根、源、根、魂,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人民共同愿望,深入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坚持统筹规划、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战术、诚信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力更生与自强、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家和民族,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中国现代化道路上不断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更加广阔前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党课讲稿: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最新评论
领导讲话千遍一律,而核心就是捞干的
交流发言最重要的是感召力